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出售“飲鴆止渴”
(《財經(jīng)》2011年第15期“重慶公租房尷尬”)
重慶公租房修建的不失氣派,與香港電影中公租房給人的廉價、灰暗的基調相比,至少表面看來不比商業(yè)居住小區(qū)的硬件條件差。當然,如交通、生活保障、學校等一系列的“軟件”建設,現(xiàn)在看來并不理想,這或許是重慶公租房遇冷的一個方面。
需要關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或許是到底如何將公租房進行定位,以及因此引發(fā)的一系列需考慮的方面:如果公租房依舊不能實現(xiàn)讓租房者離工作單位不遠就近居住、租金對于中低收入者來說也沒有太強競爭力,處于城市郊區(qū)的公租房只剩下居住五年后可以購買——有關的具體措施,看似考慮的還頗為詳盡——這唯一的魅力。
短期看,這的確可以緩解政府的資金回籠壓力,但長期來看,舊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如此看來,重慶眼下的公租房可售政策,實在無異于“飲鴆止渴”。
北京 劉鵬
信訪局應設立法律援助機構
?。ā敦斀?jīng)》2011年第15期“新觀群體性事件”)
現(xiàn)行的信訪體制存在漏FSfC+AgY2ZkxCta02rvGaw==洞。應在信訪局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幫助訪民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不是把信訪件轉送政府部門,成為問責政府部門的把柄,增加政府部門的壓力和信訪維穩(wěn)的成本。
如果政府部門存在不當或錯誤,信訪部門應該幫助民告官,從而取得訪民的信賴。信訪部門不應成為無理取鬧者的傳達室,而在信訪維穩(wěn)中起不到一點作用。
《財經(jīng)網(wǎng)》網(wǎng)友
可憐者必有可恨之處
(《財經(jīng)》2011年第13期“欺詐的代價”)
在看過《欺詐的代價》之后,對于在美上市涉嫌欺詐的公司,深感可憐者必有可恨之處。
其憐有三:一憐融資難,在國內除了壟斷資源型產業(yè)和房地產業(yè),難覓融資渠道;二憐不了解西方人心理,造成中國公司在美國股市上勢如山倒;三憐不自信,出現(xiàn)各種不規(guī)范的經(jīng)濟行為時,未看到中國在美上市公司亡羊補牢而采取自省的行動。
其恨有三:一恨其混淆中國與發(fā)達國家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二恨其沉不住氣,在未能建起良好的經(jīng)營模式和贏利模式時,即將公司上市,其漏洞自然百出;三恨其志氣尚短,剛起步就用石頭砸自己的腳。往后上市的中國公司將面對更多的質疑和不信任?!?br/>
廣西 喻精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