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時,因為“需要”,學生會尋找表達內容,思考表達方法,其表達溢于情感。從“需要”出發(fā),學生沒有習作壓力,不會把習作看成枯燥的勞動;從“需要”出發(fā),真正讓學生感到習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是教師努力的方向。
一、因“需要”而作文
1.從生活的角度看寫作需要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有交流就有作文的存在。如一家公司要宣傳自己的產品,必須寫好產品說明書;人們思念親人時,就會寫信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2.從寫作的角度看生活需要
需要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看:人的生存和成長的需要必然導致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出現與發(fā)展。因此,需要是寫作的緣起,寫作則是運用語言文字滿足生活需要的方式。
二、創(chuàng)“需要”會作文
1.“模擬”策略,尋找需要
生活中不可能每件事都是學生記憶猶新的,通過情境模擬,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從而形成習作表象,產生表達的需要。
?。?)情境模擬。如《我敬佩的一個人》,如果在課堂上的習作指導過程中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去教,學生要么難以啟齒,要么東拼西湊不真實。如何讓學生敢于、勇于表達呢?教學時可模擬學生表達需要的情境,采取以下教學活動:①創(chuàng)設情境。如學校最近要評選“優(yōu)秀少先隊員”,讓學生課后去觀察、了解,看看學校哪些少先隊員合適,也可以把自己推薦出來,但要寫好自己的先進事例。②尋找對象。讓學生課后對要推選的人選進行觀察、調查,寫出推薦理由。③模擬推薦。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舉行“十佳評選會”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說明推薦理由。這樣,通過情境模擬和實踐參與,學生沒有了作文的這條“緊鎖線”,不是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為了生活的需要,學生沒有了作文壓力,而是為表達的需要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習作。
?。?)角色模擬。如《介紹我的家鄉(xiāng)》,可組織“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中可組織學生當一次家鄉(xiāng)的主人,引導學生設計熱情、新穎的待客方式:學寫邀請書,做導游說明,寫待客方案,介紹家鄉(xiāng)特產及旅游風光方案等。然后在課前準備,課堂上演繹這些活動,學生在“需要”中表達,因此他們很樂意去寫。
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模擬交際活動的習作指導課,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他們都能興趣盎然地參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形成表達的“需要”。有“需要”,學生就愿意表達,也能在習作中學習待人接物和生活,提高認識和表達能力。
2.“實踐”策略,驅動需要
學生的生活圈子大都限制在家庭、學校,交際的范圍有限,他們接觸的事物少,再加上頭腦單純簡單,不善于敏銳地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寫作時常有“沒米下鍋”的苦惱。因此,要幫助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生活,拓寬交際范圍,創(chuàng)造“需要”的機會,豐富寫作素材,讓學生樂于寫,有東西可寫。這就要引導學生在習作前能帶著任務去觀察、思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如“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主題習作,教學中可設計以下實踐活動:
?。?)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己搜集有關大自然給人類啟示的資料,也可走進博物館了解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例,還可以調查訪問專家,了解從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課外實踐。完成布置的任務后,召開主題為“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成果匯報會,配上簡單的背景圖畫,活動可自薦或推薦學生主持,預先準備開場白與串聯(lián)詞等。
?。?)課內展示。開展成果匯報會活動時,先分小組人人發(fā)言,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不善于說的學生,并請能說會道的學生當“小老師”,做好示范。在匯報中,聽的學生可以向臺上的同學請教提問,發(fā)言者可以當即回答,也可講完后解答,還可以請臺下的老師、同學解答,形成臺上臺下互動交流。
?。?)我手寫我心。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體驗,此時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些有趣的活動,沒有限制學生的習作內容,可由學生自主選材,為習作播下興趣的種子。
3.“游戲”策略,抒發(fā)需要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聞樂見的,游戲最能展現孩子們的生命活力。以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為作文內容,通過游戲演示活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誘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從思維到文字的轉化。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他們要親自動手動腦,要思索感受,會碰到困難、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體驗。有了這樣豐富多彩的感受,何愁學生寫不出個性鮮明、童趣盎然的文章?
?。?)活動游戲。讓學生說、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求能抓住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學中可設計這些活動: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肖(動物),對自己的生肖(動物)特點進行觀察、了解。習作課上,通過口語交際活動介紹自己生肖的特點及和生肖有關的成語等,然后可設計關于動物的謎語,還可讓學生畫生肖、說生肖。最后,引導學生把說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經歷對自己生肖的說、猜、畫、寫等游戲活動,提筆時就能表達自如。
?。?)競爭游戲。游戲有時也存在競爭,學生在競爭中嘗試快樂,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學生因情感需要而表達。如編童話故事,教學時可預先讓學生讀童話故事,記錄故事,誰做得好誰就能上臺演講,評出“優(yōu)秀講解員”。然后再續(xù)編故事,編完再講故事,讓學生評出“故事大王”。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