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先看簡介,我懷疑自己會不會隨手撂下?!逗I蟿诠ぁ愤@書名太灰色了,《海上勞工》這小說太厚重了。
作者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領(lǐng)袖、文壇巨擘。誰都不能忘懷《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那樣的傳世之作,但對《海上勞工》這一部不朽巨著,中國讀者,特別是中學生,知之甚少。
小說本擬名《深淵》,作品以雨果流亡時曾經(jīng)居住過的海島為背景,講述水手吉利亞特與自然的搏斗和愛的奉獻。作者以浩大的氣勢、飛揚的想象,塑造了一個集約伯(上帝的忠實仆人,以虔誠和忍耐著稱)與普羅米修斯于一身的英雄形象。場面驚心動魄,情節(jié)蕩氣回腸,色彩斑斕瑰麗。
只要一讀,只要讀完,你準會歡呼這是一部能讓任何讀者心潮澎湃的偉大經(jīng)典。事實上,這也是作家本人最滿意、最得意的長篇力作。
雨果這樣詮釋《海上勞工》:“我是想贊美勞動,贊美意志,贊美忠誠,贊美一切使人偉大的東西?!?br/> 雨果之后的文壇巨擘左拉這樣評價《海上勞工》:作品表現(xiàn)了“自由自在的心靈和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他不再說教,也不再爭辯……我們身臨其境地看到了這個強有力的作家所做的宏偉的夢,他讓人與茫茫自然短兵相接”。
《海上勞工》是一曲壯美的禮贊。作品一半寫大海,一半寫與大海有關(guān)系的人;一半寫人與大海的搏斗,一半寫人與人、人與心靈的搏斗。搏斗激蕩起巨浪,巨浪沖刷出美與丑。這是意志的迸發(fā),是情感的噴涌,是人性與真相的呈現(xiàn)。
壯在力與意志。為救回失事輪船上的機器,吉利亞特孤身前往出事的礁巖。置身茫茫大海,面對無情危巖、風暴、雷電、狂浪、鬼魅一般的章魚、恰似夢魘的骷髏……一切都是那么突如其來,都是那么勢不可擋,都是那么不可捉摸,足以摧毀生命,足以粉碎一切??梢赃@樣說,在風狂浪惡的漆黑海面,在電閃雷劈的兇險孤礁,我們的勞工是在以“一個人”對抗“整個大自然”,是在以“不可能”創(chuàng)造著“竟然成可能”的神話。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只為一個信念(救回機器,也就是救回好心腸船老板利蒂埃利大師傅的精神生命),只為一個夢想(踐行諾言,求得船老板侄女戴呂施特花一樣芬芳、霧一般縹緲的愛情)。力與意志,精神與智慧,于波濤之上寫就了一個“壯”字,演繹了一幕壯美的“超人奇跡”?,F(xiàn)在就讓我們回望一下英雄,看一下跟海洋、風暴和黑夜打交道的水手吉利亞特究竟是怎樣一副模樣——“……三十歲的人,看上去就像四十五歲了。風和大海給了他一副陰暗的面目?!谑?,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他‘魔怪吉利亞特’”。
美在情與犧牲。吉利亞特是英雄,是魔怪,在與自然的搏斗中,他是孤獨的,卻是有力的;吉利亞特更是殉道者、殉情者,在對愛的追求中,他是有援的,卻是無奈的。如果說在大海上他是征服者,唱響了一曲力與意志的壯歌,那么在花園里他是個奉獻者,只能以滴血的心,唱一曲情與犧牲的悲歌。無望而無私!月光下的風笛聲,大功告成后的愛情小曲,在那天外驚雷式的花園密聞前頓時化為千年啞音和萬古鐘聲——男主人公吉利亞特的愛情喪鐘和女主角戴呂施特的婚禮祥音。本該得到的且是理所當然得到的,本將到手的且是唾手可得的,因為愛得圣潔,愛得虔誠,愛得無怨無悔,以致全力成人之美,以致徹底犧牲自我。作品中轉(zhuǎn)贈新娘服裝這個細節(jié)叫人感動不已。這是吉利亞特母親的遺物,承載著一位孤母的唯一遺愿:“等你結(jié)婚時,送給你妻子?!爆F(xiàn)在,吉利亞特卻把它送給了“別人的妻子”!也許只有全心、真心到極致的人才有如此癡情。結(jié)局是吉利亞特目送心上人幸福遠去,自沉海底。那場景簡直如“泰坦尼克號”觸礁沉沒,悲壯絕倫,撼人魂魄!
合上全書,一句話縈繞耳際,那是資深翻譯家許鈞在“譯后小記”中的結(jié)語:“《海上勞工》正是這樣一部對‘一切使人偉大的東西’的頌歌?!?br/> 古典的崇高,讓靈魂震撼;壯美的禮贊,讓熱血澎湃!
偉大的作品總是震撼人心的。偉大的作品也總是穿越時空的。
就像霧中的海、云間的山。霧散云淡后,再發(fā)現(xiàn),齊驚嘆,不約而同且經(jīng)久不息。經(jīng)典的效應就是這樣。
翻閱雨果作品,你不能不對“經(jīng)典”有更深的認識。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也是十九世紀當之無愧的世界偉大作家之一。雨果說過這樣抒情性的處世名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也說過這樣哲理性的創(chuàng)作宣言:“宗教、社會、自然,這是人類的三種斗爭,這三種斗爭同時也是人類的三種需要?!祟愐鎸γ孕拧⑵姾妥匀辉厝N形式的障礙。三重天數(shù)壓在我們身上,這便是教理的天數(shù)、法律的天數(shù)和事物的天數(shù)?!睘榻沂尽叭靥鞌?shù)”,作家以如椽巨筆,寫就了與此對應的三部傳世巨著:《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
前兩部幾近家喻戶曉,后一部尚在“霧中云間”。
事實上,雨果還有一部“霧中云間”的磅礴巨著——《九三年》。如果說《海上勞工》是部“硬漢作品”,那么《九三年》就是一部“好漢作品”。前者堪與海明威的《老人與?!锋敲溃笳呖膳c司各特的《艾凡赫》并論。
?。ㄐ≌f最后一章題為《雄偉的墳墓》,“海上勞工”吉利亞特目送一對新人乘坐“卡什米爾”輪遠去,自己葬身大海。)
他目送帆船遠去?!麃喬氐囊暰€一直沒有離開它。
水漲到腰際了。
海潮升起。時間流逝。
海鷗和鸕鶿在他身邊焦急地盤旋著。也許這群飛鳥間有一只來自多佛爾礁的海鷗,此時認出了他。
一小時過去了。
海灣錨地里仍然感覺不到外海的風,但“卡什米爾”號在迅速縮小。船看來是在全速行駛。它差不多已到加斯蓋一帶。
吉爾德-霍爾姆-烏爾礁周圍不見海水浮沫,也沒有海浪在拍打巖石。海水靜靜地往上漲。已快漫到吉利亞特的雙肩了。
又一小時過去了。
“卡什米爾”號已經(jīng)越過了奧利尼海域。奧爾塔克巖石一時將它遮沒。它像日食一般,隱沒在那塊巖石的陰影里,然后又鉆了出來。船向北方飛駛,進入了公海。它只成了一個點,太陽下,它在閃閃發(fā)光。
小鳥沖吉利亞特發(fā)出聲聲輕鳴。
現(xiàn)在只能看見他的腦袋了。
海水輕柔而陰險地往上漲。
吉利亞特一動不動地看著“卡什米爾”號消逝。
海水幾乎完全將他淹沒了。夜晚漸漸臨近,在吉利亞特身后的錨地里,幾艘漁船正在返航回港。
吉利亞特的眼睛,一直盯著遠方的那艘船,直定定的。
這直定定的眼睛,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相比。在這悲哀卻安靜的瞳仁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東西。這目光含著未曾實現(xiàn)的夢所留下的安寧,是對另一種命運的接受,那么凄涼,宛似跟隨流星墜落的那種目光。漸漸地,那天空的黑暗聚于這眉下的瞳仁里,而他的視線依然凝于天際的那一點,一動不動。就在海水在吉爾德-霍爾姆-烏爾巖礁邊無限地上漲之時,那黑暗中無限的平靜在吉利亞特深邃的眼中慢慢升起。
“卡什米爾”號已經(jīng)無法看清,此時成了混雜的薄霧里的一個斑點。除非清楚它所處的位置,才能辨認出它來。
漸漸地,那一個斑點已不再具有任何形狀,淡去了。
接著它變得更小了。
接著它消失了。
正當那船消失在天際之時,吉利亞特的腦袋也淹沒在海水之中。除了大海,什么也沒有了。
(《海上勞工》,許鈞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