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略自然神韻,就是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在此過程中所引發(fā)的情感認(rèn)知與精神感悟。如2010年高考語文重慶卷的現(xiàn)代文閱讀《在春天里觀察兩只鳥》后的探究題就要求考生對這種自然現(xiàn)象進行一種人文性的探索,領(lǐng)略其意蘊。再如2010年高考語文江蘇卷的命題作文“綠色生活”就明確要求考生對自然界的綠色(當(dāng)然這不是唯一的)進行解讀,領(lǐng)悟這“綠色”的神韻。該省不少高考優(yōu)秀佳作都傳達了考生對自然界綠色的喜愛、欣賞和對如今綠色不再的遺憾,既富于畫面感和意境美,又傳達了考生的情感與感悟。可見,“領(lǐng)略自然神韻”是我們?nèi)松囊环N常態(tài)。自然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享受,更有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啟迪。我們親近自然,走進自然,欣賞自然,感悟自然,總能從中收獲頗豐,感悟良多。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遲子建
它從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著果敢,心無旁騖,直到把冰與雪安葬到泥土深處,然后讓它們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發(fā)的雨露。
立春的那天,我在電視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開了。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個個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這時節(jié)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沒有星星可看了。因為老天把最美的那條銀河,送到人間天堂了。
而我這里,北緯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時,卻還是零下三十?dāng)z氏度的嚴(yán)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以及凝結(jié)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節(jié)氣變化了吧,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總是樹的形態(tài)。立春的霜花團團簇簇的,很有點花園的氣象。你能從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來,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單瓣的矢車菊來。不要以為這樣的花兒一定是銀白色的,一旦太陽從山巒中升起來,有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鏡一樣,散發(fā)出奇異的光輝。初升的太陽先是把一抹嫣紅投給它;接著,嫣紅變成橘黃,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讓人懷疑蜜蜂看上了這片霜花,把它們辛勤的釀造撒向這里了。再后來,太陽升得高了,橘黃變成了鵝黃,霜花的顏色就一層層地淡下去,淺下去,成了雪白了,它們離凋零的時辰也就不遠了。因為霜花的神經(jīng),最怕陽光溫暖的觸角了。
雖然季節(jié)的時針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卻還像與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趕也趕不走。什么時候打發(fā)走了它們,大地才會復(fù)蘇。四月初,屋頂?shù)姆e雪開始消融,屋檐在白晝滴水了,霜花終于熬不住了,撒腳走了。它這一去也不是不回頭,逢到寒夜,它又來了。不過來得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閃閃爍爍地隱現(xiàn)在窗子的邊緣,看上去像是一樹枝葉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頂?shù)难┗瘍袅耍珠g的積雪也逐漸消融的時候,霜花才徹底丟了魂兒。
在大興安嶺,最早的春色出現(xiàn)在向陽山坡。嫩綠的草芽像繡花針一樣頂破豐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給大地繡出生機時,背陰山坡往往還有殘雪呢。這樣的殘雪,還妄想著做冬的巢穴。然而隨著冰河裂開,達子香花開了,背陰山坡也綠意盈盈了,殘雪也就沒臉再賴著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著清香的樹、爛漫的山花和飛起飛落的鳥兒。那蜿蜒在林間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風(fēng)吹拂得起了魚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陽光,便也跟著起了波痕,好像陽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結(jié)了。
我愛這遲來的春天。因為這樣的春天不是依節(jié)氣而來的,它是靠著自身頑強的拼爭,逐漸擺脫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溫暖,苦熬出來的。也就是說,極北的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它從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著果敢,心無旁騖,直到把冰與雪安葬到泥土深處,然后讓它們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發(fā)的雨露。
春天在一點一點化開的過程中,一天天地羽翼豐滿起來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飛的時候,解凍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選自《羊城晚報》2009年3月3日,有刪改)
作者對大興安嶺的春天進行了細(xì)致的探究和觀察。在作者看來,“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這是因為大興安嶺的冬天持續(xù)時間長,由冬天到春天的過程緩慢。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宕開一筆,寫“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開了”這一內(nèi)容,并非贅筆。其寫作目的從內(nèi)容方面來說,是為了把南方的春天和極北的春天作對比,突出極北春天的嚴(yán)寒和到來的緩慢;從結(jié)構(gòu)方面來說,是為了引出下文對極北春天的描述。接著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直抒胸臆說“我愛這遲來的春天”,其實作者喜歡的是那種獨立自主、頑強拼爭的精神。作者感慨“遲來的春天”的沉著果敢,心無旁騖,在漫長的時間里始終堅持的品質(zhì);作者肯定它在漫長的時間里一點一點地積蓄力量,最終展翅高飛的精神。另外本文在語言表達上也很有特色,如文章第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草芽”比做“繡花針”,把“殘雪”比做“冬的巢穴”,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大興安嶺的春天一點一點化開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到來的無比喜悅之情。
晴晨聽鳥
□韓少功
每天早上我都是在鳥聲中醒來。我躺在床上靜聽,大約可辨出七八種鳥叫。有一種鳥叫像冷笑,有一種鳥叫像凄嚎,還有一種鳥叫像小女子斗嘴,唧唧喳喳,雞毛蒜皮,家長里短,似乎它們都把自己當(dāng)做公主,把對手當(dāng)做臭丫環(huán)。
呵嗬嘿,呵嗬嘿,呵嗬嘿——這大概就是本地人說的“懂雞婆”了,聲音特別冒失和莽撞,有點弱智的味道,但特別有節(jié)奏感,一串三聲,聽上去像是工地上的勞動號子。它們從不停歇地扛包或者打夯,怕是累壞了吧?
我知鳥甚少,平時只能辨出最常見的麻雀、鷓鴣、燕子以及喜鵲。有一種小鳥的眉毛呈黃藍黑數(shù)色,艷麗多彩,針挑線綴的一般,想必是人們所說的畫眉。另一種多黃羽,經(jīng)常棲在我的窗臺,想必是古人筆下常見的黃鸝。農(nóng)民還教我認(rèn)識了一種“鐵哨子”。它們?nèi)頌鹾?,比樹蟬大不了多少,經(jīng)常密密地停棲在一枝蘆葦上,像一長串冰糖葫蘆在風(fēng)中搖蕩,更像一長隊孩子消受著蹺蹺板。但它們此時不是在過兒童節(jié),只是在忍受餐前的饑餓,一心一意地盯著雞場里的谷粒,眼巴巴地希望雞群趕快退席,讓它們也去吃上兩口。
每次我路過菜園,腳步聲都會驚動幾個胖大家伙。它們突然從瓜棚豆架下?lián)淅怖驳仳v飛而去,閃入高高的樹冠。它們是野雞無疑,在秋天尤其肥碩厚重,重磅肉彈拉出一道道黑光,鬧出的動靜很大。我無法看清它們,只聽到它們在樹葉里叫聲四起,大概是對我剛才的突然侵?jǐn)_憤憤不已。
我?guī)缀趼牰怂鼈兊拇蠼校焊鐐儍?,在他腦袋上拉泡屎怎么樣?
因為鳥太多,我們的菜園一度陷入危機,幾乎維持不下去。尤其是初春之際,青菜鳥一來就密不可數(shù),黑了一片天。我家豆角種了三道,還是留不下幾粒種子和幾棵苗。饑鳥狂食之下,菜園成了它們的公共食堂,殘羹剩飯寥落無幾。到后來,我們派出了兩個張牙舞爪的稻草人,拉起了防鳥保苗的大網(wǎng),蓋上了防鳥護籽的枝葉,各種空防措施相繼到位,才勉勉強強度過了最危險的瓜菜發(fā)芽期。
找來幾頂破草帽戴在草木叢中,也是一個好辦法。不過這辦法既嚇鳥,也嚇人。一位從城里來的朋友,一進我家院門不禁神色緊張。因為他一眼瞥到叢林中閃爍的草帽,以為這里伏兵遍地,一場血戰(zhàn)隨時可能發(fā)生。
他說,饑漢不知飽漢飽,他在城里住了這么多年,從來只知道無鳥之憾,卻不知道鳥多之愁。
?。ㄟx自《山南水北》,有刪改)
本文寫作視角獨特,寫的是山野田園鳥多之愁。在環(huán)境污染、鳥類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