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用門式起重機是常用的起重設備,在實際的應用中會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系統(tǒng)的變形,因此需要定期進行檢驗,而懸臂上翹度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采用科學的靈活的檢測和計算方法是獲得準確上翹度的根本。
關鍵詞:門式起重機 起重機結構 上翹度 測量計算
中圖法分類號: U4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1)4(a)-0000-00
1 通用門式起重機門架結構
門式起重機的起重重量一般在50噸以下,最常見的是5-32噸的起重機,但也有較大的起重機型號,如一些特殊的貨場使用的100噸起重機。通常門式起重機的跨度在30m范圍內可以不用考慮溫度對其的影響,可采用雙鋼支腿的結構,剛性支腿的上部與主要承載梁連接處的截面積一致,而下部截面積則要下橫梁的寬度一致,形成一種上大下小的形式,并且與主梁構成剛性連接。如果跨度設計大于30m那么就需要考慮溫度對變形的影響,可采用一剛一柔的支腿結構,柔性支腿的上部和下部的截面積相同,與主梁的連接采用的是柔性連接。
通用門式起重機可以分為單梁和雙梁。在大多數的工廠和碼頭、鐵路貨場等使用的多為雙梁式起重機。并且常常設計成雙懸臂的橋架結構。這種起重機的小車和橋式起重機的小車是可以互換的。這種結構中雙梁的截面積是不相同的,由于較輕的彬架結構需要復雜的生產過程才能完成制造,且維護不便,所以箱型的雙梁結構被廣泛的應用到了雙梁起重機上,并獲得了成功。
2 通用門式起重機懸臂上翹度的測量和計算
對門式起重機的上翹度的檢測是對門式起重檢驗的重要考核項目,同時起重機作特殊的機械設備在其監(jiān)督和檢驗規(guī)程中也規(guī)定了對上翹度的檢驗內容。根據起重機設備安裝規(guī)程的驗收和檢驗標準規(guī)定,下面對其上翹度的計算和測量做簡要介紹:
首先采用機械將主梁進行墊高,墊架的中心線應當設置在主梁座外側擋板外700mm的位置上,兩側的座板位置的主梁上翼板的高度差應當在小于2mm的范圍內,將水準儀放置在合理位置,同時將標尺在兩個基準零點上放好,測定兩個零點的數值即得到h0,在將標尺放置到主梁的懸臂端的主要腹板上,用水準儀測量的數據,這個數據有兩個即為h1、h2,這樣就可以測量和計算懸臂梁的上翹度,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的F01、F02是兩端懸臂上翹度實際測量的結果,h1、h2則是兩端懸臂上翹度的檢測值;h0則是主梁兩個零點位置的檢測值,記為h01、h02的平均數值;△F01、△F02則是底座墊對上翹度的影響系數值。
在起重機的檢驗和定期的檢驗中,測量主梁的上翹度的情況時在大車軌道的全行程內,主梁上的兩個基準點的設置方法是:主梁上翼板的測量線與大車輪的中心線的垂線相交,而這個標高要控制在2mm以內是不可能實現的。根據相關的起重機檢測標準和安裝規(guī)程要求:對單梁式的門式起重機兩側支腿,從車輪踏面算起支腿上的法蘭平面為準高程不大于8mm,在對雙梁門式起重機的測量中,雙梁的四個支腿從車輪的踏面算起到小車的平面高程在跨度小于26m時應當不大于10mm,而大于26m的則在15mm范圍內。這樣就可以保證起重機的多個部分的標高差疊加起來達到相當于高程差小于2mm的情況。對正在使用的起重機,因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因此會導致同一段的軌道高程差大于10mm,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在門式起重機的主梁上兩個基準點的高差會大于2mm。因此實際上測量懸臂上翹度的計算模型是要有所改變的。如圖1:
圖1中的A、B就是主梁的基準點,直線FG為兩個基準點連線通過A、B;h01、h02是兩個基準點的檢驗測量值;h1、h2則是兩端懸臂的上翹度的實際檢測值;L1、L2則是選別的長度;S是起重機的跨度。通過數學推算可獲得懸臂上翹度的數學計算結果如下面的公式:
按照GB/T14406-93的標準,起重機的設計有有效懸臂的時候,有效懸臂的長度和跨度存在一定的關系,有效懸臂的長度和跨度的比值小于1/5如果|h01-h02|≤2mm,因此L1S|h01-h02|≤0.4mm或L2S|h02-h01|≤0.4mm。如果h01、h02用h01、h02的平均值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