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英語動結構式的形式語義匹配*

        2011-12-29 02:11:42王怡
        關鍵詞:結構式構式相似性

        王怡

        (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慶400065)

        一、引言

        英語動結構式是客觀世界現(xiàn)象與認知方式、語法語義系統(tǒng)互動作用的產物,可以在構式語法的框架下得到充分的描寫和解釋。把語言看作形式和意義的匹配,關照意義和形式的對應的構式語法對這個語法現(xiàn)象與其他各主流語言學派相比,有天然的優(yōu)勢。

        英語動結構式的系統(tǒng)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Jespersen(1909—1949),目前關于英語動結構式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問世。語言學者們或從事件結構角度(Tenny 1994),或從詞匯語義角度(Jackendoff 1990;Levin 1993),或從句法結構(Levin&Rappapot 1995;Van Valin 1990)或從構式角度(Goldberg 1995;Goldberg& Jackendoff 2004),或以語料庫為依托從認知和語用角度(Boas 2003)研究動結構式,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我們主要探討英語動結構式的形式語義匹配類型以及形成的理據。

        二、英語動結構式的類型

        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從句法和語義方面來研究動結構式。關于英語動結構式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以 Rappaport& Levin(2001)和 Wechsler (2001)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對于動結構式形成的限制完全是語義性的,控制句法投射到語義的聯(lián)接規(guī)則能夠解釋句法對于構式的限制;而以Chomsky(1995)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動結構式的形成純粹是一種句法過程。近十幾年來,英語動結構式一直是句法語義界面研究的焦點。Goldberg和Jackendoff在做這一方面的研究時,多次涉及家族相似性。我們主要基于Goldberg(1995)和Goldberg&Jackendoff(2004:532-568)對動結構式的研究做進一步的分析。

        Goldberg(1995:189)根據動結構式的及物性(transitivity)把動結式分為兩類:二元動結式(two-place resultatives)和不及物動結式(intransitive resultatives),前者的意義為“X CAUSE Y to BECOME Z”,形式為“S V O OBLAP/PP”。如句(1a-b);后者指的是意義為“X BECOMES Z”,形式為“S V OBLAP/PP”的動結構式,如(1c-d),兩者之間通過子部分繼承聯(lián)接(subpart inheritance link)搭橋,表示屬于同一構式,如:

        (1)a.Mary wiped the table clean.

        b.Paulo cried his throat dry.

        c.The river froze solid.

        d.The vase broke apart.

        圖1 Goldberg英語動結構式形式語義匹配圖(Goldberg 1995:190)

        圖1說明動結構式是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非及物動結構式通過子部分繼承聯(lián)接搭橋。Goldberg(1995:193)認為結果狀語的出現(xiàn)完全可以用語義術語預測,結果狀語僅適用于潛在的經歷狀態(tài)變化的論元,且該狀態(tài)變化是動詞表示的動作所造成的結果,并對(形容詞)動結表達式進行限制:

        (1)二元動結構式必須有一個(有生)發(fā)動者論元。

        (2)動詞所表達的動作必須被解讀為直接造成狀態(tài)變化:不能存在時間間隔。

        (3)形容詞結果狀語必須表示一個階的終點。

        (4)結果狀語的中心詞不能是由動詞轉化的形容詞(Green 1972;Carrier&Randall 1992)。

        Goldberg&Jackendoff(2004:532-568,以下簡稱AG&RJ)對英語動結構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劃分,把英語動結構式分為如下四類:

        (1)致使特征動結構式(Causative property resultative)

        句法:NP1 V NP2 AP3

        語義:X1致使[Y2成為Z3]

        方式:動詞次事件[VERBAL SUBEVENT]

        如:He hammered the metal flat.

        (2)非致使特征動結構式(Noncausative property resultative)

        句法:NP1 V AP/PP2

        語義:X1成為Y2

        方式:動詞次事件

        如:The pond froze solid.

        (3)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Noncausative path resultative)(也稱作非及物移動構式“intransitive motion construction”)

        句法:NP1 V PP2

        語義:X1移向路徑2

        A.方式:動詞次事件

        B.結果:動詞次事件:X1發(fā)出聲音

        C.結果:動詞次事件:X1消失

        如:The ball rolled down the hill.The truck rumbled into the station.

        (4)致使路徑動結構式(Causative path resultative)(也叫致使移動構式“caused-motion construction”)

        句法:NP1 V NP2 PP3

        語義:X1致使[Y2移向路徑3]

        方式:動詞次事件

        如:Bill rolled the ball down the hill.

        AG&RJ(2004:544-545)認為構式次事件的語義論元結構通過論元聯(lián)接的普遍規(guī)則決定句子的句法論元結構。同理,構式次事件的體結構決定句子的體結構。構式次事件的體結構從普遍規(guī)則中得到預測,而這些普遍規(guī)則來自于與變化、擴展、運動和路徑等相關聯(lián)的事件結構。他們運用論元全部實現(xiàn)原則(Full Argument Realization)和語義一致原則①英語動結構式遵循語義一致原則,共有兩種機制參與論元的實現(xiàn),一是語義相容的論元與語義角色融合(fusion),一是論元由構式單獨提供(sole contribution)。(Principle of Semantic Coherence)對大部分英語動結構式論元分配進行了合理的釋解。

        三、家族相似性與英語動結構式

        把英語動結構式看成一個構式家族,這使得我們自然想到了維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論。事實上,AG&RJ(2004:532,542)也指出以上四類英語動結構式是基于它們在句法和語義上的家族相似性而構成了一個家族。Wittgenstein(1958:66-67;藍純,2005:22)指出:

        想想我們成為“games”的事情,我指的是board-games,card-games, ball-games, Olympic Games等等?!獎e急著說:“肯定有共同點啦,不然它們就不會都被稱為‘games’”——先來細細觀察,看看它們是否真有什么共同點?!覀冇^察和比較顯示出這樣的結論:在那些許許多多的games背后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網絡系統(tǒng),有一些是整體的相似點,有一些則是細節(jié)上的相似點。我想象不出更好的名稱來描述這種相似關系,姑且稱之為“家族相似性”吧,因為一個家族成員之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諸多方面的相似性——體形、相貌、眼睛的顏色,步姿、性情等,就是以同樣的方式重疊和交織。所以說“games”也組成了一個家族。

        所以,在維特根斯坦看來,范疇并不是通過成員的共同特征而結合起來的,而是通過范疇成員之間相互交叉的家族相似性建立起來的。據此,我們可以得知所有的動結分支都被聯(lián)接在一個模糊動結范疇上,由一個復雜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網絡束縛在一起,這里的相似性有時是一種總體上的相似性——動結分支總體上的句法和語義的相似性,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相似性,論元分配的相似性等;有時卻是一種細節(jié)上的相似性——如第三類非致使路徑動結式中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結果關系的構式相似性,特殊語義的相似性,圖2明確地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圖2 英語動結構式家族

        圖2說明英語動結構式作為一個構式家族在家族相似性的作用下,分為四個互相聯(lián)系的構式分支。事實上這些構式分支之間還可以構成一些次家族,如致使特征動結構式和致使路徑動結構式構成致使動結構式家族,致使特征動結構式和非致使特征動結構式構成特征動結構式家族等等②這兒只是根據AG&RJ(2004)的文章說明英語構式作為一個家族的輪廓,詳細的論證請見他們的文章,本文不再一一贅述。。另外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還可以有自己的構式分支,根據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之間的關系和語義方面的考慮分為三類③圖2中沒有包含非致使動結構式的分支,也是宏觀敘述的需要。。

        下面要討論AG&RJ(2004)沒有深入研究的問題:英語中的跳瑪祖卡舞類句式(Dancing Mazurkas)和吐痰類句式(Spit cases)能否作為動結構式家族的成員,若能作為其成員,它們的理據是什么,它們應劃分到哪一類。首先討論跳瑪祖卡舞類句式,見例句(1):

        (1)a.Martha danced mazurkas across the room.(瑪撒跳著華爾茲穿過房間。)

        b.The kids played leapfrog across the park.(孩子們做著跳背游戲穿過公園。)

        c.John did cartwheels through the crowd.(約翰做著側手翻穿過人群。)

        AG&RJ(2004:556)

        可以看出這類句式從形式上看屬于致使路徑動結構式,這種構式的特點為動詞須是及物性的,結果短語①AG&RJ(2004:536)把侵占了動詞論元正常位置AP和RP(形容詞短語和介詞短語)稱為“resultative phrase”或“RP”(結果狀語)。的主人(host)②AG&RJ(2004:537)稱“host”為句子中潛在地經歷某種運動或狀態(tài)變化的名詞。須是動詞的賓語,而最主要的它要表示X1致使[Y2移向路徑3]這樣的語義。顯然(1)中的句子是不符合后兩項要求的。如Martha danced mazurkas across the room.句子中結果狀語的主人是主語Martha而不是動詞的賓語 mazurkas,并且此句不能理解為Martha made mazurkas go across the room.或是Mazurkas made Martha go across the room.也就是說這些句子不具有致使性,應該把它們看作非致使的。假設把它們看成屬于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表示X1移向Path2。這樣把動詞短語如danced mazurkas看成復合謂語。但是這樣做的問題其一是導致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表層形式上的不一致,其二無法把它們與去掉動詞賓語后的合法句子分類。如(2):

        (2)a.Martha waltzed across the room.(譯文同上)

        b.The children leapfrogged across the park. (譯文同上)

        c.John cartwheeled through the crowd.(譯文同上)

        AG&RJ(2004:556)

        看來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動結分支,從這些句式的語義分析看應被稱為及物性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Transitive noncausative path resultative)。在論證這個結構之前,先來看一下 AG&RJ (2004:554)對(3)(4)中句式的形式語義匹配(5)(6)(7)。

        (3)a.Bill followed the thief into the library. (比爾跟隨那個賊進入圖書館。)

        b.Bill tracked the leak to its source.(比爾循著泄露物來到源頭。)

        c.Bill traced the clues to the haunted house. (比爾追蹤線索來到鬧鬼的房子。)

        (4)a.Bill took the train to New York.(比爾乘火車去倫敦。)

        b.Sara caught a plane to New York.(薩拉趕飛機去紐約。)

        c.Ann rode a limo to the hotel.(安乘豪華轎車去賓館。)

        d.Bill took/traveled the Taconic Parkway to New York.(比爾取道 the Taconic Parkway到紐約。)

        e.Chris rode the Oregon Trail to Kansas.(克里斯開車取道俄勒岡小徑到堪薩斯州。)

        f.Ray flew the coastal route to Buffalo.(雷乘飛機經過沿海路飛到布法羅。)

        AG&RJ(2004:553)

        (5)句法:NP1 V NP2 PP3

        語義:X1移向路徑3

        方式:動詞次事件:X1移向由Y2決定的路徑

        [VERBAL SUBEVENT:X1 GO[PATH DETERMINED BY Y2]]

        (6)句法:NP1 V NP2 PP3

        語義:X1跟隨Y2移向路徑3(X1 GO-AFTER Y2 Path3)

        實例(INSTANCE):動詞次事件[VERBAL SUBEVENT]e.g.,follow,track,trace

        (7)句法:NP1 V NP2 PP3

        語義:X1通過Y2移向路徑3(X1 GO-BY WAY OF Y2 Path3)

        實例:動詞次事件e.g.,take

        或方式:動詞次事件e.g.,ride,sail,drive

        其中(5)為RJ推崇,(6)(7)為AG所看好;作者傾向于AG。(5)僅把動詞的賓語看作動詞次事件的論元,未將其看作構式次事件的論元,這違反了論元全部實現(xiàn)原則,并且排除了一些合理句式。AG主張?zhí)砑有碌臉嬍椒种?6)(7),但沒有說明是什么構式。因為(3)(4)中的句子都是非致使的,而動詞有是及物性的,本文借用AG&RJ的術語,把它們歸為及物性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這種新的構式分支的特點是語義上它與非致使路徑構式有更密切的相似性,而在句法上與致使路徑構式有更深厚的相似性。這種構式增添了一種新的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關系——實例化(instantiation)。為了解釋跳瑪祖卡舞類句式,現(xiàn)在把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關系說明一下。首先看(8)中的例句:

        (8)a.He wiped the table clean.(他把桌子擦干凈。)Goldberg(1995:189)

        b.The bullets whistled past the house.(子彈呼嘯著飛過房子。)AG&RJ(2004:540)

        c.The witch vanished into the forest.(女巫消失于森林之中。)AG&RJ(2004:541)

        (8)中a句構式次事件是He made the table clean,動詞次事件是wiped the table,可以說He made the table clean by wiping the table,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自然是方式聯(lián)接。b句屬于發(fā)聲動結構式(Sound-emission resultative),不可以說 The bullets went past the house by whistling;只能認為子彈的聲音(the bullets’whistling)是子彈經過房子所造成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關系是結果關系。c句是消失動結構式(Disappearance resultative),同b句一樣也不可以說The witch went into the forest by vanishing,只能說The witch went into the forest and thereby vanished,其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關系也是結果關系。那么再來看(3)(4)中的句子。這些句子與致使路徑動結構式(屬于及物動結構式)中的句式不同,它們動詞的賓語(與跳瑪祖卡舞類句式同理)不是受試,結果狀語的主人是句子的主語。它們的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關系是一種新的關系——實例聯(lián)接(instantiation)。也就是說在這些句子中的動詞的語義與構式的語義相似,如(3)a句,動詞follow是具有普遍意義X goes after Y along a Path的具體實例。(3)(4)中的句子也不屬于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因為這些句子中的動詞都是及物的,也違反了論元全部實現(xiàn)原則。那么(3)(4)中的句子自然也與跳瑪祖卡舞類句式一樣,歸入一種新的構式分支——及物性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

        (3)(4)中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的關系是實例聯(lián)接,那么跳瑪祖卡舞類句式的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是一種什么關系呢?仔細觀察(1)中的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是同時發(fā)生同時進行的。具體說,(1)中句子都可以表示為:Martha went/was going across the room while dancing mazurkas.,The kids went/was going across the park while playing leapfrog.,John went/was going the crowd while doing car wheels.作者有理由相信它們的動詞次事件和構式次事件是一種新的關系:同現(xiàn)(co-occurrence)或伴隨(collaterality)。它的結構如下:

        (9)及物性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Transitive noncausative path resultative)(e.g.Martha danced mazurkas across the room.)

        句法:NP1 V NP2 PP3

        語義:X1伴隨做 Y2移向路徑3(X1 GOWHILE DOING Y2 Path3)

        同現(xiàn)/伴隨:動詞次事件

        由(6)(7)(9)構成的新的動結構式分支如圖3:

        圖3與圖2的組織形式稍微不太一樣,圖3說明及物性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作為英語動結構式家族的一個分支,它又分為三個次分支:跳瑪祖卡舞類構式,跟隨類構式和乘車類構式。三個構式次分支與中心家族的直線代表它們在家族相似性的影響下共同屬于這個家族,它們之間的弧線代表它們在句法或語義上的相似性。

        圖3 新的動結構式分支圖

        下面探討吐痰類句式(Spit cases),例句如下:

        (10)a.Bill spit/urinated out the window.(比爾把(痰)/(尿)吐/尿出窗外。)

        b.Bill sweated/bled on the floor.(比爾的汗水/血流到了地板上。)

        c.Bill ate off the floor.(比爾離開地板吃飯。)

        d.Bill drank from the hose.(比爾從水管喝水。)

        e.The toilet leaked through the floor into the kitchen below.

        (那個廁所泄漏污水(污水)穿過地板到達下面的廚房。)

        f.Mollie yelled out the window.(Mollie朝窗外大聲喊。)AG&RJ(2004:556)

        AG&RJ(2004:557)把這類句式首先稱為介詞短語附加語路徑構式,后因為(11)句式的出現(xiàn),又認為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構式,但沒有深入研究。作者在此不敢茍同于AG&RJ,作者認為它們中的有些句式在語義上具有動結的意義,應歸納到動結構式之中。和分析跳瑪祖卡舞類句式同理,這類句式從形式上看屬于非致使路徑動結構式,但分明隱含著動詞賓語并且具有致使意義。但是不能看作致使路徑動結構式,因為這違反了論元全部實現(xiàn)原則??磥碛钟斜匾⒁环N新的動結構式分支。因此和構建跳瑪祖卡舞類類似,作者稱之為非及物性致使路徑動結構式。我們認為(10)中的a,b,e,f可以進入該構式,而c,d不可。具體原因如下:

        (10)中a,b,e,f隱含某物從主語上排出或者說遠離主語,而c,d隱含某物進入主語。從(10)中動詞本身來看:a,b,e,f中的動詞如spit,sweat,leak,yell等的含蓄賓語都可以得到具體的預測,它們的含蓄賓語分別是“痰,汗,污水,喊聲”。而c,d中ate,drink的含蓄賓語只能說是“食物,水/飲料”,它們只是一些總稱,沒有具體的含義。從構式語義上來看:a,b,e,f都可以表示(盡管聽起來不太符合語用意義)“The subject makes(something)out of somewhere by doing something——主語通過做某事致使某物排出某地”這樣的致使意義,如可以說Bill made the spit out the window by spiting等。但c,d絕不可以說Bill made the food off the floor by eating,Bill made the water from the house by drinking??梢赃@樣考慮:a,b,e,f中的動詞都表示排出某物,而后面的地點狀語可以得到部分的預測。而c,d中的動詞表示輸入,輸入到的地點只能是身體內部,它們外在的地點狀語沒有任何預測性。從動詞論元看:a,b,e,f中隱含的動詞論元明顯地表現(xiàn)了與后面結果狀語有關的位置轉移,造成一種結果。而c,d中隱含的動詞論元沒有明顯的轉移。總體上看,c,d只是描述了一種狀態(tài)的存在:比爾吃飯,比爾喝水。后面的介詞短語只是附加語,僅說明狀態(tài)存在的位置。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a,b,e,f進入非及物性致使路徑動結構式,而c,d被排除。這就像一個表示運動的球類家族,在里面混進了一些用于裝飾的玻璃球;盡管這些玻璃球與表運動的足球、籃球等有形式的相似性,但因為實質上的巨大差異而不能進入表運動的球類家族,反倒是那些形式上不太符合典型(prototype)的板球、水球能夠進入這個家族。這種新的構式分支結構如下:

        (11)非及物性致使路徑動結構式(Intransitive causative path resultative)(e.g.Bill spit out the window.)

        句法:NP1 V NP2 PP3

        語義:X1致使(Y2)移向路徑3

        方式:動詞次事件[VERBAL SUBEVENT]

        這樣整個動結構式家族就有六個構式分支,詳見總結構圖4。此圖類似于圖3,說明六個構式分支在家族相似性的作用下構成一個家族。構式分支與中心的六條直線代表著家族相似性的凝聚力。構式分支的虛弧線表示它們之間在句法或語義上或多或少的相似性。四個由直線聯(lián)系的構式分支表示它們是動結構式家族的中心構式分支。構式分支之間的直線還寓意為它們每一個構式與相鄰兩個構式有著更加密切的相似性,如致使特征動結構式與非致使特征動結構式(除了一個表致使,另一個表非致使)都屬于特征構式次家族,而它與致使路徑動結構式都屬于致使構式次家族。兩個新的構式分支由于它們太多的特殊性,注定是這個家族的邊緣分支。

        圖4 英語動結構式家族總結構圖

        四、動結構式形成的理據

        上文已提到家族相似性理論的實質必然導致動結構式分支是表層形式,因為家族相似性理論是根據構式分支之間的相似性而進行概括,而不是運用充分必要條件來進行規(guī)約。家族相似性理論也決定了其家族成員是單層面的,這與構式語法相吻合。構式語法認為:當某語言中存在著一套構式,而這些構式能夠組合起來產生一個句子的表層結構和語義的確切表達式時,這個句子才被語法認為合格。一個有歧義的句子,就是因為存在著一套以上的構式,這些構式產生了另一種可能的表征式。Goldberg(2006:22)認為每一個表層形式都有其相對應的功能,而不是從另一個形式派生出來的。特別是表層概括假設(Surface Generalization Hypothesis)的提出更是有效地解釋了一些構式。

        嚴辰松(2000:3)認為語言理據可以十分明確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部理據(external motivations),另一類是內部理據(internal motivations) (詳見圖5)。作者認為在省力理據的作用下,某些基本句式發(fā)生了合并整合,同時在形態(tài)和語義理據的作用下,這些句式逐漸形成一種構式,并導致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的固化和語法化。

        圖5 語言理據(嚴辰松(2000:3))

        傳統(tǒng)語法認為一個簡單句通常包括三個要素:主語(subject),動詞(verb)或述語(predicate),補語(complement)包括賓語(object)或狀語(adverbial),這也是人類經驗的基本情景的基本句式(包括主謂結構)。所以以上動結構式分支都可以還原為兩個基本句式。詳見(12)(每一個構式分支舉一個例子):

        (12)a.He wiped the table clean.→He wiped the table and the table was clean.

        b.The pond froze solid.→The pond froze and the pond was solid.

        c.The ball rolled down the hill.→ The ball rolled and the ball was down the hill.

        d.Bill rolled the ball down the hill.→ Bill rolled the ball and the ball was down the hill.

        e.Martha danced mazurkas across the room.→Martha danced mazurkas and Martha went across the room.

        f.Bill spit out the window.→ Bill spit(the spit)and the spit went out the window.

        可以看出,每一個例句的前面部分與后面部分相比,都省略了一些成分(賓語或主語)。那么這里面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為什么發(fā)生了省略?省略的生成機制實際上就是心理的省力傾向,體現(xiàn)了交際心理中的省力原則。省力原則(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又稱經濟原則(the Economy Principle)可以概括為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陳偉英(2005:180~183)認為省略能夠產生并靈活廣泛地運用于日常言語交際中,主要是來自語言經濟性的要求??茖W研究證明,在交際中,交際雙方及其他聽者并非對交談的話語每個詞都關心,也并非是完全聽到每個詞才明白對方的意思。這樣,人們?yōu)榱私浑H的需要,在保證不引起理解失誤的基礎上,就會盡可能地將那些承載舊信息的成分剔除出去,從而起到簡潔、明快、精練的表達效果。一般認為,省略是為了省力,因此可以認為省力是省略的深層動因。省略的使用是在交際中進行言語的高效選擇,以達到最好的信息傳遞效果,突出強調了交際的主要信息,使言語的表達和接收更清晰,更準確,也更迅速。交際話語傳達的信息分新信息和舊信息,新信息才是話語表達的重心和焦點,所以一般不能省略,而被省略的往往是負載舊信息的那一部分。如(12a)中He wiped the table and the table was clean.根據省力原則可以整合成一句話,并且這部分后出現(xiàn)的the table屬于舊信息,可以省略①這里的理解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認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基礎上(Lakoff 1987:68),不考慮特殊的語用環(huán)境,特殊的重音強調等情況。,其它例句可以做同樣的理解。這種簡潔明了的句式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得到不斷的重復,使得這種句式的形態(tài)和語義得以固化而語法化。例如致使特征動結構式在形態(tài)上形成了NP1 V NP2 AP3這種結構在語義上表示X1致使Y2成為Z3。一些句式(13)更加印證了這種推理。

        (13)a.John ran his Nikes threadbare.(約翰把他的耐克鞋跑破了。)

        b.John laughed himself sore.(約翰笑痛了。)

        c.The tourists walked themselves tired.(游人走累了。)

        d.They drank the pub dry.(他們把那酒館喝干了。)

        以上句式屬于非選擇性及物動結構式(Unselected transitive resultatives)②這種構式屬于致使特征動結構式,只是分類方式的問題。,也就是說直接賓語不是由動詞所選擇的。這種句式已經語法化,從而允許一些不及物動詞也可加入到這種構式之中。

        那么人們不斷地重復為什么會造成語法化? Haiman(1994)從心理學和生態(tài)學的角度對此做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解釋。Haiman認為,像人類所有的機制(institutions)一樣,人類語言也在使用中發(fā)生變化,特別是語法由于話語在不斷重復而發(fā)生變化。Haiman用“儀式化”(ritualization)來概括由重復導致的“適應”(habituation),“解放”(emancipation)和“自動化”(automatization)三個相關的演變過程。在“適應”過程中,刺激(stimulus)的高頻重復使得反應者對刺激物的反應持續(xù)減弱,最終導致刺激物的形式和意義被磨蝕。在人類語言中,重復可以導致形式發(fā)生弱化,也可以獨立地使意義變得虛化。(13)中的不及物動詞的題元結構和意義已經弱化。整個(13)的句式形式和意義也表現(xiàn)出弱化而傾向于呈現(xiàn)出動結構式這種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敖夥拧笔沟眠@種結構變得跟它原來的主要動機相分離,從而自由地表達信遞功能,并進一步獲得意義,變成一個符號,最終這種結構變成一種“自動化”。

        五、結語

        本文主要運用維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論對Goldberg(1995:180-198)和AG&RJ(2004:532-568)中的英語動結構式重新進行了分析與整合,但并不是說現(xiàn)在或將來就只有這六種構式分支。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也就決定了英語動結構式家族是開放的系統(tǒng)。很可能存在著其它種類的分支(即使英語中沒有,其它語言也會有),或者現(xiàn)在不能說的句式將來會得到肯定。實際上,家族相似性的實質也決定了它的開放性,因為它不是依靠充分必要條件來劃分范疇。家族相似性理論的實質導致動結構式分支是表層形式,而這些表層形式的形成是基于人們對反映人類經驗的基本情景的基本句式的整合。整合的過程中必然涉及省略原則,而省力是省略的深層動因。省略和省力原則使得人們不斷地重復這種經過整合的句式,最終導致動結構式的形態(tài)和語義得以固化而語法化。

        簡單句構式與反映人類經驗的基本情景的語義結構直接相聯(lián)(Goldberg 1995:5)。動結構式是其中的一種簡單句構式,基于人們體驗的完形(gestalt)。本文也只是從宏觀上對英語中的動結構式做了論述。在微觀領域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例如:有的動詞能夠接AP作RP,卻不能接PP作RP,反之亦然。有的動結構式能產性高,有的能產性低,甚至有的沒有能產性(習語)。動詞語義對動結構式的影響。AP和PP的限制問題等等。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各種構式雖是表層形式,但并不表明它們是孤立的。實際上,各種構式在范疇化這一普遍原則的基礎上構成了一個高度綜合的系統(tǒng)。構式與構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某些構式的相似點構成了這些構式的共性,這一共性本身也是一個構式。這個構式的特征通過遺傳層級,傳給其它更加具體的構式。英語動結構式是客觀世界現(xiàn)象與認知方式、語法語義系統(tǒng)互動作用的產物,可以在構式語法的框架下得到充分的描寫和解釋。

        [1]Boas,H.2003.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Resultatives[M].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

        [2]Chomsky,N.1995.The Minimalist Program[M]. Cambridge,MA:MIT Press.

        [3]Chomsky,N.1985.Knowledge of Languages:Its nature,Origin,and Use[M].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Westport,CT,USA.

        [4]Goldberg,A.E.1995.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5]Goldberg A.E.2003.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7(5):219-224.

        [6]Goldberg 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Goldberg,A.E.&R.Jackendoff.2004.The English Resultative as a Family of Constructions[J].Language,80:532-568.

        [8]Haiman,J.1994.Ritu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A].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ed.W.Pagliuca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9]Jackendoff,R.1990.Semantic Structure[M].Cambridge:The MIT Press.

        [10]Jespersen,O.1909-1949.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iple[M].London:Allen&Unwin.

        [11]Langacker R.W.1987.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ume I[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2]Langacker R.W.1991.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ume II[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3]Levin,B.1993.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M].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Levin,B.&M.Rappaport Hovav.1995.Unaccusativity:At the Syntax-Lexical Semantics Interface[M]. Cambridge:The MIT Press.

        [15]Levin,B.and M.Rappaport Hovav.2002.The Semantic Determinant of Argument Expression:A View from the English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A].The Syntax of Time[C].Eds.J.Gueron&J.Lecarme. Cambridge:MA.

        [16]Paul J.Hopper.&E.C.Traugott.2003.Grammaticalization(Second Edition)[M].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Quirk,R.,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 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18]Rappaport Hovav,M.&B.Levin.2001.An Event Structure Account of English Resultatives[J].Language 77:766-797.

        [19]Tenny,C.1994.Aspectual Roles and the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Van Valin,R.D.Jr.1990.Semantic Parameters of Split Intransitivity[J].Language 66:221-60.

        [21]Wechsler,S.1997.Resultative Predicates and Control[A].Texas Linguistic Forum 38: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Predication[C].Eds.R.Blight and M. Moosally,307-21.Austin,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22]Wittgenstein,L.1958.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trans.by G.Anscombe,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23]陳偉英.省略與省力[J].浙江大學學報,2005(6):177-183.

        [24]姜望琪.Zipf與省力原則[J].同濟大學學報,2005 (1):87-95.

        [25]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6]梁君英.構式語法的新發(fā)展:語言的概括特質——Goldberg《工作中的構式》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72-75.

        [27]石毓智.結構與意義的匹配類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5):1-6.

        [28]王怡.英語話語標記語之構式語法分析——以“I mean”為例[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8-83.

        [29]王寅.認知語言學探索[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30]嚴辰松.語言理據探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6):1-6.

        猜你喜歡
        結構式構式相似性
        一類上三角算子矩陣的相似性與酉相似性
        淺析當代中西方繪畫的相似性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0
        結構式摘要撰寫要求
        結構式摘要撰寫要求
        有機物分子式、結構式的確定
        低滲透黏土中氯離子彌散作用離心模擬相似性
        “XV的(不)是Y”構式探微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動結構式研究綜述與展望
        V4國家經濟的相似性與差異性
        “有一種X叫Y”構式的語義認知考察*——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的接口探索
        當代修辭學(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
        av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av成人精品播放| 亚洲嫩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女优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在线观看| 色窝综合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V在线毛片| 日本视频一中文有码中文| 一本久道综合在线无码人妻| 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伊人特级黄色| 五级黄高潮片90分钟视频|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丝袜长腿在线看片网站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 中文字幕人妻av四季|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黄色在线观看91| 久久精品蜜桃亚洲av高清|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无码人妻专区免费视频| 一本到亚洲av日韩av在线天堂| 俺去啦最新地址|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二区av| 日本熟妇高潮爽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 亚洲av手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