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感覺,北方籍尤其是東北籍的同學,一般以豪爽粗獷著稱,但一些人的豪爽之下總露出一絲野蠻,粗獷下難掩一種粗俗。豪爽固然不錯,但總是對人有一種進攻性就不太好了。
什么叫豪爽?恐怕要好好地研究一下。老是想在人堆里占上風,甚至擠兌別人,這不叫豪爽,叫缺少涵養(yǎng)。男人在一起,一“豪爽”特別容易出事,酒無節(jié)制地喝,話無節(jié)制地講,壞事無節(jié)制地干,每個人都怕被別人說自己不豪爽,于是不去抵制,甚至隨波逐流,用極大的代價博得一個“豪爽”的虛名,自我解嘲說這叫順應潮流、合群、知時務、英雄豪杰、與時俱進等等。
我還發(fā)現(xiàn),官場在特別講權(quán)術(shù)的同時,也講“豪爽”,但都是些假豪爽,僅僅限于酒桌歌宴。在民族是非面前,大多數(shù)人絕不豪爽,任你怎樣批評,他們面不改色,毫無表情。
豪爽離野蠻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同學X有一次和我講了個“笑話”,說是有次他與同學G去一家西餐廳就餐,結(jié)賬時發(fā)現(xiàn)少了一塊八毛,兩個人把所有口袋翻遍也沒有,于是G讓一名女服務員過來,二話不說當臉就是一拳,全餐廳的人頓時全懵了,G趁機拉上X飛奔而去。這好笑嗎?整個一流氓行為!據(jù)我所知,同學X與G都是北方人。我絕無地域攻擊之意,但確實覺得G應該去看看醫(yī)生,他的行為甚至用野蠻都難以形容了。
男性應該有豪爽的性格,我們那一代的女同志通常都喜歡豪爽的男人,尤其推崇北方大漢,對上海小男人一類的南方男人形象則嗤之以鼻。事實上,嫁給了“豪爽大漢”的女性,我覺得十有七八有麻煩,在外面豪爽也就罷了,回到家里接著豪爽誰也受不了,時髦的詞叫“家庭暴力”。反觀幾位嫁給江浙男生的女生,比如我們班的班花L同學,50來歲了依然光彩照人,我敢肯定她絕對沒有被家庭暴力過。
我的說辭一定會引起北方人的憤怒,在這里說聲對不起!事實上,北方人確實比南方人粗魯和剽悍,這也是我喜歡香港的原因之一。在香港,你很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擠兌與爭斗。前幾天下飛機,在深圳機場排隊打車,我就制止了兩個一邊打電話一邊加塞的北方人,請他們到后面去排隊,這兩人惡狠狠地瞪著我,旁邊的一位香港佬則站出來聲援我。
一過羅湖關(guān),踏上香港的土地,頓時能感受到一種文明的氛圍,馬上覺得心曠神怡。我現(xiàn)在特別理解公司的香港員工為什么不愿意去深圳出差了:幾乎每個香港人都能夠說出一段或者更多在大陸被人欺負的經(jīng)歷。
香港人好像和“豪爽”這個詞匯搭不上界?其實他們是和野蠻搭不上界,和粗俗搭不上界。看看每年各種游行示威,看看大地震時香港人的表現(xiàn),我認為,香港人堪稱豪爽俠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