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中國攝影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羅伯特·卡帕的攝影典藏——《珍藏卡帕》,書中不僅有作者理查德·惠蘭詳細講述了羅伯特·卡帕一生的故事,更有他的弟弟康奈爾·卡帕和作者一起從羅伯特·卡帕的約7萬張底片中,挑選的933張佳作,以年代為序,按專題編排,對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1932—1954年)做了一次深度回顧,細致回溯了他的人生軌跡。書中幾乎一半作品都未被廣泛發(fā)表或展出過。在這里,自言是卡帕信徒的唐師曾與我們分享他眼中的卡帕。
2004年6月6日,我在諾曼底灘頭與英國女王、小布什、普京、希拉克、施羅德們有個約會。按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說法:“諾曼底是基督徒和猶太人穿過海峽,重回歐洲?!?0年前,Robert Capa在這里浴血拍照。60年后,他的信徒——我,替他準時赴約。所有反法西斯盟國的最高領袖站成一排,默立、致哀,我在諾曼底灘頭替Robert Capa給他們拍合影。
1979年我在北大圖書館第一次看到卡帕,那是TIME-LIFE出版的一套40卷畫冊《World War II》。我被歷史照片無與倫比的說服力所震撼,由此對于教科書中各種連篇累牘、令人費解的闡述更加產(chǎn)生懷疑。眾多驚心動魄的照片右下角,總有一行細小的黑字:Robert Capa。一次偶然機會,我在英格麗·褒曼的自傳中又看到這個名字,褒曼把這位與她有浪漫戀情的卡帕寫成“有趣的、穿軍裝拍照片的人”。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后,我終于在支離破碎的舊書攤中找到了卡帕的身世:羅伯特·卡帕,原名安德烈·弗里德曼,匈牙利出生、德國上學、法國謀生、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出名、北非跳傘、諾曼底登陸、在巴黎和英格麗·褒曼戀愛、加入美國籍、在日本上班、在越南踩上地雷還不忘最后一次按下快門……尸首埋在紐約阿瑪沃克的教友派公墓,這一串好萊塢似的履歷使我頓覺時光錯位,人在地上爬,心在天上飛。從此堅信只有相機才能記錄歷史,發(fā)愿做卡帕一樣的攝影記者——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
在那個偉大的巨人時代,德國人的徠卡相機結(jié)合美國人的柯達膠卷,確定24 mm×36mm的135快拍模式,其黃金效果至今還獨霸攝影、電影行業(yè)。135快拍相機為《生活》、《信號》、美聯(lián)、路透、瑪格南們提供嶄新的書寫工具,一大批攝影精英應運而生。羅伯特·卡帕、大衛(wèi)·西摩、喬治·羅杰,與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喬治·奧威爾、約翰·斯坦伯格擠在同一條戰(zhàn)壕里抒發(fā)豪情。只可惜受當時技術限制,圖文結(jié)合的“語像”模式尚未發(fā)展到今天數(shù)碼時代的泛濫程度。
卡帕犧牲50周年時,巴黎舉辦“已知的和未知的”(Connu et Inconnu)影展紀念這位真正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參觀者在瑟瑟寒風中排兩小時長隊,才能花5歐元一睹卡帕“英姿”。與此同時,康奈爾·卡帕(Cornell Capa,羅伯特·卡帕的弟弟)和理查德·惠蘭(Richard Whelan)從卡帕1932年到1954年留下的所有底片中遴選出900余幅作品,由英國費頓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的《羅伯特·卡帕:終極收藏》(Robert Capa:The Definitive Collection)。
卡帕為人簡單、工作隨意,基本上是看見什么拍什么,一般只用平視取景,盡量
不用俯、仰角度,也很少使用廣角和長焦。他寫的通訊和他拍攝照片同樣動人,看上去冷靜而不帶感情色彩??ㄅ潦且粋€徹頭徹尾“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的自由記者,一路逃離匈牙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的集權(quán)政體,絕不向任何金錢權(quán)利屈服。他關心人類命運,對不同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文化背景、黨派、宗教信仰一視同仁。他在戰(zhàn)爭、饑荒、災難基礎上完善關心人的原則,并將這種道德傳遞到世界各地。本書收錄的照片中,既有巴頓將軍也有為美國大兵指路的西西里老農(nóng);既有蔣介石、宋美齡、周恩來,也有臺兒莊的傷兵和老幼婦孺、鄭州的黃河船夫。拍完那幅登在《生活》封面的漢口娃娃兵肖像后,卡帕本想再到延安拍攝一組“紅小鬼”故事,終因名聲太大被國民政府阻撓未能成行,他為此恨恨不已,學會一句漢語:“Bu zhun pai(不準拍)!”
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卡帕以一幅《士兵之死》名聞天下,戰(zhàn)爭給他無上榮耀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痛苦,他的愛侶格爾達·塔羅命喪在坦克之下,年僅26歲??ㄅ翉拇瞬煌P锞?、自責。1937年,卡帕出版《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扉頁上赫然一行黑字:“獻給塔羅,她參加了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并留在了那里?!彼_就是那個在1936年把匈牙利窮小子安德烈·弗里德曼包裝成“美國攝影大師羅伯特·卡帕”并幫“卡帕先生”把照片五倍于原價拋售出去的波蘭裔德國女友格爾達·塔羅。女友的死讓卡帕更加痛恨并且重新審視戰(zhàn)爭,在戰(zhàn)場上卡帕從不摸槍,他只用照片向人們講述,到底什么東西才值得奮斗。
卡帕的好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斯坦伯格為他寫的悼詞:“他不僅留下一部戰(zhàn)爭編年史,更留下一種精神?!苯衲?,中國攝影出版社引進并翻譯出版了羅伯特·卡帕的攝影典藏,起名為《珍藏卡帕》。本書未劃分任何章節(jié),僅僅把卡帕留下的照片、圖片說明和日記按時間順序穿插排列,串連成一篇完整故事,還原卡帕鏡頭記錄下的人生軌跡——當世界的眼睛,作人類的良心,讓歷史在碎片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