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拉登之死是美國十年反恐戰(zhàn)爭的“重大成果”,卻將9.11之后一直在幫助美國反恐的巴基斯坦拋進了國際輿論的漩渦,扎爾達里政府因此備受內外壓力。
本·拉登之死是美國十年反恐戰(zhàn)爭的“重大成果”,卻將9.11之后一直在幫助美國反恐的巴基斯坦拋進了國際輿論的漩渦,扎爾達里政府因此備受內外壓力。拉登多年的藏身之地是巴境內距首都伊斯蘭堡僅50多公里的軍事重鎮(zhèn)阿巴塔巴德市,而非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山區(qū),這難免讓人產(chǎn)生懷疑:巴基斯坦是否為本·拉登等恐怖分子提供了庇護?目前,關于上述問題有多種說法,美巴政府也都表示要進行徹查。無論結果如何,各方普遍認為,美巴關系將因此遭受重創(chuàng),甚至認為雙方已經(jīng)走到了“后拉登時代”同盟破裂的轉折點。
美巴矛盾加深
9.11事件之后,美巴兩國出于各自的戰(zhàn)略利益需求結成了反恐合作伙伴,但兩國的合作并非建立在充分互信的基礎之上。對于美國來說,巴基斯坦從來都不是忠實的伙伴。美國早就懷疑巴在反恐合作方面“玩兩面游戲”,美國務卿希拉里與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穆勒都曾公開批評巴“三軍情報局”(ISI)暗中支持恐怖組織。而巴基斯坦方面則認為,美國歷史上曾多次利用并背叛巴的利益,是一個無法信賴的“伙伴”。1965年印巴戰(zhàn)爭期間美國停止了對巴的軍事援助;1972年的印巴戰(zhàn)爭期間,作為盟友的美國再次拋棄了巴基斯坦,致使東巴基斯坦(現(xiàn)孟加拉國)獨立。這種歷史的創(chuàng)傷很難讓巴對美完全信任。而近幾年,美國又極力拉攏巴基斯坦的死敵印度,并在印度尚未是“核不擴散條約”(NPT)簽署國的情況下與其簽訂了民用核能協(xié)議。如果說歷史記憶給巴美關系造成了情緒性的影響,那么美印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則給美巴之間帶來了結構性的矛盾。巴基斯坦堅定了這樣一種認識:美與巴合作僅是出于反恐需要的權宜之計,美國隨時都可能因阿富汗形勢及反恐局勢的改變而再次拋棄巴基斯坦。
巴國內還一直存在著強烈的反美情緒。前不久的“戴維斯事件”(美國駐巴基斯坦東部城市拉合爾領事館工作人員戴維斯1月27日槍殺了兩名騎摩托車的男子。戴維斯被捕后稱,這兩人企圖對他實施搶劫,但巴基斯坦堅稱他們是無罪的。)及美無人機炸死平民事件,使巴國內掀起了多輪的反美示威浪潮。在巴民眾看來,美國在巴的“霸道”行徑是對其國家主權的踐踏,也嚴重傷害了巴人民的民族尊嚴。盡管巴每年都接受了大量來自美國的經(jīng)濟援助,但2010年的一項民調顯示,在列出的22個國家中,巴民眾普遍認為美國的形象最差,且多達59%的人視美國為敵人,而僅有8%的人認為奧巴馬是可以信賴的。
拉登之死進一步加深了美巴兩國業(yè)已存在的矛盾,雙方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口水戰(zhàn)”。美國強調其在巴國內的突襲行為是合法的,沒有必要向巴方道歉,并就拉登為何長期藏匿于阿巴塔巴德而巴卻“全然不知”,要求巴提供合理的解釋,有議員甚至提出美應停止每年為巴提供的30億美元的援助。奧巴馬總統(tǒng)也對巴提出批評。巴政府在極力撇清其與恐怖組織關系的同時,也對美侵犯巴主權展開突擊行動表示抗議。巴總理吉拉尼表示“巴主權不應被侵犯”。三軍情報局也強調其單獨逮捕和擊斃了100多名“基地”高層和普通成員,為反恐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國言辭針鋒相對,危機勢態(tài)也不斷升級。巴媒體甚至曝光了美中情局在巴負責人的姓名,這被普遍認為是巴針對美侵犯其主權的實際報復行為。與此同時,巴國內接連爆發(fā)反美示威活動,反美情緒空前高漲。巴議會通過了對美國進行譴責的決議。一時間,美巴反恐同盟是否走向破裂成為國際媒體評述拉登事件的最熱門話題。
合作仍將繼續(xù)
美巴反恐同盟關系是否走向破裂在于兩國合作基礎是否存在。從目前來看,兩國對彼此仍各有所需。巴基斯坦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極為落后,再加上今年特大洪水等自然災害,其國家正常運轉嚴重依靠外部援助。巴長期以配合美國反恐獲取了大量美援,也通過與美合作為國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并拉動了經(jīng)濟增長,巴不會輕易冒失去美援的風險而與美國翻臉。
對于美國來說,巴基斯坦的重要性在于其與美國在阿富汗的利益緊密相關。阿富汗是美國地緣政治棋盤上的一個重要棋子??刂瓢⒏缓?,既可以對美國的兩大主要敵手——俄羅斯和中國形成遏制態(tài)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里海與哈薩克斯坦地區(qū)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阿富汗為內陸國家,美國進駐阿需借道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到阿富汗的喀布爾,是北約軍隊通向阿富汗的主要補給線。缺少了巴基斯坦的幫助,美國在阿富汗及阿巴邊境打擊恐怖分子將會遭遇諸多障礙。另外,奧巴馬政府正在實施其全球戰(zhàn)略重心東移,美已提出今年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接下來的問題是塔利班是否會卷土重來,卡爾扎伊政府能否獨立維護阿富汗的國家穩(wěn)定。由于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塔利班存在特殊關系,巴在將來阿局勢的走向方面具有很大的發(fā)言權。因此,美需要繼續(xù)與巴保持友好關系,在打壓塔利班的同時又可借巴之手安撫塔利班。
由于美巴兩國合作基礎仍存,盡管近期雙方齟齬不斷,但還不至于導致反恐同盟關系破裂。兩國政府間相互激烈地指責更多是迫于國內輿論及各方的壓力。事實上,兩國間類似的語言攻擊過去也并不鮮見。就在今年4月,由于美國多次在巴境內實施無人機轟炸,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巴政府就曾多次要求其停止這種“無視巴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行為”,甚至考慮將此提交至聯(lián)合國安理會,以向美國施壓。美國也多次公開對巴軍方及三軍情報局在反恐方面的“兩面派”手法表示不滿。從近期“維基解密”網(wǎng)站公開的美國電報來看,美軍方已將巴三軍情報局列為與“基地”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等類似的恐怖組織。
但自9.11后美巴結成反恐同盟以來,兩國“斗嘴”從未對其關系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雖然拉登之死對美巴關系的沖擊比之前的事件更加嚴重,但也很難動搖兩國合作反恐的根基。人們注意到,兩國領導人在互相指責的同時,也都留有余地,表示將繼續(xù)重視與對方的合作等。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約翰·克里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必須小心而深思,謹慎而堅決地進行……我們應該猛力按下與巴基斯坦重設的按扭,能夠為我們和他們的利益更有效地服務”。另外,有媒體報道,巴三軍情報局局長帕夏將可能引咎辭職。
心中各有盤算
合作仍將繼續(xù)下去,但美巴兩國間存在的巨大“信任赤字”難以消弭。由于互信的缺失,兩國在表面維持合作的情況下,也都在各打算盤。巴基斯坦在時刻準備著應對美國的再一次背叛。一方面,巴繼續(xù)加強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推動中國在南亞地區(qū)發(fā)揮更大作用,減少對美國經(jīng)濟、軍事援助的依賴;另一方面,巴在阿富汗問題上努力尋求主動權,保持其在阿富汗的戰(zhàn)略影響力,而不是完全屈從于美國的“阿巴戰(zhàn)略”。4月16日,巴總理吉拉尼率高級代表團(包括陸軍參謀長齊亞尼、內政部長馬利克、外交國務部長希娜及三軍情報局局長帕夏等人)訪問阿富汗,表示無論未來美國對阿富汗的政策如何變化,巴將堅定地支持卡爾扎伊政府,包括其與塔利班的和平談判方案。巴還試圖加強與俄羅斯的關系。蘇聯(lián)與巴基斯坦長期相互敵視,但當前的情況是巴希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俄則希望能制衡美國,并深度介入阿富汗秩序的重建進程。為此,兩國一拍即合。5月11日,巴總統(tǒng)扎爾達里率團訪問俄羅斯,俄表示希望與巴共同進行反恐,兩國還簽署了包括能源、農(nóng)業(yè)合作與促進投資等項目的諒解備忘錄,這是37年來巴總統(tǒng)首次訪問俄羅斯。
美國則有意拉攏印度,從簽訂民用核能協(xié)議到口頭承諾支持其“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給巴一個信號:不順從地與美合作,美將在印巴間偏向印度一方。而印度希望從巴后方打開阿富汗這個戰(zhàn)略缺口,因此長期對阿進行大量投資和援助,欲對其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力。另外,在與巴三軍情報局展開情報合作的同時,美還不斷加大在巴阿境內開展不為巴三軍情報局所掌握的秘密情報活動。巴懷疑美的秘密情報活動是為了與塔利班等恐怖組織進行接觸,建立與塔利班等的直接聯(lián)系,從而減少在阿富汗問題上對巴的依賴。以“戴維斯事件”為借口,巴已要求美縮減在巴境內的情報力量并停止秘密情報活動。而這次美國擊斃拉登事件,說明美國的情報活動在反恐斗爭中不可或缺。美可以以此向巴施壓,以繼續(xù)加強其在巴境內的情報滲透。美巴在斗爭中合作的態(tài)勢還將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