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正津津有味地向學生講解散文《落花生》的時候,突然,一個學生舉起了手。“父親先是在說花生最寶貴的品質是謙虛,而后得出的結論卻是花生很有用。父親的話前言不搭后語,在邏輯上是混亂的。老師,我的看法正確嗎?”學生問道。我的心里一震,學生竟會提出如此深奧的問題!于是,圍繞學生意見的一堂探討課開始了。
一、花生最寶貴的品質是什么?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后回答,花生最寶貴的品質是什么?
生甲:我認為花生最寶貴的東西是謙虛、不張揚。
師:你是從哪些文字看出來的?
生甲: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生乙:我覺得花生把果實埋在地底下,就像山林中的“隱士”。即使花生成熟了,“功成名就”了,它也不會對外張揚,還是把果實深深地埋在地底下。
師:對,花生最寶貴的一樣東西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謙虛、不張揚、默默無聞。
二、“很有用”是花生最可貴的品質嗎?
師:我們剛才概括了“謙虛”是花生最可貴的品質,那么,“很有用”是不是花生最可貴的品質呢?
生甲:在桃子、石榴、蘋果、花生這四種東西中,花生固然“很有用”,難道桃子、石榴、蘋果就沒有用嗎?我認為,桃子、石榴、蘋果也是很有用的。
生乙:對,我就喜歡蘋果,它既好看又好吃,還富有營養(yǎng),所以,我認為蘋果也是很有用的。
生丙:在這四種東西中,我們很難說哪種東西很有用,哪種東西就沒有用,其實它們都“很有用”。
師:所以,“很有用”不是花生最寶貴、最獨特的品質。
三、課文應當如何修改呢?
師:父親先說花生最寶貴的品質是謙虛,然而得出的結論卻是花生很有用。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即文章材料與主題思想不統(tǒng)一,也可以說是借物喻理不當。那么,文章該如何修改呢?
生:花生最可貴的謙虛品質不能比喻人要做有用的人這個道理,只能比喻人要做謙虛的人。所以,父親后面的話應該是要做一個“謙虛的人”,而不是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經過全班討論,師生對課文作了如下的修改: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不張揚、不炫耀,默默無聞?!?br/> 我說:“那么,人要做謙虛的人,做默默奉獻的人,而不能做炫耀自己、自以為是的人?!?br/> ……
四、適時對學生進行不畏權威、勇于創(chuàng)新的教育
文章修改了,全班同學還處在興奮之中,似乎還意猶未盡。我覺得這是一個對學生進行不畏權威、勇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絕好機會,于是,我決定在這方面進行拓展。
師:今天我們對許地山先生的名作《落花生》進行了修改,同學們很了不起。大家還知道哪些“小人物”挑戰(zhàn)“大人物”的故事嗎?
生甲: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重量大的一定先著地。可伽利略不相信,他用實驗證明了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生乙:魏格納有大陸漂移的設想,當他去請教著名科學家柯彭時,柯彭卻勸他打消念頭,不必為此枉費心機??晌焊窦{不信權威,他不斷地考察,不斷地尋找證據,終于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學說,引起了地質界的震動。
師:還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嗎?
生丙:人民幣硬幣上的貳字寫錯了,全國這么多大人都沒有發(fā)現它,還是一個小孩發(fā)現了這個錯誤。
師: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像伽利略、魏格納以及剛才提到的小孩那樣,不畏權威,不斷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
五、我的不一樣的體會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名家、名作亦不例外。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文內容的時候,不要迷信教材,不要為教材的缺點辯解;不糊弄學生,要認真對待學生的每一個提問,也許學生的提問便是我們進行研究的好素材?!段易詈玫睦蠋煛穼懙溃骸皯烟厣壬屛疫€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敝斠源搜垣I給我的同行們和我的學生們。
(作者單位:四川省大竹縣廟壩鎮(zhèn)中心小學)
?。ㄘ熑尉庉嫞簭埿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