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拓展學生閱讀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根據(jù)文本引發(fā)學生想象,引導學生體驗,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有效延伸,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放飛想象,提升閱讀品質
兒童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在成人眼中看來是一些很平常的東西,在兒童看來卻都有童話般的色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jù)學生想象力豐富的這一特點和優(yōu)勢,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有效支點,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語言的美,從而培養(yǎng)思維能力。
1.抓住表象,放飛想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表象素材,這些素材是很有利于引發(fā)學生進行想象的,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能有效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例如,《看菊花》這一篇課文,作者對菊花是這樣進行描寫的:“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在教學中,我問學生:“菊花都有哪些顏色?”學生說:“菊花有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我又說:“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一定見到過很多菊花,那么菊花還會有什么顏色的呢?”這個問題一出,學生的思維立刻被激活,他們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觀察,說出了各種各樣菊花的顏色。
2.利用空白,激發(fā)想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課文都留有空白,這些文本空白給學生留下了許多思考的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一些文本空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促進智力發(fā)展,從而提高閱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沉香救母》這一篇課文,描述沉香為救出母親,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在刻苦地練功。母親看到了沉香這么努力,一定會想很多,說很多,但是課文中卻沒有寫出來,這就是一個文本空白。在教學時,我讓學生由此展開想象,沉香的母親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這樣的問題給學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間和想象空間,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拘一格,充滿創(chuàng)意的。這樣,就有效拓展了文本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豐富體驗,挖掘閱讀本源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文本進行豐富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挖掘閱讀教學的本源。
1.品味文本的“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優(yōu)美詞句進行細細品味,讓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語言的獨特性,發(fā)現(xiàn)作者遣詞造句的美。
例如,在教學《陳毅探母》時,我就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陳毅言行的重點詞句去品味和感受陳毅對生重病的母親的關心。陳毅身為一名元帥,對母親是很孝順的。怎樣讓學生體驗陳毅的這一份孝心呢?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經(jīng)過多種形式的品讀,有效地感受到了這篇課文人性的光輝,達到與作者、與文本情感的共鳴。
2.感悟文本的“魅”。文學作品之所以吸引讀者,就是因為文學作品中蘊含著人文因素,在字里行間流露著人性的光芒。所以,從人文性的角度出發(fā),學生讀書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文本進行情感體驗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文本的魅力。
例如,《雨后》這一篇課文寫得很優(yōu)美,作者在文中處處表達著兒童的天真與可愛。在文中,“雨后落戲”這一段的描寫更具特色,所以是本文的重點。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雨后落戲”的快樂,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體會“如果你也在廣場上,此時此刻你快樂嗎?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這樣,學生個個神采飛揚,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著,我引導學生再一次走入文本,用自己獨特的體驗去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適度延伸,拓展閱讀空間
要善于把書讀厚,指的就是人們在讀書時要善于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二次閱讀,注入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拓展閱讀的空間,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情節(jié)進行延伸很重要。延伸的形式可以是讓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進行續(xù)編故事,這樣能夠有效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延伸的:“同學們,第二天小松樹和大松樹又會見面,他們見面以后會說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二次感悟文本、延伸文本情節(jié)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根據(jù)文本展開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質量是很重要的。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對話時,我們要善于運用想象、體驗、延伸這三個有效的策略提升閱讀品味、挖掘閱讀本源、拓展閱讀空間。這樣,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才能獲得豐富的體驗,從而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責編侯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