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心,最直接的含義指心臟。沒有心臟,就沒有了生命。當(dāng)然,“心”的更廣泛的含義是指我們的道德精神層面的修養(yǎng),比如“愛心”“善心”“同情心”“孝心”等。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這些“心”,即使他再有錢,再有權(quán),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當(dāng)然,光有“心”還不夠,我們還要會用“心”:對事業(yè)有“恒心”,照顧病人要“細心”,幫助朋友要“耐心”,面對困難要“齊心”,面對批評要“虛心”,待人要“誠心”,對公益要“熱心”……總之,“以心換心”,我們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
【寫作指導(dǎo)】
材料作文寫作成敗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能否讀懂所給材料,能否從材料中捕捉大意。上述材料內(nèi)容比較豐富:材料由“心”的概念,引申出“心”的廣泛含義,并從正反兩方面來解讀,最后指出用“心”的外延及意義:“我們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認真閱讀本文題中的材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材料的價值取向及主旨是希望我們都擁有“愛心”“善心”“同情心”“孝心”……并號召我們用“心”,多用“恒心”“細心”“耐心”“齊心”“虛心”“誠心”“熱心”……所以,本文的立意具有多向性,我們既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心”進行立意,寫“好心”讓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和諧;也可以從反面立意,闡述我們喪失了這些“好心”之后,我們的人生會有怎樣的缺失。寫作時,我們既可以敘事,也可以議論,但要選擇我們最擅長的文體。不過在立意和選材上,我們要盡量重點突出,比如寫“愛心”就只寫愛心,不要把各種“心”都寫得面面俱到。寫作時,我們還要富有真情實感,盡量把握時代脈搏。
【佳作展示一】
奏響真愛的主旋律
□孫文迪
《伊索寓言》中《馬和驢》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
試想,如果馬能真誠地幫助驢分擔(dān)一點,對驢施一點真愛,驢何至于死,馬又何至于獨自馱著全部的貨物跋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真愛不求回報,卻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有時給別人鋪路,自己也會成為這條路的受益者;有時幫助別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
我們生活在一個群居的社會,我們應(yīng)該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相互關(guān)愛,相互溫暖,我們應(yīng)該奏響真愛的主旋律。
我們身邊,從來就不缺乏付出真愛的人物。叢飛,一個用真愛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資助了178名貧困兒童……就連他遺體中的眼角膜也捐獻了出來。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潸然淚下的人物。叢飛去世后,30多萬人網(wǎng)上祭拜,深圳上萬市民參加追悼會,這難道不是大家對叢飛最豐厚的回報嗎?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維吾爾族媽媽阿尼帕·阿力馬洪,在上世紀(jì)中國最艱難的60時代,自己本已有6個孩子的10口之家,生活何等艱辛,但她依然收養(yǎng)了鄰居的3個孩子,在以后的10年間,她又先后收養(yǎng)了不同民族的7個孤兒,而且她的關(guān)愛沒有偏見,她讓每個孩子都讀書求學(xué),健康成長。雖然風(fēng)霜饑寒,雖然清貧勞累,但如今每當(dāng)逢年過節(jié),孩子們真誠的關(guān)愛和回報又何嘗不讓她幸福和心醉。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北娙藙潣_大船,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愛如陽光,讓社會溫暖;真愛如鮮花,讓社會綺麗。我們只要彼此付出真愛,人際關(guān)系就會更加和諧;我們只要彼此付出真愛,這個社會就不再有鰥寡孤獨的眼淚,不再有委屈不平的吶喊,不再有痛不欲生的傷痕,我們的社會就會其樂融融,和諧美滿。
以愛博得愛,以心溫暖心,真愛就如潤物無聲的春雨,雖不求回報,卻能收獲萬物復(fù)蘇的蓬勃;真愛就如春風(fēng),雖不求回報,卻能收獲姹紫嫣紅的錦繡。溫暖人心、感動你我的真愛,總會在你我的心里激起美麗動人的浪花。
讓我們奏響真愛的主旋律吧!讓真愛與我們同行,讓我們的人生因真愛而精彩,讓我們的社會因真愛而溫暖,和諧。
點評
作者先由《伊索寓言》中《馬和驢》的故事引出文章的主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真愛不求回報,卻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然后通過叢飛和維吾爾族媽媽阿尼帕老人的典型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收束全文。全文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尤其是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可謂是俯拾皆是,彰顯了作者扎實的語言基本功。
【佳作展示二】
三次紅手印
□葉鑫
“小崗村,紅手印”這六個字注定要被歷史所銘記。1978年小崗村18個紅手印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而30年后,小崗村人再次用他們的紅手印托起一位感動中國的村官——沈浩。
2004年2月,沈浩從安徽省委組織部、財政廳被選派到小崗村擔(dān)任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一踏進小崗村,心便與小崗村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滿腔熱血和無限真愛全都播種在了小崗村。
沈浩處處為村里謀規(guī)劃、辦實事,大年三十還泡在村里,幾年來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實意地為村民辦實事,深入貧困戶家中,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體察他們的疾苦,自己掏錢資助困難戶一家又一家,一次又一次……
當(dāng)他任職期滿時,小崗村群眾舍不得這位組織上派來的共產(chǎn)黨員干部走。樸實的村民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煽情的動作,沒有矯情的表達,只是用他們最簡單也是分量最重的方式——摁下手印,表達對沈浩同志的挽留。最終沈浩放棄了他溫馨的家和舒適的工作崗位,留了下來。
留下來的沈浩一如既往地又干了三年。
6年來,他幾乎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小崗村,沒有時間照顧90多歲的老母親,也不能為愛人分擔(dān)家庭重擔(dān),更沒有時間輔導(dǎo)女兒的學(xué)習(xí)。每年過年他總是先陪五保戶、孤寡老人,然后再趕回去與家人團聚。他與村民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他讓群眾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他讓小崗村有了活力,有了動力;他讓群眾腰包鼓了,生活甜了。
沈浩的又一個任職期滿了,小崗村人第二次摁下186個紅手印,希望沈浩同志留下來再干三年。
然而,2009年11月6日,年僅45歲的沈浩卻因積勞成疾,長眠于小崗村。這時,小崗村人又第三次摁下了紅手印,希望沈浩同志安葬在小崗村,永遠留在他付出全部心血的小崗村。
在沈浩同志出殯的那一天,上萬人自覺地來送沈浩最后一程。人們打出了旗幟,一路走,一路哭,這樣的場景久違了。
沈浩大愛無言,大愛無疆,他一心付出,不求回報。但“為民者民必記之、惠民者民必感之、樂民者民必愛之”,小崗村人質(zhì)樸的三次紅手印都是寫給他的碑文,為他樹立的永恒的豐碑,也是對他最豐厚的回報。
沈浩雖然已離去,但他的事跡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愈加清晰,愈加為全國人民所傳頌。他的名字注定要深深地印在老百姓的心上!
點評
關(guān)于沈浩的文章可謂鋪天蓋地,但本文作者卻另辟蹊徑,從小崗村人的三次紅手印寫起,視角獨特,構(gòu)思新穎,且語言高度概括,飽含深情,寫出了自己對沈浩的贊揚和懷念之情,很有厚重感。
【佳作展示三】
愛,讓生活更美好
□趙敏
去年暑假,我因低燒不退,四處求醫(yī)之后,最終住進了醫(yī)院。
在我的病房里,住著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她叫愛愛。由于愛愛性格很好,所以不到半日我們就熟識了。
愛愛,八九歲左右,圓圓的臉蛋上有一對酒窩,頭上扎著兩個馬尾辮,尤其是她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顧盼生姿,讓人著迷。她還愛說愛笑,喜歡唱歌跳舞,簡直就是一個小天使。
可是,愛愛的病情在一天天惡化,她雖然一如既往地堅強,但孱弱的她總時常呻吟著,哭泣著。
有一天,她突然瞪大眼睛問我:“姐姐,我是不是就要死了?我從電視上看到,人死了可以捐自己的器官,等我真的死了,我就把我的美麗的大眼睛捐給我隔壁的小男孩,我要讓他見到光明,他真的太可憐了?!?br/> 那一刻,平時不愛哭的我也禁不住潸然淚下,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在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她居然還想到別人,雖然童言稚嫩,但其間流淌的愛溫暖著我,感動著我,讓我刻骨銘心。
沒過一周,愛愛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讓她戀戀不舍的世界,醫(yī)院也遵照愛愛的遺囑,免費為隔壁病房的小男孩移植了眼角膜,小男孩終于重見光明了。
第一次見到陽光的小男孩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玩耍在天地間。他如鳳凰涅槃,他似破繭成蝶。他更給家人帶來了天大的驚喜和福音,原先,他是家人的累贅和負擔(dān),現(xiàn)在他成了家人的驕傲和希望。
愛愛的大愛之舉,瞬間感動了省城,愛愛的名字瞬間飛進了千萬家。在為愛愛開追悼會那天,很多市民自發(fā)而來,很多媒體記者爭相關(guān)注,在場的很多人都留下了感動、敬仰的淚水。
雖然這件事過去一年多了,但愛愛美麗的大眼睛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記憶里。她生命中迸發(fā)出的如山似海的大愛,始終讓我不敢忘記,并久久仰視。
每次回想愛愛,我總能讀出愛的內(nèi)涵和真諦:愛,讓生活更美好。
點評
小愛愛無私的捐助,讓她隔壁病房的小男孩見到了陽光,重獲了新生。愛愛的無私大愛讓世界更溫暖,讓生活更美好。本篇小小說構(gòu)思巧妙,情節(jié)明晰,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流暢凝練,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延伸訓(xùn)練】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一個生活平庸的人帶著對命運的疑問去拜訪禪師,他問禪師:“您說真的有命運嗎?”
“有的。”禪師回答。
“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窮困一生呢?”他問。
禪師就讓他伸出左手,指給他看:“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做愛情線,這條斜線叫事業(yè)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然后禪師又讓他跟自己做一個動作,把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禪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說:“在我的手里啊!”
“命運呢?”
那人終于恍然大悟。
要求:①根據(jù)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