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病是小兒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臨床以陣發(fā)性臍周疼痛、大便下蟲或糞便鏡檢有蛔蟲卵為特征。本病常影晌食欲和消化功能,并可引起腹痛、消瘦、貧血及生長發(fā)育遲緩等。中醫(yī)在治療時有寒證和熱證之分。
寒證蟲痛表現(xiàn)為腹痛綿綿,喜溫喜按,時覺惡口,吐清涎或便蟲,手足冷。
熱醋50克,川椒0.5克。用熱醋送服川椒。
小蔥20克搗汁,調(diào)香油少許內(nèi)服。
烏梅5枚,花椒1克。水煎取汁,早晨空腹一次服。
干姜、檳榔、生南瓜籽(打碎)各5克。水煎取汁,早晨空腹一次飲服。
生姜50克,米醋120毫升浸泡備用。每日早晨空腹服用15亳升。
南瓜籽100克炒熟研末,兌白糖適量沖調(diào)成糊空腹服。每日1次連服5日。
熱證蟲痛表現(xiàn)為腹痛時發(fā),不思飲食,食則吐蛔,身熱,心煩,口渴,小便黃。
苦楝皮、使君子各15克,烏梅10克。水煎取汁,早晨空腹飲服。
使君子去殼炒焦。1歲患兒服2粒,添1歲加1粒,最多不超過20粒。晨起空腹嚼服。
苦楝皮15克,生大黃3克(后下)。每日1劑,水煎早晨空腹服,連服2天。
使君子仁8份、生大黃1份。研細(xì)末,1歲用0.3克,增加1歲加0.3克,最多不超過3.6克。早晨用白開水空腹吞服,連服2天。
檳榔3克,使君子5克,烏梅10克。水煎取汁,早晨空腹飲服,連服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