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紅火蟻屬昆蟲綱膜翅目蟻科家蟻亞科火蟻屬,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紅火蟻具有多種形態(tài),成熟蟻巢中有蟻后、雄蟻、兵蟻和工蟻,還有具有翅膀的雌、雄繁殖蟻。工蟻體長2.5~4.0毫米,體呈棕紅色至棕褐色;兵蟻體長6~7毫米,體橘紅色,上顎發(fā)達。紅火蟻有蜇刺,人體被叮咬后會有如同被火灼傷般的疼痛感。
生長習性:紅火蟻食性雜,覓食能力強,喜食昆蟲和其他節(jié)肢動物,也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植物,會取食腐肉。蟻后壽命在2~6年。從卵到羽化為成蟲大約需22~38天。紅火蟻為單后或多后制群體,蟻后每天可最高產(chǎn)卵800枚,一個有幾只蟻后的巢穴每天共可產(chǎn)生20002S03KdYjI9blkYxvmL0DVc37Oax0lVaR0TA/uwclB3k=~3000枚卵,一個成熟的蟻巢可以達到24萬只工蟻,典型蟻巢為8萬只。
危害:一是取食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芽與根系。二是捕食蚯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棲息的其他動物造成危害。三是叮咬牲畜,偶爾會殺死小牛、豬仔或其他家畜、家禽。還會叮咬人,嚴重者甚至引發(fā)過敏性休克,造成死亡。四是危害灌溉系統(tǒng),造成電線短路或設(shè)施故障,危害農(nóng)田收割和搬運設(shè)備,導(dǎo)致農(nóng)田耕作機器設(shè)備損壞,造成不必要的維修費用。五是限制戶外休閑娛樂活動、旅游業(yè)。
防治措施:一是物理防治。向蟻巢內(nèi)直接灌入沸水,每隔5~10天處理1次,連續(xù)處理3~4次;挖掘整個蟻丘,放入水中浸泡24小時以上。二是化學(xué)防治。毒餌法:每667平方米(1畝)施用0.4公斤濃度為0.015%的多殺霉素餌劑,或0.25公斤濃度為0.00015%的氟蟲腈餌劑、0.25公斤濃度為0.5%的吡丙醚餌劑,施用后6小時內(nèi)降雨需重新施藥。單個蟻巢處理法:用30克10%氯氰菊酯乳劑、2.8%溴氰菊酯乳劑,兌水30公斤,或30克10%氯氰菊酯乳劑兌水40~50公斤,澆灌蟻丘;用15克20%氰戊菊酯可濕性粉劑、30克85%甲萘威可濕性粉劑或50%殘殺威可濕性粉劑,兌水30公斤,澆灌蟻丘。 (江西 張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