全球范圍內,濫用抗生素導致超級細菌引起的病例越來越多,我國也未能幸免。為了減少抗生素的濫用,我們可以看看美國官方對于一些常見病是如何進行用藥指導的。
感冒
用藥原則一:感冒時不應當使用抗生素。絕大多數(shù)感冒由病毒引起,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相反。使用抗生素后,39%~67%的患者鼻咽部可培養(yǎng)出抗藥性菌種。請記住,抗生素并不能預防感冒并發(fā)癥,比如肺炎等,也無法縮短病程。
用藥原則二:倘若在感冒的同時流黃稠鼻涕,也并不意味著該用抗生素了,除非癥狀持續(xù)10~14天以上。要知道,在感冒10天以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減輕癥狀,也不能減少并發(fā)癥;但10天以上持續(xù)流黃鼻涕,那么很可能已患上細菌性鼻竇炎,此時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
中耳炎
用藥原則一:中耳炎首先應當區(qū)分是急性中耳炎還是中耳積水。急性中耳炎一般是指中耳積液并引發(fā)局部或者全身癥狀,比如耳痛、發(fā)燒等;而中耳積水則沒有這些感染癥狀。臨床研究證實,雖然相當多急性中耳炎患者不用抗生素也自然會好,但使用抗生素可以增加14%的恢復率,并且也可以減少轉成慢性中耳炎或者產生腦膜炎之類并發(fā)癥的機會。而單純的中耳積水一般發(fā)生在急性中耳炎或者感冒之后,無論是否使用抗生素,1個月后約有一半患者會自然消退,2個月后五分之四的患者會自然消退,3個月后只有十分之一的患者還有積水。因此,中耳積水不需馬上使用抗生素,只要持續(xù)追蹤,3個月不消退時再考慮進一步治療。
用藥原則二:對于兩歲以上兒童單純的急性中耳炎一般可采用5~7天的抗生素治療。研究顯示,對于這類兒童,使用5~7天抗生素的效果和使用10天的效果往往并無差異。不過,對于兩歲以下、耳膜穿孔或者反復持續(xù)感染的患者,則必須使用10天抗生素。
用藥原則三:預防性抗生素治療一般應限制于反褒性急性中耳炎,即6個月超過3次或者一年內超過4次患中耳炎。一般情況下,使用抗生素預防中耳炎的效果并不明顯,只有反復感染的患者才有必要使用。
鼻竇炎
用藥原則一:必須要有超過10~14天的上呼吸道癥狀,如咳嗽、流鼻涕等;或伴隨更嚴重癥狀,如高燒、臉腫痛等,臨床確診為急性鼻竇炎才用抗生素。一般感冒只持續(xù)9天左右。
用藥原則二:只有在鼻竇炎反復發(fā)作或可能染上其他并發(fā)癥時,才可將鼻竇X線檢查作為診斷和用藥的參考。因為一般感冒也可能有相同的x線檢查結果。
用藥原則三:使用抗生素時,先用抗菌范圍較小的。如果在用藥后兩三天發(fā)現(xiàn)治療效果不佳,懷疑是抗藥性菌種感染時,再改用抗菌范圍廣、藥性強的抗生素。
扁桃體炎及咽喉炎
用藥原則一:扁桃體炎或咽喉炎絕大多數(shù)由病毒引起,只有10%~20%是鏈球菌感染?!畠烧甙Y狀類似,都會有喉嚨痛、發(fā)燒等,但只有鏈球菌可能引起風濕性心臟病,因此必須在確定鏈球菌感染后再使用抗生素。
要確診鏈球菌感染,除了臨床癥狀及流行性的證據(jù)外,還須進行檢驗確定,如使用喉頭涂片做抗原分析或細菌培養(yǎng)。
用藥原則二:治療A族鏈球菌感染,以使用10天青霉素為首選,發(fā)現(xiàn)是抗藥性細菌后,再改用第二代頭孢等新型抗生素。
研究證明,感冒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大多靠患者自己的免疫力來自愈,使用抗生素,可能只是醫(yī)生及患者求個心安而已。不過,患者真正感染細菌時,必須和醫(yī)生配合,完成治療所需療程,切勿自己停藥。
最后,還須記住:慎用抗生素,過與不及都不好。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與細菌的對抗中穩(wěn)操勝券。
(編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