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從事地籍地形測量的相關工作經(jīng)驗,以無定向導線測量在城市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論文首先探討了地籍平面控制測量的特點,進而探討了當前城市地籍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無定向導線測量的思路和方法,全文是筆者長期工作實踐基礎上行的理論升華,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無定向導線測量 地籍測量 GPS 城市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4(a)-0000-00
地籍測量是測定和調查土地及其上附著物的權屬、位置、質量、數(shù)量和利用現(xiàn)狀等基本狀況的測繪工作,屬于工程測量的一部分。上世紀末全球定位系統(tǒng)測量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了測繪科技領域一場新的革命,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由天測地”的技術飛躍,也進一步促進了城市地籍測繪工作的現(xiàn)代化進程。
1 地籍平面控制測量的特點
地籍測量中,為了防止誤差的積累,提高測量的精度,也必須根據(jù)“由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進行。地籍平面控制測量服務于地籍調查和地籍圖的測繪,一般地籍圖的比例尺為1∶500、1∶1000或1∶2000,并且圖上各要素的相對平面位置精度一般要高于同比例尺的地形圖。為了順利進行界址點測量和地籍圖測繪,保證相鄰界址點間的距離中誤差滿足規(guī)范要求,必須有相當密度的圖根點作為控制,因此地籍平面控制網(wǎng)也要相應增加密度。
2 當前城市GPS測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衛(wèi)星定位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不受天氣影響等眾多優(yōu)點,使其得以廣泛應用,但也存在一些弱點帶來實用上的不便,如差分GPS相對定位測量要求在2個測站上最少同步觀測4顆衛(wèi)星,才能進行基線解算;觀測到的有效衛(wèi)星數(shù)越多,衛(wèi)星的空間分布越好,解算的精度相對就越高;接收機觀測到的衛(wèi)星數(shù)很大程度決定于測站對空視場角的大小。城市地籍測量中,由于各種建、構筑物數(shù)量多、分布復雜,對GPS衛(wèi)星信號的遮擋非常嚴重,使這種測量方式和外界觀測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以前主要是在建筑物的頂面布設部分GPS觀測點,來解決這一矛盾。但是,隨著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綠化的樹木,樓頂上越來越多的霓虹燈、廣告牌,各種用途的無線信號天線,都成為GPS接收機成功鎖定有效衛(wèi)星信號的主要障礙。另外,為保證給常規(guī)測量提供已知方向,在各種測量規(guī)范中,均要求GPS控制網(wǎng)布設成可通視的點對,即要有1個GPS主點位,還要有1個輔助點,這些要求進一步增加了選點難度,尤其在擁擠、繁華的城區(qū),給城市GPS測量的廣泛應用提出了新的問題。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使各種測量數(shù)據(jù)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同時對地籍控制網(wǎng)點位的破壞也更嚴重,進一步增加了地籍測繪的工作量。將現(xiàn)代GPS測量技術和經(jīng)典的常規(guī)測量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可以縮短測量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適應經(jīng)濟建設快速發(fā)展的需求。
3 應用無定向導線聯(lián)測孤立GPS控制點方法
在測區(qū)內適宜位置布設GPS控制點,特別是孤立的控制點,可以增加點位的密度。對控制點密度較低的地區(qū),在沒有定向點對的各孤立GPS點之間,可以用無定向導線完成控制點的進一步加密工作,以保證各等級控制點分布均勻、合理,且密度適宜,提高后期碎部測量工作的效率。
如圖1中所示,和為GPS控制點,A、B兩點相距較遠,并不通視,且2點又沒有各自的后視點;1~4點為需進一步加密的待定控制點,由于樓群、樹木等障礙物的影響,無法用GPS技術測定其坐標。這里介紹用無定向導線完成1~4點的測量加密工作。
先測量各導線邊的邊長和轉折角,內業(yè)計算由于沒有已知方位,這里假設A1邊的假定坐標方位角為,按計算支導線的方法,根據(jù)A點的坐標和外業(yè)測得的角度、邊長,依次推求出1~4點直至B點的坐標。顯然,由于觀測誤差及假設誤差的共同影響,使,。為檢驗外業(yè)觀測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可以先計算比例系數(shù)K
……(1)
式中: ———為A、B2點間的測量計算距離,
??;
———為AB2點間的已知實際距離,
。
若且相差較大,說明觀測角值或邊長中有粗差存在,需進行檢查或重新觀測;
若或,說明觀測數(shù)據(jù)中沒有錯誤,此時B點計算坐標與已知坐標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的近似誤差造成的,假設其誤差為,相當于使整條導線以A點為中心旋轉了1個角度。
則……(2)
式中:
按改正,得到A1導線邊的實際坐標方位角,用αA1重新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直到B點。由于角度和邊長的觀測值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因此,。
令……(3)
f稱為導線全長閉合差,f/∑d應滿足相應等級的導線全長相對容許閉合差的精度要求(∑d為無定向導線邊全長)。在滿足《地籍測繪規(guī)范》要求精度的前提下,再對1~4導線點坐標進行相應的平差處理,就可得到各點的最可靠坐標值。這里介紹1種簡便的近似平差方法,以減弱邊長和角度測量誤差對結果的影響:
將、反號按與邊長成比例分配到各邊的坐標增量中去,以Vx、Vy分別表示各邊縱、橫坐標增量的改正數(shù),并按(4)式計算,改正后的各邊坐標增量如(5)式所示。
……(4)
……(5)
最后,由A點的已知坐標,根據(jù)平差后的各邊坐標增量,可依次推求得1~4點的坐標。
4 結論和建議
無定向導線的使用,可以進一步增加GPS測量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比重,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最大的缺點是可靠性差,這也是不被經(jīng)常采用的主要原因。本文中將無定向導線構成閉合環(huán),既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又增加了檢核條件,提高抗粗差的能力,很好地解決了可靠性問題。比例系數(shù)K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常規(guī)測量與GPS測量2種方法的精度對比情況。總之,加強對各觀測量的檢查,如適當增加測回數(shù)、認真復核各測站點編號與其相應位置是否對應、用全站儀內存自動記錄觀測數(shù)據(jù)等措施,注重計算檢核, 就可以避免內、外業(yè)中各種錯誤的產(chǎn)生,保證觀測值、計算值的正確性,使無定向導線環(huán)能夠達到甚至超過普通常規(guī)導線的精度。無定向導線與GPS測量的綜合應用,必將增強城市地籍測量的靈活性、準確性、快捷性,更好地適應城市建設快速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宗正堂. 加測輔助方向的地籍控制網(wǎng)無定向導線[J]. 勘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