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五年以來,上至國務院、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下至各級各類學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都對學校體育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2007年5月7日,國務院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7號文件”),要求中小學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開足體育課,用好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搞好課余訓練和比賽。文件頒布后,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了加強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政策體系。國家還建立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定期研究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機制。在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團中央等多個部委的共同努力下,學校體育得到了大大加強,從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配備和培訓以及器材配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
不過,在當前的學校體育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體育課常常被占用——主科教學為第一要務;體育科研長期被邊緣化——跑跑跳跳沒什么可研究的;體育教師往往被視為三等公民——“帶著學生玩的老師”,不能和主科老師同工同酬,晉職評優(yōu)時體育比賽優(yōu)勝獎要降級計分;一些校領導仍然存在強烈的“錦標情結”——無論是正式的體育競賽還是課外活動中的競賽評比,評價標準都是“第二即下品,唯有冠軍高”;農村基層等學校師資缺口比較大、場地器材條件差、體育教師未能實現專職化等。
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大多數體育教師還是能夠情系體育教育,心系學生,顧全大局,放眼長遠。他們不計個人得失,潛心于教學、訓練;他們不怕風吹日曬,不怕艱難困苦,因地制宜自制器材,埋頭于體育教學改革與研究。但不可否認,也有很多體育教師由于對自身處境倍感失望,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不夠端正,在體育課上是“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無所為也無所不為,混混沌沌過日子。
面對困難、歧視和生活壓力,體育教師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得過且過,要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豐富體育課的內涵,講求奉獻精神。
一、寧可有準備沒機會,不能有機會沒準備
由于應試教育的羈絆,在“中央7號文件”發(fā)布后的4年里,所有人都說陽光體育好,但推動起來卻又阻力重重。在很多地方,學校體育未能擺脫“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于是乎一些體育教師又開始心灰意冷,覺得體育學科擺脫不了這個宿命,心中剛燃起的熱火又降了溫。
可是,國家和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制定并印發(fā)了《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9月14日教育部在京召開了“全國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電視電話會議”,足以見得任何陳腐的觀念和本位主義作風都將抵擋不住學校體育前進的車輪,學校體育絕不會再走回頭路!
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政府部門對體育重視程度的提升,以及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無體無德智”“完全人格,首為體育”的觀念必將不斷深入人心,群眾和中小學生的鍛煉身體意識必將不斷增強,學校體育也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那些多年來埋頭苦干的體育教師將得到認可和回報,而那些混下課、混天黑的體育教師將要面臨生存危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此,每位體育教師都應當認真地評價一下自己:假如現在開始進行人事改革,所有體育教師集體下崗重新競聘,自己會有個什么樣的歸宿。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體育教育振興的大潮中去是每位體育教師的責任,也是榮譽。
二、學會換位思考,講求奉獻精神
當然,體育教師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的現象不可能馬上改觀,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即使校領導完全認可體育教師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學校資金的短缺等現實問題,他也未必馬上就能解決體育教師待遇低、工作量大、無法實現專職化等問題,面對眾多教師評優(yōu)晉級的要求,他或許還是不得不向主科教師傾斜。如果你是校領導,當晉職指標有限,而學生及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最看重的是學校在語數外等主科有多少名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時,為了學校發(fā)展的大局,你會暫時犧牲誰的利益?
盡管《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鄉(xiāng)學生的身高、體重和胸圍等生長發(fā)育水平繼續(xù)呈現增長趨勢,爆發(fā)力素質、柔韌素質、耐力素質都出現好轉,但大學生身體素質則繼續(xù)呈現緩慢下降趨勢,7~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xiāng)村男生、鄉(xiāng)村女生的肥胖檢出率持續(xù)上升。與日韓中小學生相比,我們的中小學生還有明顯差距。面對大學生體質25年持續(xù)下滑的現實,面對我國中小學生和日韓中小學生的差距,體育教師一定要喚起自己的使命感,克服阻力,任勞任怨,認真貫徹教育部的相關指示,在學校體育乍暖還寒的時候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筑起學校體育和自身事業(yè)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北師大的金盛華教授經常鼓勵學生“找個理由,讓自己體驗高尚”。而今天,我們體育教師在艱苦的條件下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體驗到更多的高尚。如果一位體育教師憑著自己的奉獻精神使一批批學生練就了強健的體魄,很好地掌握了運動技能和運動知識,形成了終身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那么任何時候回憶起來他都必將充滿自豪,所有的委屈也必將煙消云散。
三、讓學生在適度挑戰(zhàn)和冒險中獲得心靈成長
體育教師還要抵制過分強調安全的保守思想,敢于鼓勵學生在體育課上適度冒險,不能僅為了減少一次意外事故而扼殺千萬名青少年學生的冒險精神,不能因噎廢食。沒有挑戰(zhàn)和冒險就沒有心靈的成長,如果中小學生在體育課上都不敢冒險,我們還怎會有勇敢的士兵、武警和消防員!體育的價值不僅僅是活動身體,更特別的是心理體驗。因此,充分挖掘和認識體育的教育功能,肯定體育在現代教育中的身心教育價值是很多體育教師走出“困境”的思想基礎。
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也要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安全意識,加強防范工作,并培養(yǎng)學生對運動安全的認識,把意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傳承體育文化內涵
體育是一種文化,原本就富含多種文化元素,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中能做到體育與文化交融,使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參與練習的同時了解了很多運動技術演化史、運動規(guī)則的變革、體育名言的由來和意蘊等知識,自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并得到領導和家長的肯定。體育文化如果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學生喜聞樂見,易于理解,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融入體育課堂實為可惜。例如講到籃球規(guī)則,就應當講講美國男子職業(yè)籃球聯賽改變規(guī)則的宗旨,講到武術就要講講有關武術的諺語對人生的啟迪。當體育有了文化的底色,它就會更受學生的歡迎,體育課的價值就平添了幾分。
五、用行動為體育教師正名
體育教師經常遭遇歧視性政策,如上所述,上課工作量可能被打折扣,校外體育活動可能不算工作量,帶運動隊比賽出了成績可能不算業(yè)績,甚至連評職稱也可能要靠邊站等等。但對于這些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如果體育教師做不到行為世范,言行舉止吊兒郎當,也不鉆研教學藝術,出現這種情況在所難免。如果教師自身形象陽光,舉止得體;搞起科研有板有眼,上課深受學生歡迎;組織課外活動井然有序又不失生龍活虎,課余訓練符合科學規(guī)律,學生成績進步顯著;自身生理、營養(yǎng)、急救、健身等方面的知識豐富,能就相關問題給其他教師和學校領導當個好參謀、好助手,體育教師在學校里當然就有地位。
六、傳遞陽光,為體育播火
陽光的體育教師是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技藝精湛,聲如洪鐘,威風堂堂的老師,是絕對有理由讓學生佩服的對象;是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歧視仍能盡力保持良好情緒的老師;是即使真的郁悶了,也會時刻提醒自己,絕不把不良情緒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情緒受到污染的老師。體育,是陽光、開放、積極、拼搏的象征。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是學生心目中當然的陽光使者,如果連體育教師自己都沒有陽光的心態(tài),怎么能帶出陽光的學生?
盡管社會短時間內似乎“還不能還體育教師一個公道”,也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但體育教師要樹立奉獻意識、責任意識、研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努力開創(chuàng)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局面,做新時期體育教育工作的播火者。
作者簡介:杜曉紅,女,1975年生,教育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武術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2008年被評為“抗震救災優(yōu)秀個人”,2010年獲“首屆北京師范大學袁敦禮體育、科技與教育獎”。2011年“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專家、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課程與教學理論、武術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ㄘ熑尉庉嫞簩O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