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自己對新的評價理念的理解,針對英語教學全過程進行一系列相關(guān)策略的探索,力使新的評價體系對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閱讀產(chǎn)生積極影響。
關(guān)鍵詞 形成性評價 新課程標準 任務型閱讀
中圖法分類號: G6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1)10(b)-0000-00
隨著英語新課程在江蘇省的實施,教學質(zhì)量得到了提高。因此,對高考的測試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將以江蘇省高考卷自2008年開始新增的題型任務型閱讀為例,在其解題效率方面進行探索研究。解題效率的困擾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1) 體現(xiàn)在單詞量增大,生詞數(shù)增多。2008 年江蘇高考任務型閱讀文章中的單詞是428 個,問題中的單詞是137 個,總共565 個,詞匯量和題量遠遠多于普通閱讀理解題。2009 年文章單詞增至556 個,問題中單詞增至159 個,共715 個,比2008 年要多150 個。今年2010年文章的單詞量為476個,問題中的單詞為181個,總共657個。而按照高考說明,任務型閱讀應該在15分鐘內(nèi)完成,那么按照學生答題時先將文章和題目完整的細看一遍,再回頭掃讀一到兩遍搜尋信息的速度來看,閱讀速度將最低達到100詞/分鐘。這個速度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挑戰(zhàn)了。
(2) 句式靈活,信息量大。文中有大量的主從復合句,對學生的閱讀以及理解能力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以2009年江蘇省高考卷的任務型閱讀第一段為例,文章開頭就用了三個主從復合句,且句子結(jié)構(gòu)都比較復雜,難以理解。這對學生的心理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有的甚至起了畏難情緒,再加上高考的緊張情緒,腦子里一團亂麻,無法往下進行。
(3) 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任務型閱讀要求學生能夠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及框架結(jié)構(gòu)。能將文章準確地劃分段落,歸納段意,并能與問題中的表格圖一一對應,找到信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由此可以看出,高考“任務型閱讀”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篇幅的增長,復雜句式的頻繁出現(xiàn),隱藏信息的難以獲取,對學生沖擊最大的就是閱讀效率。
而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一些學校的教學評價仍然以終結(jié)性評價為主,甚至是唯一的評價方式。而傳統(tǒng)的終結(jié)性教學評價方式重結(jié)果、輕過程,重知識、輕素質(zhì),重選拔、輕激勵,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機,阻礙了學生在學習中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尤其是測驗和考試效度的局限性,以單一維度的測試取代多維的教學評價的現(xiàn)象,引起了眾多學者的批評。教師為了提高學生任務型閱讀的解題效率,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使用單一的練習或測試手段,只注重結(jié)果或只關(guān)注語法的灌輸,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習得知識。學生則無奈地埋頭于題海戰(zhàn),以至于見題就煩,甚至于出現(xiàn)厭煩和畏懼心理,難以提高。我們需要多元化的更有效的評價方式,需要多元的評價主體的參與,需要多方面的評價目標,需要全方位的評價手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學生。
本文所論及的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在完成任務型閱讀的練習過程中解題能力及效率提高所進行的過程性評價,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而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