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出現腹瀉,開始時大便時干時爛,每日5-8次,未引起重視,進而是大便溏爛或呈水樣便,每日10余次,身體每況日下,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開始了多年的求醫(yī)之路。先后在幾家醫(yī)院住院,曾做過腸鏡、胃鏡等全身性檢查,結果均顯示無恙。在多次住院中,我打過吊針,服過多種中西藥,但腹瀉仍時好時壞,嚴重時每小時腹瀉10余次。后來我到省中醫(yī)院骨傷科求醫(yī),醫(yī)生在認真詢問我的病情和詳細查看以往的病歷資料后,先是給我作頸腰椎的X線檢查,結果發(fā)現我的頸腰椎均增生退變,尤其是第4到第12胸椎的椎體呈節(jié)段性增生,胸椎力線不正。結合我以往的檢查和治療情況,醫(yī)生診斷為“脊源性腹瀉”,遂采取中醫(yī)正骨手法調整我頸腰椎中有增生、錯位的椎骨,并在我的腰背和腹部穴位貼上有關藥丸。
不久,我病情就有好轉,一星期過后,我的大便次數基本恢復正常。為此,我想請教的是:胃腸疾病為何與脊柱勞損有關聯呢?江蘇無錫:毛習
【專家解惑】
正常情況下,胃腸道會產生有規(guī)律的蠕動和分泌消化液,以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而胃腸道這種有規(guī)律的蠕動和分泌功能是由胃腸神經支配的。如果支配胃和腸道的神經受到刺激或擠壓,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功能就會發(fā)生改變,如胃和腸道的蠕動減慢了,就會產生胃脹胃痛和腹脹便秘;如胃和腸道的蠕動加快了,就會出現消化不良和腹瀉。但由于是支配胃和腸道的神經出了問題,而胃腸道本身并無毛病,因而有以上癥狀的患者,作胃腸鏡等檢查往往無明顯的異常。
脊柱勞損為何會引起胃腸病癥呢?在此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家中的“燈泡”時亮時滅,其原因多是電壓高低不穩(wěn)所致,而胃腸道正像“燈泡”一樣,與胃腸道相連的神經(就像電線)是從脊柱的縫隙中穿出的,所以脊椎的骨質增生、關節(jié)移位可使脊柱關節(jié)的縫隙改變,使神經受到骨頭擠壓、筋膜牽拉或炎癥刺激,進而使胃腸神經的興奮性增加或降低(如電壓增加或降低),引起胃腸道的運動和吸收功能障礙,并引起多種胃腸不適癥狀。
在治療脊源性胃腸疾病上,主要是采取松筋調骨、疏經通脈、調理脾胃的組合療法。特別提醒大家的是,脊源性胃腸疾病不分男女老少,老人主要是勞損、退化,青年人、小孩主要是因撞擊或負重、活動過劇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