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色是期刊的生命,新穎獨特的欄目設置,是提高辦刊質量、提升刊物水平的重要途徑,而欄目主持人的引入,可以發(fā)揮主持人的專業(yè)優(yōu)勢與學術影響,組織到一些觀點新穎、視角獨特、資料翔實、論證有力的學術性文章,從而確保文章的前瞻性,進而提升欄目的品牌效應、提升刊物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鍵詞]高校文科學報 特色欄目 欄目主持人 期刊品牌
學報“欄目主持人”的引入,最早是由《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一期開始實施的。之后該刊一直保持著這一獨特的風格。這一制度的提出與實行,綜合了高校學報學者與編輯各自長處,形成了一種新的且行之有效的辦刊模式。2004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南開學報》《西南師范大學學報》等全國數(shù)十家高校文科類學報都推出了“欄目主持人”制度。開設“欄目主持人”制度的學報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這個學報一般都有一個或幾個特色欄目,或是優(yōu)勢欄目,或是品牌欄目,而欄目主持人就是這些欄目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實施者。
一、特色欄目
目前全國共有高校文科學術刊物一千多家,基于本學校學科建設與發(fā)展,大多學報為綜合性學術期刊,而逐步走向專業(yè)化是學術期刊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尋找綜合性與專業(yè)性之間的平衡就成了高校文科學報在辦刊過程中需要為之努力的方向。創(chuàng)辦重點欄目、特色欄目、優(yōu)勢欄目、品牌欄目無疑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針對部分高校學報存在同質化的弊病,2003~2004年教育部先后提出建設“名刊工程”“名欄工程”的宏偉目標,就是要逐步改變目前高校文科學報“全、小、散、弱”的狀況,實現(xiàn)“專、特、大、強”的目標。這樣一來,對地方高校學報來說,名欄建設就成為其打造特色學報,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機遇與選擇。
高校文科學報要提升學術品位,擴大刊物影響,欄目策劃就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凡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刊物,都獨具匠心地設置了具有個性優(yōu)勢的特色欄目。如像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這些創(chuàng)刊早、基礎雄厚的名牌大學學報,依靠本校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和高水平的作者隊伍,形成了一般高校文科學報無法比擬的學術優(yōu)勢,所開設的相應學術欄目,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而其他一般性高校文科學報大凡具有較高質量、較大影響力的,也都會不遺余力地在特色欄目上下工夫。如有的高校學報利用自己的地域特色,有的是繼承自己的歷史傳統(tǒng),有的是發(fā)揮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想方設法培育自己的物色欄目、優(yōu)勢欄目和品牌欄目,從而在學報之林中彰顯自己學報的個性,努力成為普通高校辦的學報也可以秀出于林。如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名欄工程的延邊大學《東疆學刊》的“東北亞文化研究”欄目就體現(xiàn)了它濃郁的地域特色。而入選名欄工程的《湖南大學學報》開設的“岳麓書院研究”欄目就是靠打“歷史傳統(tǒng)”這張牌來取勝的。《廣西民族大學學報》開設的“人類學研究”欄目入選首批教育部名欄工程則是以學科優(yōu)勢取勝的代表。在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人類學都已成為備受重視的顯學。相比之下,一方面,中國的人類學還處在重新起步的比較落后的階段,學科建設各個方面都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批海外學成的青年和國內取得博士學位的人類學者,初步形成了一個中國青年人類學學者群,他們朝氣蓬勃,以發(fā)展中國人類學為己任,迫切希望對中國人類學的發(fā)展問題進行高層次、多角度的探討。正是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洞察到中國人類學發(fā)展的契機,為了充分發(fā)揮該刊“中國民族學類核心期刊”的作用,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把刊物的特色定位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區(qū)域性,1995年改版時開辟了“人類學研究”專欄?!稄V西民族大學學報》實行開放辦刊的方針,立足廣西,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積極向海內外人類學界組稿,從1995年到2010年,發(fā)表了有關人類學研究的論文近千篇,作者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在內,幾乎遍及全國各地,與此同時還發(fā)表了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韓國、挪威等國作者的論文。自從“人類學研究”欄目設置以來,《廣西民族大學學報》發(fā)表了一大批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人類學論文,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人類學的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中國人類學重要的學術陣地。
二、欄目主持人
2003年時任中國高校文科學報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學報主編龍協(xié)濤教授在他主編出版的《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概覽》前言中寫道:本書除了介紹學報核心期刊外,還介紹了部分學報辦的很有特色的欄目。在這些學報中,有些高校是普通學校,有些學報是普通學報,但它們的某一兩個欄目卻辦得極不普通,形成了鮮明的文化個性和特色,引起國內學術界乃至國際學術界的強烈關注。這是培育期刊品牌的可喜開端,是打破千刊一面僵局而凸現(xiàn)出獨特的“這一個”的生長點,是有望在期刊之林中實現(xiàn)“萬綠叢中一點紅”效應的必由之路。2004年教育部頒發(fā)了《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實施方案》的文件(教社政[2004]11號),并于同年年底啟動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工程。首批16家有特色欄目的高校文科學報被認定為教育部名欄。這16家名欄大多設有“欄目主持人”,而且因為欄目主持人的權威性和欄目稿件的持續(xù)性和前沿性以及欄目設置的品牌性,使該欄目成為知名度和美譽度雙高的特色欄目。有了這樣的雙高特色欄目和品牌欄目,其學報甚至學報主管的學校的知名度也都隨之有所提升,這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就不足為怪了。
長期以來高校學報封閉式的辦刊,使學報編輯與學者之間所存在的明顯隔閡已成為提升學報學術水準的瓶頸,與位居學術前沿的專家相比,學報的編輯在對前沿課題的把握、與學者的關系、在學術界的影響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距,因此,在現(xiàn)階段引入專家辦刊并通過專家的引領來打破編輯與學者的隔閡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聘請專家擔任欄目主持人的辦法,較好地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能夠擔任欄目主持人的大多是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專家。在組稿時,欄目主持人依據(jù)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與學術影響,可以組織到一些觀點新穎、資料翔實、視角獨特、論證有力,在體現(xiàn)其分管學科的專業(yè)性與前沿性的基礎上凸顯出欄目的特色性與刊物的知名度。如作為教育部首批名欄的《廣西民族大學報》“人類學研究”欄目,在名欄建設上,強化問題意識,圍繞社會焦點問題和學科發(fā)展基本問題,捕捉人類學的學術前沿,采用“專題化”形式,推出“主打欄目”專題研究,聘請有威望的人類學專家學者擔任欄目主持人,推出了一批在國內外產生良好影響的優(yōu)秀學術論文,進一步提高了刊物整體水準和在學術界的影響力。6年來的名欄建設,該刊先后聘請36位人類學界的知名專家擔任欄目主持人,每期一個專題,組稿224篇。為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民俗學、語言學等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新鮮觀點。就說該刊2005年第二期的“人類學研究”欄目,聘請了中國艾滋病防治問題專家靳薇教授作為欄目主持人,推出的主打欄目“醫(yī)學人類學”特搭建“醫(yī)學人類學·中國艾滋病問題研究”學術平臺,匯集中國人類學艾滋病問題研究的領軍人物如靳薇、莊孔韶、張北川、邵京、高耀潔等,以及關注中國艾滋病問題的國外人類學學者,如美國的季北慈、日本的詹姆斯·法勒,刊發(fā)的文章全方位、多視角地探討了中國艾滋病問題。該組10篇文章被轉載的就有10次,轉載率高達100%,其中《新華文摘》同期轉載了2篇,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了8篇,欄目主持人靳薇受到聯(lián)合國的獎勵,該刊也為人所矚目。
又如將欄目主持人引入學報的首創(chuàng)者、作為教育部名刊的《南京大學學報》在名刊建設中,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已成為一項成熟的辦刊制度并具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該刊規(guī)定了詳細的工作流程:包括專欄的開設、特約主持人的選擇、專欄的策劃、專欄的組稿、專欄的審稿、反饋信息的收集與分析等等。作為欄目主持人的專家,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兄弟高校的以及海外的學者,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本專業(yè)中的知名專家,在同行中具有較大的影響,且熱心學報事業(yè),與該刊的編輯在辦刊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通過主持人的引領,編輯積極參與學術活動,廣為結交學者,使得該刊的特色欄目以及責任編輯在學者中的影響迅速擴大,編輯的實際工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編輯爭取好的稿源已不再是十分困難的事。該刊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思潮”、“民國研究”、“思想史研究”、“當代西方研究”、“中國經濟轉型與發(fā)展研究”等多個特色欄目中,吸引到了許多知名學者的優(yōu)秀論文,無論二次文摘率還是被引頻次均不輸于國內一流期刊。
三、結語
高校文科學報要提升學術品位,擴大學術影響,就要想方設法培育自己的特色欄目、優(yōu)勢欄目和品牌欄目,而“欄目主持人”的引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刊方法,它可以實現(xiàn)學術資源共享和辦刊優(yōu)勢互補,在突出重點欄目、特色欄目,擴大學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期刊品牌,提升學校影響力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優(yōu)勢和效應。2004年《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名欄的“欄目設置要有明確的發(fā)展目標和發(fā)展思路,有年度組稿計劃并精心組織實施,有比較優(yōu)秀的欄目主持人和責任編輯”。在當前各高校學報努力尋求自身發(fā)展途徑、提升自身學術形象、打造學報品牌,努力爭創(chuàng)名刊名欄之際,“欄目主持人”的引入可謂及時有效,是一種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有效辦刊方式。
?。ㄗ髡邌挝唬簭V西民族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