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二代”的概念特別流行。有各種各樣的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紅二代,還有窮二代。最近,名二代似乎很搶風頭。著名歌唱家李雙江15歲的兒子,無照駕駛,還行兇打人,這個消息,連續(xù)好幾天占據(jù)著網(wǎng)絡的頭條和媒體的頭版。從某種意義上說,像李雙江兒子這樣的名二代,其實也是富二代和官二代。
富二代、官二代和名二代似乎聲譽不大好,不出名則罷,一出名就是負面消息,不是飆車,就是跋扈,就是蘿卜招聘,越級提拔。這樣的二代,原本處于社會的高位,動靜大了,難免不扎眼。其中,最扎眼的,就是名二代。像李雙江兒子這樣,小小年紀就沾老爸的光,拋頭露面,在電視上風光,做了壞事,被人認出來的機會很高。
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老子牛了,子女沾光,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尤其那些有權(quán)的官二代,在帝制時代,一般都可以名正言順地托庇于老子的福蔭,無須考試,就可以直接做官,這種做法,制度上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蔭官”。老子的官如果做得足夠大,兒子進入官場,就算什么都不是,一樣會被人高看一眼。老子只要余威一直,大樹底下好乘涼,兒子的仕途就會相當順利。同理,商人如果做大了,兒子接茬做,也會得到爸爸的老關系的照顧。至于名人,在那個時代,多半是有官銜的,在名人的光環(huán)里,兒子多少也會沾點光亮,即這些二代,實際上擁有了老子的隱權(quán)力。
其實不止限于兒子,實際上所有跟權(quán)力沾邊的人,都可能獲得這樣的隱權(quán)力。否則,女主就不可能當家,外戚就不可能專權(quán),宦官就不會總是惹出禍來。當然,即使在現(xiàn)代的發(fā)達國家,老子如果有了光環(huán),也或多或少能惠及一點后代。只是,沒什么人會一直憑著老子的余蔭過日子,老子的余蔭,也管不了太多的事,真要總是吃爸爸的飯,他們也感覺丟人。老子的那點影響,還構(gòu)不成權(quán)力。隱權(quán)力的擴散和私相授受,是那些落后國家的特色現(xiàn)象。
說起來,辛亥革命的目標之一就是追求平等。但是不幸的是,革命后的社會,等級似乎更加森嚴,層級更加繁瑣。比起被批判的“封建特權(quán)”,后來的特權(quán)似乎更加囂張。富二代有錢,開豪車,戴名表,哪怕放肆地揮霍,都是你的權(quán)利。嚴格地說,沒人管得了,也不關別人的事。但是如果超速飆車,就不對了。如果撞死撞傷了人,再憑借老子的錢和關系擺平,那就等于有了特權(quán),不僅違法,而且危及社會大眾了。同樣,官二代如果依仗老子的權(quán)勢橫行霸道,做戲里衙內(nèi)做的惡事,則更是赤裸裸的特權(quán)。至于憑借老子的權(quán)勢接班,老子英雄兒好漢,變相世襲,惹起的眾怒,恐怕不僅非官二代之福,也非體制之福。
自然,像李雙江兒子這樣的名二代,無照駕駛,花大錢違規(guī)改裝寶馬,出手打人,把違法的事情干了一串,激起民憤,更是當然。他敢這樣做,特權(quán)兩個字,要負很大的責任。
民眾反感特權(quán),痛恨特權(quán),但在上面的人,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他們的后代,都對特權(quán)習以為常,非常享受。二代享有的隱權(quán)力,實際上都是一代明里暗里私相授受的。雖然在理論上不合法,但體制卻不大有遏制這種私相授受的能力。只要不出大事,只要不出人命,只要不鬧得盡人皆知,基本上沒有關系。舉一個小例子,在二十幾年前,就有媒體曝光用公車接送官家子弟的事,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這種事情還不是照舊,一丁點都沒有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二代的特權(quán),在我們這里,并不是一個特別值得上層關注的問題,血統(tǒng)論,從來都沒有被批倒批臭,帝制時代的傳統(tǒng),在某些場景下,聞著也許有點臭,但吃起來很香。
李雙江兒子出事,被網(wǎng)絡和媒體揪住不放,也許感覺有點冤。其實,作為富二代、官二代和名二代三合一身份的他,既然平日可以沾老爸的光,眼下闖了禍,順便沾光出點臭名,也是該著。什么時候,我們的牛人們不僅自己學會了低調(diào),而且讓后代也學會了低調(diào),情況也許會有所好轉(zhuǎn)。但是,只要這個社會特權(quán)尚在,這樣的低調(diào),上面的人是學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