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看小昭的博客,但印成了書,再讀感覺畢竟還是有些不同。這些文字恢復(fù)了本身的純粹,讓我能僅僅以一個讀者的身份重新觀看她對生活和世界的描述。
我們讀別人的博客,肯定帶著某種好奇,對他人生活和思維的好奇。但還有一種好奇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那就是對他人觀看世界的方式的好奇,對表達的好奇?!冻錾瘛泛推渌┛蜁惶粯印K皇且槐居腥さ臅?,不是一本讓人讀得輕松愉快、不時呵呵一樂的書。它非常個人,但給人帶來的閱讀樂趣并不指向個人,所以我把重點落在“描述”而非“生活和世界”之上。
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生活無非如此,世界無非如此,然而某些幸運的人卻時時處處都可以撿到寶石。小昭不僅是那種隨手能拾到寶石的人,而且還能以深思熟慮的簡淡精確,讓這些寶石熠熠放光,讓這些光彩得以被傳遞被分享。很多平凡生活的場景,很多平凡人物的日常,被她的視線鑲上了鏡框之后,就獲得了某種畫面之外的豐富和莊重。比如她寫樓下水果店的老板娘,“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的樣子”;寫水果店門口的小方桌,“自在星空下,雖然夜里照舊只有灰霾”;寫“黃昏和夜晚之間,拉開了一條大河。平靜、透明、淺紫色”。
這些在街角、在路上、在公交車站、在醫(yī)院遇到的人,看到的風景——是的,在小昭那兒,這些都可以成為風景,是她博客重要的主題之一。而另外一個主題,是她對自己的打量。我覺得這并非自戀,而是誠實。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生活中的惟一主角,觀看自己其實是我們理解他人最重要的途徑。她寫自己胸口的疼痛,“從后邊到前胸,貫通著,一個茶缸子那么粗的空洞,里面熊熊地燒著火”,和她寫水果店門口的小方桌一樣,有一種讓人驚訝的新鮮和準確。
看她的博客,有時候會讓我想起那部名叫《微觀世界》的紀錄片。昆蟲世界在被放大了幾百倍上千倍之后變得異常美麗異常豐富。世界在小昭的凝神細看之下,被賦予了別樣的意趣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