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邦以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優(yōu)質高產,在國內文壇享有“短篇王”之譽,可謂實至名歸。近年來,作家得文名后大都忙于經營長篇,少有人把大量時間、精力和寶貴的寫作資源耗費在短篇小說這種吃力不討好的體裁上。劉慶邦卻一以貫之,堅持每年創(chuàng)作為數不少的短篇,積年已得二百余篇。其中佳作俯拾皆是,構成了屬于作者也屬于讀者的短篇小說殿堂。
為表達對慶邦先生寫作姿態(tài)和創(chuàng)作成就的敬意,本期重點推出他特意為本刊精心創(chuàng)作的三個短篇。《風中的竹林》《失蹤》《羊脂玉》分別取材于鄉(xiāng)村、煤礦和城市生活,顯示了劉慶邦的人生軌跡,也代表了他最慣常的寫作題材領域。小說在平實而細膩的敘述中,在無邊的人性關照之下激活身邊的現實,從而使人們習以為常的事件產生了溫度和亮度。
本期刊出的關仁山、邵麗的中篇小說在表現現實人生方面有獨到之處;耿占春的散文呈現出個人純粹自由的思辨;老詩人李瑛的詩歌則表露了歷盡滄桑后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