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劉阿姨這幾天很郁悶,她不明白幾天前的一次相親怎么就讓自己攪黃了。再三追問下,介紹人才說出實情:本來整個相親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人家女孩對劉阿姨兒子還是比較滿意。但是吃飯的時候,女孩感覺劉阿姨一直對著旁邊的人“擠眉弄眼”,還時不時對著兒子眨眼“示意”,這讓女孩子渾身不自在,以為劉阿姨對自己有意見……
劉阿姨突然想起,最近老伴也問了自己好幾次,為什么總是對著他“擠眼睛”。經歷了這次誤會,劉阿姨準備到醫(yī)院好好檢查一下。
故事二:兩年前,張大爺出現左眼皮跳動,一天跳10幾次,每次還要跳上好幾分鐘。家人和朋友都說,左眼跳,是喜事,不都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嘛!張大爺笑著沒當回事??墒菐讉€月后,財沒見到,這左眼可是跳得更厲害了,每天竟跳20多次,有時還持續(xù)近10分鐘,嚴重時眼睛都睜不開,嘴角也跟著抽動。家人這才意識到,張大爺可能不是什么財運來了,而是生病了。
上述的劉阿姨和張大爺都是患了一種被稱為“面肌痙攣”的顱神經常見病。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患者以女性居多,多在中年后起病?;颊弑憩F為面部肌肉反復發(fā)作的不隨意抽動。絕大多數限于一側,常先發(fā)生于眼瞼,類似眼皮跳,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之后,范圍逐步擴大,多在數月后依次波及到面部其他肌肉、口角,直至頸部肌肉。發(fā)作前多無先兆,發(fā)作時表現為肌肉快速頻繁的抽動,每次發(fā)作數秒鐘至數分鐘,在間歇期一切如常人。面部的自主運動、咀嚼、瞬目或隨意的表情動作可誘發(fā)面肌抽搐發(fā)作,并可因情緒激動、緊張、勞累或閱讀時間過長等因素而加重,休息或情緒穩(wěn)定時癥狀減輕。發(fā)作嚴重者可終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中也可抽搐。
醫(yī)學專家經過近百年研究確認,面肌痙攣病因為面神經顱內段受到走行異常的血管壓迫,引起面神經損傷,出現面神經脫髓鞘變化,造成神經纖維之間電流“短路”,引發(fā)面部肌肉抽動。
面肌痙攣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主要是藥物注射面神經阻滯治療。就是利用肉毒素、乙醇等藥物阻斷面神經的傳導功能,使面肌痙攣解除。但此法療效維持時間短,大部分患者于 3~6個月左右復發(fā),需再次注射治療。而反復注射可能造成永久性面癱。此外還可出現眼球干澀、復視、吞咽困難等并發(fā)癥。
手術治療目前主要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顯微血管減壓術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由一位美國神經外科醫(yī)生首創(chuàng)的,手術方法是在手術顯微鏡下將位于面神經根部走行異常、并對面神經造成壓迫的血管推移離開、固定,使血管不接觸到面神經,從而解除血管對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恢復面神經的正常功能,因消除了引起面肌痙攣的病因,面肌痙攣會立即或逐步停止。由于該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安全性高、效果顯著以及低復發(fā)率等特點,很快就被世界各地的神經科醫(yī)師所接受,并在世界范圍得到推廣,目前是面肌痙攣最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