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
17歲的靜文,個子小小的,說起話細聲細氣,好像生怕驚嚇著誰似的。光從相貌上看,她的確人如其名,非常文靜。但在媽媽的眼中,她卻是一個“壞透了”的壞女孩。
靜文笨、內(nèi)向,從小就成績不好,這些都算不了什么。真正讓家人生氣的是,看似文靜的靜文從小到大不斷出事。上小學時,常被同學騙錢,或者被騙做丑事,譬如一些男孩慫恿她偷自行車,然后賣錢大家分,靜文想都沒想就去做了,結(jié)果被抓住。
類似的丑事不知道發(fā)生了多少次,媽媽狠狠地教訓她,叮囑她,不要和那些壞男孩混在一起,但靜文把媽媽的話當作耳旁風,一直和那些壞男孩混在一起。
不僅如此,靜文從初中起就開始談戀愛,曾經(jīng)的幾個男友都是小混混一樣的角色。這自然遭到了媽媽的強烈反對。但靜文為了和男友在一起,經(jīng)常對父母撒謊,還有幾次離家出走。
看到無法阻止女兒談戀愛,父母把對女兒的要求降到了最低點:不要和男孩發(fā)生性關(guān)系。
但是,家長越擔心什么,她好像就越要做什么。更要命的是,靜文似乎沒有一點自我保護的意識,她很快就懷孕了,隨后只好墮胎。
媽媽實在不明白、不理解,這個原本老實本分的女兒為什么就不愛惜自己的名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為什么總要和那些壞男孩混在一起?她為何要選擇做壞女孩?今后該如何對待這個女兒?
【心理導航】
孩子想尋找冰冷家庭之外的“溫暖”
父母強迫讓孩子“學好”,而孩子偏偏要“學壞”。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這叫“逆反”或“叛逆”。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只是為了與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外來意志抗衡,只是為了表明:我,還是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的……
一直以來媽媽太強勢了,在媽媽的眼里,靜文“沒一點優(yōu)點,什么都不好?!眿寢尶刂朴珡姡@會讓孩子很反感,平時媽媽太粗暴了,只想讓孩子服從,靜文不聽,媽媽就不高興,這樣的話靜文會感到壓抑不已。于是,激發(fā)靜文會從內(nèi)心地渴望到家以外去尋找溫暖。那些男友,盡管在外人看來很糟糕,但在靜文看來,卻是她情感的唯一依靠。家,不過是冰冷的城堡,只想死死地關(guān)住她,只有和男友在一起,靜文才會感受到溫暖和快樂。
小混混男友是靜文心中的“理想自我”
那么,小混混一樣的男友為什么對靜文這么有吸引力?
這是因為,戀人=理想自我。
那些“壞男孩”的“壞”其實恰恰是靜文自己的理想自我的一部分,她在現(xiàn)實自我中缺乏那些“壞”的成分,于是渴望和那些“壞男孩”建立密切的關(guān)系。
家長認為,女兒本質(zhì)并不壞,她是因為老和那些小混混男孩在一起才變“壞”的。這是一種想當然的邏輯,其實,“變壞”是靜文自己內(nèi)心的需要。她渴望通過這種方式擺脫媽媽的控制。她和那些“壞男孩”談戀愛,其實是渴望像他們一樣自由。
因為那些“壞男孩”我行我素,有個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信什么權(quán)威,對父母也從不會言聽計從。靜文渴望像他們一樣,脫離媽媽對自己的控制。所以她才會一次次投入這些“壞男孩”的懷抱。
自卑女孩更容易付出身體
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望太強,孩子就會被迫按照父母的意志來生活。結(jié)果,孩子沒有機會通過自我選擇的過程認識自己,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價值感。由此,這個孩子會深深地缺乏自信。不管他表面看上去多么出色,他仍然是自卑的。因為,這種出色屬于父母的意志,而不屬于他自己。
這是一種致命的自卑,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空空如也。當這樣的一個女孩談戀愛時,一旦與男友發(fā)生爭執(zhí),一旦男友開始疏遠她,她就會驚惶失措,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價值,不知道怎樣能挽留他。這時,她會容易拿出自己看上去最有價值、而男友也最在乎的,那就是她的身體。
【心理處方】
適當讓孩子“我行我素”
事實上,我們生命的過程,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每個人一出生就有一個精神胚胎,我們從小就在這個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但是,太多的父母以為,他們是孩子的精神主宰。于是,他們完全無視孩子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強迫孩子接受他們的設計。于是,孩子成為自己的生命沖動就被嚴重壓制了。
這最終會導致兩個結(jié)果。要么,孩子終其一生都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他終其一生都習慣聽話,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聽其他權(quán)威的話。要么,孩子會成為一個特別叛逆的人,父母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他這么做,并非是因為相反的方向有什么好處,而只是為了向父母強烈的控制欲望說不。
所以,想要靜文不再癡迷這些“壞男孩”,靜文的媽媽必須改變對待女兒的方式,放松對女兒的控制,起碼不再用那些極端的方式控制女兒,允許女兒“我行我素”。這樣,靜文的自我才會成長,她才會懂得保護自己、珍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