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領(電子工程系):我的學習生活我做主
我每天的起居時間比較彈性。因為大學跟高中的培養(yǎng)模式完全不同,課都是自己選,課什么時候上都是自己挑。這樣自由度很高。所有的東西都擺在你面前,所有的社團都擺在你面前,你可以參加攝影協(xié)會,也可以參加馬拉松協(xié)會。你剛進大學可能還保持著高中時的想法:我每天都要學習,學習就是主要的,別的東西都是應該被禁止的或者是被抑制的。但是到了大學就不一樣,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定位之后,我要找到自己喜歡做什么。我讀大學這四年,學業(yè)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它不是我唯一的東西。因此,不同的人就會找到他們不同喜愛的東西,就拿我們宿舍四個人來說,有一個人是吉他協(xié)會的會長,已經(jīng)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晚會還有學校的音樂節(jié);另外一個人特別喜歡創(chuàng)作各種劇本,學生節(jié)會有他寫的劇本,并且他自己上去演。我就稍顯懶惰和學術一點,就喜歡泡圖書館,我還喜歡借借書,跑到學校的荷塘旁邊去看。我喜歡到處亂走,喜歡游北京,曾經(jīng)從東單走到鼓樓,再從鼓樓走到西單。其實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業(yè)固然是很重要的一塊,但是所有零散的時間大家都會用各自的精彩把它填補起來。每個人過得充實、精彩,不枉做一個清華人。
王敏娜(法學院):跟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喝下午茶
因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有一個非常特色的課程,就是非常注重普通法的教育,所以我在本科第一年就選修了那個課程。有一次其實是機遇偶然,跟牛津大學法學院的院長一起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建議我們法學院的學生應該有一個國際化的視野,雖然清華非常好,但是你應該看看國外的學生怎樣。在他的建議下我申請去新加坡國立大學當交換生,交換期間最大的收獲在于:能體驗不同的文化,跟國外學生一起學習他們的研究生課程,一起參加考試。我非常熱衷于跟當?shù)氐姆ü俸吐蓭熥?,他們的一些人生感悟給我很大的啟發(fā)。等我回到學校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界就不一樣了,比如做輔導員的時候,我會鼓勵學生多去參加一些國際的活動,因為除了學習之外,你必須有比較好的個人素質,同時我覺得開闊的國際視野也非常重要。
所以,現(xiàn)在清華的學生有一部分可能學習特別好,但有一部分可能非常擅長社工,有一部分有體育特長、文藝特長,還有一部分特別國際化。
陳茸(建筑學院):鍛煉身體練出專業(yè)水準
清華有一句口號是“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我們每年的體育課都要求男生跑 3000米、女生跑1500米,這是傳統(tǒng)項目,大家非常注重鍛煉身體。我剛進校,就有學長讓我加入游泳隊。以前我覺得大家只是每周泡泡泳池就罷了,結果進隊后發(fā)現(xiàn):這個是國家三級運動員,那個是國家二級運動員,那些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開始接受訓練,而且以前還是省狀元或數(shù)學競賽保送進來的人,特別不可思議,我想他們怎么能兼顧得了。自己到了游泳隊,感覺兩者相輔相成,我游完泳有更敏捷的思路和充沛的精力,不用熬夜。這些學長雖然是非專業(yè)選手,但是他們會給你無微不至的關懷。經(jīng)過指導之后,我如今也達到國家三級運動員的標準了。這只是一個小的案例。清華里有各種社團,而體育代表隊和文藝代表隊都已經(jīng)達到非常高的水準,每個人都可以在課余有非常豐富的生活,這完全和學業(yè)不矛盾。一個人如果一天到晚悶在實驗室那才會出問題,如果兩者能調(diào)劑,是內(nèi)心和體魄雙重的健全。
余雯(工程物理系):去南極北極考察
我是來自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研究生,2001年考入工程物理系。在2008年的時候我參加了工程物理系的關于全國氣候變暖的一個項目。我們從上海出發(fā),坐我國的科考破冰船,到達了南極大陸,航程一共是9個月的時間,航程3.7萬海里。我參加的這個項目主要是利用核技術來研究南北極中碳元素循環(huán)過程,這也是全球環(huán)境大背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通過這個課題我獲得了到南、北極的機會,這是非常精彩的一次經(jīng)歷。
我們在北冰洋的時候,最北到達了北緯85度,非常接近北冰洋的中心區(qū)域,近距離看到了北極熊;在南極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非??蓯鄣钠簌Z,還有海狗,并且和它們合影了,也看到了非常絢麗的極光。我感覺在南、北極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在那里的感受真的非常美。
蔣抒潔(新聞專業(yè)):湖南衛(wèi)視、《人民日報》都是我的實踐基地
我們會把學習和實踐兩方面結合得非常好。我說的“實踐”,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學校內(nèi)的實踐。在校內(nèi)有很多大平臺,我們有各種報紙,在這些崗位中都可以看到我們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的身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校內(nèi)實踐平臺。另外一個是非常好的校外平臺。像我個人在湖南衛(wèi)視《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欄目組、《人民日報》教科文部等非常優(yōu)秀的媒體實踐過。這是我的專業(yè)實踐。另外還有社會實踐,給了我們走進基層了解社會的機會。都說大學生生活在象牙塔中,社會實踐破除了這樣一種說法,因為我們真的是走下去親身感受社會真實的存在。首先,我在大一去過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執(zhí)教,給小學生教授一些我可以講的東西。第二,我去了長三角地區(qū),參觀了一些高新科技園區(qū),對我這樣一名文科生來說,雖然很多東西我都不懂,像我去寶鋼看他們的流水線我就看不懂,但是我看到這個社會上有這么多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做著貢獻,我心情也會很澎湃,想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三,我去了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做了一個民族文化的保護工作,可以說這些年來專業(yè)實踐正好是對我所學課程的補充,有利于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