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學了,就別來找我
文·蔣方舟
當學生的,特別怕自己的“親友團”到學校來慰問自己。這種怕,是有緣由的。媽媽們已到了“女人四十一朵花”的年齡,普遍發(fā)胖,在自己家里看倒也親切。到了學校,我們的身份從兒女到觀眾,好像在看自己的媽媽演戲一樣,這才發(fā)現(xiàn)她演得蹩腳。
同學們?nèi)绻┥闲7?,遠看就像一個娘生出來的。媽媽一來,就完全地泄漏了家庭背景。
可是,不管自己的媽媽怎樣不如別人的媽媽,比如打扮不入時,不會講普通話,也是不能更換和退貨的,還必須要愛媽媽,不然就不道德。
媽媽們到學校,一般干三種事: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雖然很溫暖,但沒一件是體面而且受到親生兒女熱烈歡迎的。
送衣服的家長提著裝滿棉褲棉襖的塑料袋,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兒女從教室里一出來,便急忙扒下他們的衣服褲子,怕耽誤上課,動作格外粗暴。最后再做些瑣碎的動作,比如挽褲腳,系鞋帶,總之都需要跪下來才能夠完成。兒女們不知所措地戳在同學們視線里,不知是該一塊兒跪下來,還是該直愣愣地等著這些工序快點結(jié)束,于是赫然變成了一副冷峻的臉孔。
送早餐的家長一般趕在上課之前,提著面包或者小籠包來啦!偶爾也可以看到超級溫暖的場面:媽媽提著保溫瓶,里面裝著野雞人參鹿茸湯。媽媽把孩兒叫到假山后、樹蔭下,總之是—些避人耳目的地方,急急忙地催她的孩子,快點把獨食吃下去。
送文具的家長理直氣壯,因為沒帶文具的全部責任都在小孩一方,于是戳著他的太陽穴:“你個小迷糊蛋!” 完成送貨任務后,還要磨蹭一會兒,膽大的甚至溜達一圈,看看墻報上有沒有自己孩兒的名字。趁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現(xiàn)場考察其孩兒的真實狀況。
還有另外的緣故來的,比如跟小孩要鑰匙的,喊小孩看牙的,更有相當一批人,既不喊小孩出去,又不進教室來,只是趴在窗臺上,手搭涼棚,是純粹的觀光客。
總有一些眼睛奇尖的同學發(fā)現(xiàn)有人,總有些記憶力奇好的同學,只看到一個后腦勺,一個褲腿,就能判斷出是誰的媽媽光臨了,并大聲喊出來: “誰誰誰!你媽來了!”
真正的富翁不炫耀
文·倪匡
曾提及一個國際級的電影大亨戴塑膠跳字手表,這很正常,他不需要借一只手表來炫耀他的身份。誰都知道他是誰,誰又知道戴了滿是鉆石的手表的那個男人是什么人呢?
人慣于炫耀自己沒有的或自己缺少的東西。不但在物質(zhì)上,在精神上也是如此,一個人若是隨時隨地都在說自己是多么幸福,那么這個人非但不幸福,還可能十分痛苦。
一個人在說話之時,總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俗稱“掉書袋”),其學問大抵也高深不到哪里去。同樣,若是說起話來夾雜英語的,則其人的英語程度,和他夾雜的英語多少成反比,也就是:夾雜的英語愈多,程度愈低。這現(xiàn)象十分有趣,是不?
真正的富翁都不炫耀財富,非但不炫耀,而且惡為人知。有人拿了“富翁排名榜”去問富豪的,得到的答案都是:哪有這樣的事?或者是:是嗎?怎么我自己不知道?諸如此類,因為他已有,就不必再炫耀。
炫耀這種現(xiàn)象,由來已久,可以說是人的天性,不必非議,此處挑明,并無貶意。
明白有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對于處理人際關系,很有用處,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年,可以不為對方的表面所迷惑。
曾有一個小富翁被老千所騙,人家問他怎么會上當?shù)?,他苦笑回答:“老千看起來,派頭比我大得多?!?br/> 毛病就出在“看起來”上頭??雌饋碛械?,是老千拿出來炫耀的,而那正是老千沒有的。
明白這一點,自然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尊重別人的恐懼
文·吳淡如
著名導演阿莫多瓦在他的奧斯卡得獎之作《悄悄告訴她》里,有個片段很有意思:男記者送一位勇于接受任何危險挑戰(zhàn)的女斗牛士回家,女斗牛士發(fā)現(xiàn)廚房里有蛇,嚇得涕淚縱橫,歇斯底里地沖出家門,回到男記者的車上,要求他幫忙。男記者看盡了女斗牛士對付蠻牛時的英勇,雖然不太理解為什么她會怕一條小小的蛇,卻也很誠懇地對她說:“我尊重別人的恐懼?!?br/> 這一幕戲十分體貼,讓我很感動。
它也讓我想起一位男性友人的分手故事。他說,他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坐云霄飛車,有一次和女朋友參加公司的旅行團,相偕到東京去玩,到了迪斯尼樂園,女友卻堅持要搭云霄飛車,而且還一定要他相陪。結(jié)果一下來就吐了滿地,心里更是怨上加怨,回國后兩人就分手了。
“你愛我,所以你一定要……”很多人對情人都有這樣的要求??赡苁恰靶⒕锤改浮?,也可能是“借我錢”,也可能只是“打蟑螂”或“跑跑腿”……
愛人間彼此總有要求。有要求,不是不對,只是常常把話說得太硬,處理得不夠細膩,忽略了對方聽這話時的心理感受和當時狀況。
相信你也必然贊同:最妙的要求,不是脅迫,而是讓他自愿。
在任何感情關系中,被強迫的,都是假的,都有副作用。
如果你對他要求十件事,他通通辦不到,那他一定不是好情人。但如果他只有幾件事辦不到,就尊重他吧。一個懂得尊重你的恐懼的情人,一定是好情人。他的愛一定比他的要求多。
母親的禮物
文·楊瀾
有一種情節(jié)每次都讓我感動。
那就是在新婚前夜,母親拿出自己平生最心愛的首飾,放到即將出嫁的女兒手中,無論這位母親是粗手粗腳的農(nóng)婦,還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婦,無論這件首飾是粗布中包裹的銀簪,還是錦盒中收藏的項鏈,在母女雙手相握,四目相視的瞬間,一個神圣的儀式就完成了。那件神秘的飾物,明天將出現(xiàn)在新娘的身上,給她勇氣和膽量去擔當婚姻和命運。
我的婚禮臨近的時候,母親一直在翻箱倒柜,口中喃喃地說:“真是找不出什么東西?!比缓缶鸵娝谝欢咽参镏邪l(fā)呆。
父親說:“給女兒些錢,讓她自己去買件喜歡的東西,不就得了?”媽媽立刻搖頭:“女人的事,不是錢的問題?!备赣H不解地走開,為了自己不是女人而慶幸。
看得出,母親很懊悔。她當年結(jié)婚時,外祖母曾經(jīng)送給她一只紅寶石別針。文革時,被定性為“資產(chǎn)階級”的外祖父家被抄,他們一生的積蓄被搶掠一空。在北京工作的母親也受到牽連。為了避免惹出更多的麻煩,她只有狠狠心把這只心愛的別針扔進了抽水馬桶。
“為什么不藏起來,那么小的一件東西?!蔽曳路鹇牭絿W嘩的水聲,心疼地問。
“往哪里藏?隨時會有人來檢查,或揭發(fā),與其被他們抄去,不如……”母親至今回想起來還心有余悸。
在以后的20年中,靠工資維持一家老小生計的父母談不上有什么積蓄。母親也曾在百貨商店的首飾柜臺邊流連,感嘆那些成色不佳的珠寶敢要那么高的價錢。然后,空手而去。
直到后來我工作了,母親才買了幾件小小的首飾,但是它們似乎都不足以成為女兒的新婚禮物。
終于,母親在一些舊物什當中找到一只木雕彩繪的圓形別針。它由6朵立體雕刻的小花簇成,古樸而生動,色彩經(jīng)久不退,特別適合別在旗袍的立領中央。那是母親在少女時代花零用錢在上海城隍廟買的。當時,她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也是學校里最漂亮、最活躍的女生之一……
“那時候真有精力,覺得未來的一切都是美麗的。”母親一邊平靜地說著,一邊把別針遞給我,她手背上皮膚已經(jīng)開始松弛了。
我接過這件特殊的禮物,心中產(chǎn)生了異樣的感覺。它因為樸素無華而躲過劫難,又因為綴滿夢想而得以久藏。這不正是婚姻的秘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