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臺戲劇小品中有這么一段對白,甲:“最大遺憾的是活著沒錢花了?!边@句臺詞說完后,觀眾沒有什么反應;接著乙說:“最大的遺憾是人死了錢沒花完?!痹捯魟偮洌⒓匆齺砹巳珗鲆黄坡暫托β?
這掌聲和笑聲意味著什么?是贊賞后者反駁前者的巧妙,還是欣賞臺詞的幽默?筆者以為,笑聲和掌聲,是臺詞對金錢與生命關系的精辟概括贏得了觀眾的贊同與共鳴。
其實,這兩句臺詞在坊間早就流傳了,并非演員或編劇的原創(chuàng)。與之大意相仿的還有許多,諸如“最可悲的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等,都與前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坊間“錢不是萬能的,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一說也曾廣為流傳,人們的價值觀由“錢不是萬能的”迅速轉(zhuǎn)向到“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在一定時期內(nèi)甚至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為錢,人們會竭盡全力,想盡辦法,甚至付出一生的精力和生命都在所不惜。
然而,人們完全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健康”。
令人欣喜的是,在金錢與健康這兩者孰重孰輕的問題上,“最遺憾的是人死了錢沒花完”和“最可悲的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兩句話中的“最遺憾”和“最可悲”,以及觀眾的掌聲與笑聲,都表明大家最終還是把“支持票”投給了健康。
最近流傳的“前半生用健康換錢,后半生用錢換健康”,就更加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金錢與健康在人生中的轉(zhuǎn)換關系,也是對許多人不能或不會處理好工作壓力與保持健康的關系,后半生終日與醫(yī)院和藥物為伴的窘境的寫真。
健康是一個最現(xiàn)實的問題。即便有家財萬貫,但沒有健康,也不會歡樂幸福;有了健康,雖并不富有,也會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因此,沒有健康,什么樣的“幸?!倍际强照?,所以把健康推崇為幸福大廈的基礎,一點也不過分。
細細品味這些頗具幽默感的民間語言,令我悟出了一個結(jié)論:不管是擁有財富者還是平民階層,也不論是年邁的長者還是而立之年的精英,或青春少年,擁有健康,才是一生最大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