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當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奧斯陸宣布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奧巴馬時,在場參加諾貝爾和平獎新聞發(fā)布會的上百名記者幾乎全都張大了嘴,整個世界在同一時間陷入了驚愕與質(zhì)疑。
一個剛上任不足一年的美國總統(tǒng),不僅沒有對國際社會的和平事業(yè)做出過絲毫貢獻,反而在他執(zhí)政時期數(shù)次對中國打起貿(mào)易保護戰(zhàn),破壞六方會談,逼迫伊朗一次次進行導彈試射,破壞了國際和平秩序,而且對美國國內(nèi)亦寸功未立。難道就因為他說過想實現(xiàn)世界和平,就能獲得和平獎?這何其荒誕!
眾所周知,諾貝爾和平獎是由五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作出決定的,這在相當程度上造成和平獎的局限性。和平獎評委會雖對外宣稱“不受其他國家和外國勢力的左右”,但評委們的英語、法語等語言背景,決定了他們對亞洲情況了解不多。在評審時,他們難免會受西方勢力影響,所以和平獎經(jīng)常授予那些對西方國家特別重要而又有利的政治家。比如說這次將獎頒給了奧巴馬,正是歐洲對美國現(xiàn)在所推行的國際合作政策非常滿意的結(jié)果,他的獲獎對歐洲也是有利的。
諾貝爾獎歷來是以歐美為中心的,和平獎的主觀性則更強,因此導致其影響力不斷下降。諾貝爾獎之所以成為國際最重要的獎,關(guān)鍵還是因為其科技獎的權(quán)威性。因為科技給人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而和平獎和文學獎則摻雜了太多政治思想、價值觀、地域歧視等很復雜的因素,尤其是和平獎的政治性更強,并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爭議和質(zhì)疑。
所以我認為,我們中國人實在沒必要在意諾貝爾和平獎和文學獎,至于在科技方面則要努力去爭??!
點評
本文獨辟蹊徑,不走尋常路。在對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引起一片嘩然的分析中,追根溯源地探究諾貝爾獎的歐美情結(jié)。尤其結(jié)尾,作者觀點鮮明,認為中國人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進步上。
【作者系湖南省澧縣一中學生,指導并置評: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