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威脅論”近些年被西方媒體不時提起。去年的釣魚島事件、最近的南海局勢,外媒又借機炒作。七一講話強調“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有力地回擊了“中國威脅論”。
訪談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張清敏
人民論壇記者:中國政府始終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然而“中國威脅論”并未因此銷聲匿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時殷弘:中國威脅論是一個籠統(tǒng)、模糊的概念,具體來說可分為兩類:一個是“中國軍事威脅論”, 即將近年來中國軍事現代化取得的成就和進步視為威脅。
另一個是“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大量貿易順差以及與西方不盡相同的發(fā)展模式。因此有些國家不僅感受到了現實的貿易競爭壓力,而且感覺到自己的發(fā)展模式和價值觀也受到了沖擊。
張清敏:中國威脅論的產生有其客觀環(huán)境。一是中國近些年來發(fā)展迅速,西方國家擔憂一個強大的中國會挑戰(zhàn)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二是與中國有歷史遺留問題的一些周邊國家擔心,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未來中國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時的立場會漸趨強硬。三是隨著國民對外交事務的日漸關注,加之網絡媒體日漸發(fā)達,網上一些情緒化的語言傳播到國外,很容易產生誤解。
人民論壇記者:我們應該如何盡量減少“中國威脅論”在國外的影響?
時殷弘:對于“中國軍事威脅論”,一方面我們應對自身的核心利益有“主心鼓”,不要被外界某些雜音干擾。另一方面,中國要用自己妥善的言論和行動去解釋和表明中國崛起的和平性質,要在實踐中著重做好周邊國家的工作,減少周邊國家的疑慮,不給其他域外大國介入地區(qū)事務提供“借口”,構建和諧世界。
對于“中國經濟威脅論”,我們更應多做釋疑解惑工作,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發(fā)展模式,通過互利共贏,化解外界擔憂。
張清敏:應對中國威脅論,一方面領導層要像胡總書記本次講話中談到外交工作時那樣,明確表態(tài)“始終不渝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并通過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說話算數的”。另一方面,要重視輿論引導和對外宣傳工作。在宣傳的技術、方法、思維模式方面,我們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要用國外受眾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語言進行對外宣傳。
人民論壇記者:許多民眾認為“中國威脅論”的盛行說明某些國家正在加緊防范和遏制我國,那么應如何引導國內公眾理性地看待“中國威脅論”呢?
時殷弘:對“中國威脅論”要作分辨和區(qū)別對待。對于不顧事實故意捏造“中國威脅”的勢力,我們要用中國自己的言行,強有力地給予反駁。但是也不能不做分辨就輕易判定凡是“中國威脅論”必定別有用心,不能一聽見不順耳的話就認為是惡意攻擊。要善于理解甚或諒解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其他國家正常產生的猜忌。隨著中國的發(fā)展,加上建設性和負責任的中國對外政策,除了在世界上少數例外地方,“中國威脅論”很有可能逐漸衰減。
張清敏:每個國家都是根據自身的國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的,因此 ,一方面要將我國的利益、政府的立場向國內民眾說清楚,另一方面也要將其他國家與我們究竟有哪些利益分歧說清楚。媒體也不要過多炒作中國與他國的“利益分歧”,以免影響民眾之間的相互觀感。這樣可以為政府的外交活動擴大空間,避免外交政策受到民間情緒化因素的影響。
?。ú稍L整理:人民論壇記者 劉建)
?。ㄘ熅?肖楠 美編/葉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