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干部的職位本身處于兩難,“上有壓力,下有阻力”,而且權力有限,沒有威信,往往工作難以開展,稍不慎會造成上級不理解、下級不體諒的局面。那么,中層干部如何才能走出尷尬處境呢?筆者建議,中層干部不妨“一日三問”。
一問:我是誰?——找準角色定位
眾所周知,中層干部是學校具體工作的管理者、執(zhí)行者,主要是“于具體事”。中層干部要找準自己角色定位,每日清晨,不妨問問自己:“我是誰?”
1.我是一名學習者
一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尤其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時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正確的工作方針,端正工作思想,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向。二要不斷學習與自己工作相關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業(yè)務理論,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尤其要重視管理科學知識、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三要重視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要學習行為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因為管理的根本是管人,必須以人為本,只有懂得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的工作創(chuàng)造性,才能做好工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同時,在工作中要多向校長、同事、教師學習,向校長學“大事堅持原則、小事講風格”的處事哲學,學統(tǒng)攬全局、運籌帷幄的領導藝術;向同事學做事認真負責的精神;向教師學孜孜不倦、勤奮工作的工作作風。
2.我是校長的旗手
校長掌握著學校發(fā)展的方向、教師奮斗的目標、學生輝煌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校長是旗,而中層干部是旗手。中層干部的任務是盡力揮動雙臂,緊緊握住旗桿,讓旗站得更穩(wěn),升得更快,飄得更歡,在風中奏出時代的強音!中層干部要想校長之所想,急校長之所急,對校長布置的工作竭盡全力去完成。一個好的中層領導不能只當謙謙君子,有意見不敢提,校長叫干啥就干啥,至于對錯與己無關,心甘情愿做一頭默默無聞只顧耕耘的老黃牛。這種“明智”的中層干部不受校長和教師歡迎,因為這樣的學校,全靠的是校長一個人的力量、一個人的想法去發(fā)展,去創(chuàng)新,中層干部僅僅是個擺設而已。中層干部有責任為學校發(fā)展獻計獻策。
3.我是教師的渠手
有人說:學校的各項工作是海洋,而教師是在海洋中航行的船,中層干部是船槳。中層干部就是處于校長和教師之間的一支船槳,沒有了船,船槳就失去了用處。切記:中層干部僅僅是一支船槳,任務就是奮力劃船、撥水,讓船在海洋中駛得更穩(wěn),駛得更快,駛得更遠。在教師面前,中層干部要始終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不能脫離教師這個集體,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利益方面,不搞特殊;在工作方面,身先士卒,一步一個腳印。正是因為在諸多方面的以身作則,做教師的表率,所以布置的工作教師才能樂意接受,并共同完成。
4.我是學校重要工作的突擊手
一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勁。要善于運用調(diào)查研究的方法,把握學校工作的新形勢,發(fā)現(xiàn)新問題,探尋新思路,善于運用試點先行的辦法,把新思路、新方法付諸實踐,逐步解決工作面臨的新問題,不斷開創(chuàng)學校工作新局面。二要有“明知牙齒痛,偏啃硬骨頭”的干勁。要敢于攻堅,善于破難。工作中的難點,往往也是關鍵所在,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一個有所作為的中層干部必須正視問題,直接面對,主動攬難事、攻難點、破難題,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敢謀別人不敢謀的問題,在群眾中樹立表率。三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勇勁。面對復雜多變的局勢不能畏縮不前,一味求穩(wěn)是干不成事的,要相信自己,銳意進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解放思想。不宥于人們的共識和前人的認識,勇于“標新立異”。敢于在工作中獨樹一幟,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
二問:我干什么——明確工作職責
中層干部分管某一項具體工作,怎么做好自己分管工作是中層干部每一天必須思考和研究的。達到既省時間又省力氣而又高效是中層干部做好分管工作的目標。每天開始工作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干什么?”
1.我抓貫徹落實
中層干部要把學校決定的工作執(zhí)行好。不管是否有不同意見,既然學校決定了,那就要把該項工作堅決執(zhí)行下去。盡己之力把此項工作做好。執(zhí)行力是中層干部必須具備的。一項工作,往往需要班級、學段、教研組、學生、教師的配合。如果沒有配合,中層干部便難以完成。所以,中層干部必須把工作分解,確定工作該由哪些教師、學生或班級,學段還是教研組去完成。落實工作要以明確的態(tài)度,堅決的語氣,柔和的語調(diào),清晰的任務使每個相關人員知曉如何去做,該做什么。落實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工作再布置和再分解的過程。抓落實是反映中層干部領悟工作精神、工作執(zhí)行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檢驗中層干部是否具備此工作能力的過程。
2.我抓跟蹤督促
任務落實到人并不會一帆風順,畢竟教師的工作是繁雜的。他們每天要面對學生甚至家長,更要備課、批改、輔導等,這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難免會有忘記的時候。這時,中層干部就不能以為落實了工作便可萬事大吉了。抓跟蹤督促是中層干部的任務之一。
3.我抓開拓創(chuàng)新
中層干部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每項工作總有不同做法,不同做法成就不同結果。工作便是為了成功,成功有很多種,中層干部必須在接受任務后仔細思忖,采用何種方法,用多少時間,花費多少精力和經(jīng)費做好此項工作。創(chuàng)新要從省時、省力、省經(jīng)費、省人員等方面考慮,能全面為最理想;如不能,則在相同條件下,能省一項則是一項,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任務是死的,思維是活的,中層干部要對死的任務進行活的安排,使其具有人性化,使其高效化,這也是創(chuàng)新。
三問:我能不能干?——多角度反思自己
中層干部不能只做“事務型”干部,更要做“反思型”干部,一天工作結束,多盤點,多反思。不妨問問自己:“我能不能干?”
1.我的意識是否到位
中層干部要有與一般教師不同的思想意識,應具備:一是責任意識。崗位就是責任,職務就是義務。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責任是不做好本職工作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責任就是多學習,少娛樂;多工作,少休閑;隨時隨地提升學校的美譽度。二是質(zhì)量意識。全面質(zhì)量應該是:全能發(fā)展有特長,全體發(fā)展有優(yōu)良,全面發(fā)展有特色。質(zhì)量是點滴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做好抓實每一項常規(guī)工作,堅持做下去,就有高質(zhì)量。三是合作意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是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合作是及時補位,揚長補短。補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自己的工作自己做,同事的工作幫著做,集體的工作大家做。四是服務意識。服務就是為教職工排憂解難,是為全體教職工服務,不是只為少數(shù)人服務,是全程為教職工服務。
2.我的品德是否高尚
一要以“德”為“重”。道德修養(yǎng)是人品的“名片”、人格的“品牌”。干部既要重政治品行,又要重生活品行,不斷錘煉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質(zhì),不斷增強堅持政治立場的堅定性、服務大局的自覺性、組織工作的原則性、改革創(chuàng)新的敏銳性、抵制歪風邪氣的戰(zhàn)斗性,時時處處體現(xiàn)干部應有的先進性和示范性。二要以“公”為“重”?!肮本褪枪勒?。公道正派是干部應有的政治品格和職業(yè)道德。辦事要公道,要守官德,不以感情代政策,不拿原則作交易,按照黨的原則和生活準則處理問題,正直如繩,不見風使舵,不隨波逐流。三要以“業(yè)”為“重”。要熟知自己分管工作的原則、方針、政策以及工作程序,做到了解上情,熟悉下情,熟悉人頭,努力成為部門工作“業(yè)務通”“活字典”。
3.我的能力是否勝任
工作好不好,態(tài)度是一個方面,能力不可或缺。中層干部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建設。一是政策領悟能力。一方面。中層干部要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掌握其精神實質(zhì),做到執(zhí)行時以法治教。另一方面,要吃透校長的決策,真正領悟校長的決策意圖、過程、內(nèi)容和效果,并以此作為目標來把握做事的方向,做到執(zhí)行時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樣。二是組織實施能力。這是中層干部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可能變成現(xiàn)實、藍圖變成行動的過程。其核心是指揮得當、調(diào)控有力、激勵有方。中層干部要能通過優(yōu)化組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每個教師的潛能。三是全面協(xié)調(diào)能力。中層干部及時上傳下達,傾聽“民心”,反映“民意”,解讀校長之聲,是共識協(xié)調(diào);中層干部直面教職員工,碰到的現(xiàn)實問題要多一些,協(xié)調(diào)就是理順,創(chuàng)設人與人、人與事、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交往環(huán)境,是關系協(xié)調(diào)。四是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中層干部應該時時、事事都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制定計劃、實施方案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智慧,不斷地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向創(chuàng)新邁進的過程。
4.我是否勤勉
一要謙虛謹慎,不能居功自傲。中層干部是具體工作的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學校中層干部都會干幾件值得讓領導和老師們贊譽的、非常漂亮的工作,肯定會受到領導的表揚。此時,你務必要牢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這句名言,切不可有居功自傲的思想,這是一個人的人品,更是中層干部應有的基本素質(zhì)。二要淡化名利,踏實工作。作為中層干部,最要緊的是“淡化名利,踏實工作”。學校做出了成績,應該首先歸功于領導集體和單位集體,其次才是自己對工作的協(xié)調(diào)和參與所起到的作用,不要爭名圖利,沽名釣譽,該給你的榮譽領導自會給你,不屬于你的榮譽你爭也無益,切忌在榮譽分配問題上,患得患失,斤斤計較。在名利面前要多想著校長和教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