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18#柱樣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及其環(huán)境 指示意義

        2011-12-28 08:17:38龐仁松潘少明王安東
        海洋通報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研究

        龐仁松,潘少明,王安東

        (南京大學(xué) 海岸與海島開發(fā)教育部重點試驗室, 江蘇 南京 210093)

        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18#柱樣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及其環(huán)境 指示意義

        龐仁松,潘少明,王安東

        (南京大學(xué) 海岸與海島開發(fā)教育部重點試驗室, 江蘇 南京 210093)

        通過對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18#柱樣進(jìn)行137Cs和210Pb同位素測年分析,得到了柱樣站點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結(jié)果表明,近50多年來沉積速率較大,且呈現(xiàn)階段性差異:由137Cs時標(biāo)計年法得到柱樣1954—1964年的沉積速率為5.9 cm/yr,1964—2006年減小為3.36 cm/yr;沉積柱樣的210Pb剖面呈兩段分布,由此得到沉積速率120~225 cm為5.47 cm/yr,對應(yīng)于18~100 cm減小為4.58 cm/yr。對比分析兩種方法得出沉積速率開始減小的時間為1968—1972年,并且采樣點區(qū)域表層可能出現(xiàn)侵蝕現(xiàn)象,為研究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環(huán)境演變提供了依據(jù)。

        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沉積速率;粒度參數(shù);210Pb;137Cs

        沉積速率是河口海岸沉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沉積物形成的厚度,它能綜合體現(xiàn)沉積過程的特征,是確定沉積環(huán)境的定量指標(biāo)。長期平均的河口海岸區(qū)的沉積速率反映了河口海岸地質(zhì)歷史的形成和發(fā)育,而短期的平均沉積速率可以反映本區(qū)現(xiàn)代沉積動力以及水體與沉積物的交換過程[1]。確定沉積速率對揭示區(qū)域和全球環(huán)境變化、提取沉積記錄的環(huán)境信息、了解整個流域侵蝕與入海泥沙沉積的關(guān)系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現(xiàn)代河口海岸沉積速率的研究方法較多,在百年時間尺度上,應(yīng)用較為廣泛的有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b計年法和人工散落核素137Cs時標(biāo)法。210Pb的半衰期為22.3年,最早見于20世紀(jì)60年代對冰雪年齡的測定[2],現(xiàn)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海洋、湖泊、海岸、河口沉積速率的研究[3-6]。通過沉積柱樣中210Pb的測定,計算沉積速率,可以反演現(xiàn)代沉積過程,得到沉積環(huán)境變化的信息。137Cs是20世紀(jì)大氣層核試驗產(chǎn)生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為30.2年,可以有效地標(biāo)定近百年來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自從20世紀(jì)60年代以來,137Cs被廣泛用于測定水庫、湖泊、濕地、海岸等多種沉積環(huán)境下的沉積速率,同時也被用于定量揭示土壤侵蝕、物質(zhì)輸送和沉降過程[7-11]。

        前人對于長江口水下三角洲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采用了多種方法進(jìn)行研究,包括河流輸沙法[12,13],歷史海圖對比法[14,15],放射性同位素測量方法[15-17]。近二十年來長江入海泥沙量顯著減少,水下三角洲的整體堆積速率已明顯趨緩,局部出現(xiàn)侵蝕現(xiàn)象[16-18]。研究沉積速率變化的時間對于研究沉積速率變化的影響因素有著重要意義,可為研究河口三角洲海岸侵蝕和地貌演化問題提供時間依據(jù)。本文采用137Cs、210Pb放射性同位素計年法得到沉積柱樣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通過對比兩種方法的結(jié)果,結(jié)合對沉積物粒度特征的研究,得到了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沉積速率發(fā)生變化的時間,可為研究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環(huán)境演變提供依據(jù)。

        1 區(qū)域概況

        長江口外流系由長江沖淡水、臺灣暖流、黃海沿岸流和東海沿岸流組成。長江口在平面上呈現(xiàn)三級分汊,四口分流的格局,一級分汊自徐六涇被崇明島分為南北兩支。二級分汊是南支在吳淞口以下又為長興、橫沙兩島分隔為南北兩港。三級分汊表現(xiàn)為南港又為九段沙分隔為南槽和北槽[12,19-21]。長江巨量入海泥沙受到長江沖淡水的影響和臺灣暖流的阻隔作用,基本滯留在123 °15 ′E以西的內(nèi)陸架,受科氏力作用主要向東南方向運移、沉積[22-24]。其中,約有40%堆積在南、北港的口門附近,約有30%沉積在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30%左右隨沿岸流在閩浙沿岸泥質(zhì)區(qū)沉積[22]。

        長江口北槽攔門沙灘頂自然水深6 m,通海航道受攔門沙的制約嚴(yán)重影響了長江作為“黃金水道”作用的發(fā)揮和進(jìn)出上海港的船舶[25]。為提高長江口通海航道水深,在1998年和2002年分別實施了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和二期工程,工程位置位于南港北槽。

        2 材料和方法

        2.1 樣品采集

        在2006年11月使用重力取樣器在長江口南槽口門外20 m等深線附近采集了18#沉積物柱狀樣(31.016 761 °N,122.620 184 °E),柱樣長度為233 cm,柱狀樣位置見圖1。與前人研究相比,18#柱樣位于泥質(zhì)區(qū)中心,基本可以代表研究區(qū)域的沉積趨勢。

        將柱樣運回實驗室,在室內(nèi)將柱樣從中間剖開,對其進(jìn)行了詳細(xì)描述、拍照記錄,并以2 cm間隔分樣,放入聚乙烯自封袋中,分別進(jìn)行粒度分析和210Pb、137Cs分析。實驗在南京大學(xué)海岸與海島開發(f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完成。

        圖 1 長江口柱狀樣采樣站位圖Fig.1 Location of the sampling cor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2.2 樣品分析

        2.2.1 粒度分析 每個樣品取0.5 g左右放入燒杯中,依次加入適量蒸餾水、10 %的過氧化氫和10 %的鹽酸以去除其中的有機(jī)質(zhì)和無機(jī)碳。加入[NaPO3]6分散劑,靜置12 h,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后使用英國Malvern公司的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儀進(jìn)行粒度測量(儀器測量范圍為0.02~2 000 μm,重復(fù)測量的誤差< 3%),獲得樣品的粒度分布數(shù)據(jù)后,采用矩法公式[26-28]計算粒度參數(shù)。2.2.2137Cs和210Pb比度測試 取部分樣品放在烘箱中以60 ℃的溫度烘干,將已烘干的樣品研磨攪勻后,利用Po-α法對其進(jìn)行210Pb分析[29],儀器為低本底的α譜儀( 576A Alpha Spectrometer,美國EG&G公司生產(chǎn))。取重量約為40 g的粉狀干樣,放入特制的測試樣品盒密封。放射性核素137Cs分析采用γ譜儀直接測量的方法,137Cs的含量用其661.62 keVγ射線的全能峰面積計算。儀器為美國ORTEC公司生產(chǎn)的GMX30P-A 高純Ge同軸探測器,探測器位于老鉛制成的鉛室中,用鉛室屏蔽后,本底比無鉛室時小10倍。137Cs標(biāo)準(zhǔn)源由加拿大貝德福海洋研究所提供,放射性比活度為806.2 Bq/kg(標(biāo)準(zhǔn)源參考時間為2009年9月1日),重65.4 g。測量時間為72 000 s,并且使用IAEA2327標(biāo)樣進(jìn)行了比對校正。

        2.3 數(shù)據(jù)處理

        2.3.1210Pb測年方法 沉積物中的210Pb總放射性強(qiáng)度可以表示為

        F為210Pb的沉積通量[dpm/(cm2·yr)],ω為沉積物的沉積通量[g/(cm2·yr)];A(補(bǔ)償)為沉積物中226Ra衰變產(chǎn)生的210Pb放射性強(qiáng)度;λ=0.03114/yr為210Pb的衰變常數(shù)。

        為了抵消掉孔隙度隨深度變化對210Pb的垂直分布的影響,引入質(zhì)量深度

        從m與In[A總-A補(bǔ)償]的關(guān)系曲線上即可求出ω、F,那么沉積速率可以表示為:

        式中R為沉積速率;ω為沉積物的沉積通量(g/(cm2·yr));ρ為沉積物的體密度(g/cm3)柱狀樣的過剩210Pb總量為:

        式中I為過剩210Pb總量( dpm/cm2);F為210Pb沉降通量(dpm/(cm2·yr))。

        2.3.2137Cs計年方法 根據(jù)137Cs時標(biāo)法計算沉積速率首先要確定137Cs蓄積峰值對應(yīng)的時標(biāo)年份,在長江口地區(qū),137Cs主要來源于大氣沉降和流域輸入、聚集。由于長江口地區(qū)沒有完整的137Cs大氣沉降通量記錄,所以需要利用其它地區(qū)已知的大氣沉降信息來推算本研究區(qū)的大氣沉降情況。東京氣象研究所自1957年4月起對大氣沉降的放射性核素137Cs的沉降通量進(jìn)行測定。長江口(31°N)與東京地區(qū)(35°N)同位于30~40°N的副熱帶高氣壓帶之內(nèi),因此其137Cs在大氣中沉降的趨勢大致是相同的,可以通過模型由東京地區(qū)的137Cs沉降通量計算長江口的137Cs沉降通量。

        王安東[30]曾建立過一個模型,長江口地區(qū)各年份的137Cs大氣沉降通量可以表示為:

        式中,Dy為長江口經(jīng)衰變校正后某年份137Cs大氣沉降通量(Bq/m2),Py為該年份長江口降水量(m),Pt為該年份東京降水量(m),Dt為該年份東京經(jīng)衰變校正后的137Cs沉降通量(Bq/m2)。

        在文獻(xiàn)中可以查到長江口(由上海降雨量代替)[31,32],東京[33]兩地各年份的年度降雨量(圖2)。根據(jù)東京地區(qū)1957年到2005年的大氣沉降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沉降通量[33],代入公式(6)就可以得到長江口地區(qū)對應(yīng)年份的137Cs大氣沉降通量值(圖3)。

        長江流域處于亞熱帶季風(fēng)區(qū),流域走向平行于緯線,橫貫中國的東南部,其南北平均跨度為2~3個緯度,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qū)深受東南季風(fēng)的影響,僅在藏南和云貴高原部分地區(qū)受西南季風(fēng)的影響[34],因此長江流域內(nèi)的大部分地區(qū)的137Cs沉降背景值應(yīng)該是相差不大的,可以認(rèn)為不會影響長江口的137Cs蓄積峰的位置。

        圖 2 1958—1980年東京、上海兩地平均降雨量Fig.2 Annual rainfall at Tokyo and Shanghai during the period 1958–1980

        圖 3 1958—2005年東京與長江口附近137Cs年度平均沉降通量Fig.3 Annual 137Cs deposition (Bq/m2) at Tokyo and Changjiang Estuary during the period 1958–2005

        典型的137Cs垂向分布中1954年的沉積層位是137Cs出現(xiàn)的起始層位[35,36],隨后幾年137Cs的沉降通量逐漸增大,1963年137Cs沉降出現(xiàn)最大峰值(圖3),考慮到137Cs從沉降到被沉積物吸附所用的時間,一般選取1964年作為沉積物剖面中最大蓄積峰值的時標(biāo)年[37]。1959年出現(xiàn)一個較明顯的次級峰,可以作為時標(biāo)年。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對東亞地區(qū)影響不大,沉降量僅為1963年的10%,因此應(yīng)用1986年作為時標(biāo)年需要謹(jǐn)慎考慮。通常利用1954年、1959年、1964年作為時標(biāo)年來計算沉積速率。

        沉積速率可以表示為:

        式中,D1,D2分別為時標(biāo)年T1,T2對應(yīng)的柱樣深度。

        3 結(jié)果與討論

        3.1 210Pb剖面與計年

        用210Pb方法估算沉積速率要求210Pb放射性比度沿深度呈指數(shù)衰減,因此,所選取的樣品必須滿足3個條件:1.沉積物按時間順序堆積,并且沉積速率大致恒定;2.處于穩(wěn)定的沉積環(huán)境中,地層不發(fā)生后期擾動;3.被沉積物顆粒吸附的210Pb不發(fā)生后期化學(xué)遷移[38,39]。

        根據(jù)18#柱樣210Pbex的分布特征(圖2a)可以將柱樣的210Pbex垂直剖面分為3段:0~18 cm、18~100 cm、100~225 cm。0~18 cm為混合區(qū),210Pb放射性比度比較紊亂;18~100 cm存在很好的指數(shù)衰變,根據(jù)實測數(shù)據(jù),用指數(shù)曲線y =ae-bx擬合后得到210Pbex比活度與深度的擬合曲線為y=1.7466e?0.00679x,R2=0.87,由此計算得到沉積物的沉積速率為4.58 cm/yr;120~225 cm段沉積速率明顯與上段不同,用指數(shù)曲線y =ae-bx擬合后得到y(tǒng)=2.2841e-0.00569x,R2=0.35,由此計算得到沉積速率為5.47 cm/yr。

        圖 4 沉積物柱樣210 Pbex(a)和137Cs(b)放射性比度垂直分布剖面Fig.4 Vertical profiles of 210 Pbex (a)and 137Cs(b) radioactivity in the sediment cores

        3.2 137Cs垂直分布與計年

        137Cs垂直分布剖面(圖4b)位于140~142 cm處出現(xiàn)了一個清晰的最大蓄積峰,最大蓄積峰值為19.55±1.33 Bq/kg。前人[8,16,17]測得東海陸架137Cs剖面中的最大比活度為2.17~15 Bq/kg,對比發(fā)現(xiàn)本研究柱樣最大值與前人測量最大值相當(dāng),所以實驗結(jié)果是可靠的。有研究表明[37],當(dāng)沉積速率大于1 cm/yr時,137Cs剖面中最大蓄積峰值出現(xiàn)在1964年,1963年的蓄積峰稍許低些與1964年的蓄積峰共同形成一個清晰明顯的最大蓄積峰,因此有理由相信柱樣137Cs剖面的最大蓄積峰對應(yīng)于1964年。

        利用1954年和1964年作為時標(biāo)年來計算研究區(qū)域的沉積速率,結(jié)果見表1。

        表 1 137Cs計年方法測得的沉積速率Tab.1 Sedimentation rate derived from 137Cs analysis

        3.3 210Pbex法與137Cs法對比

        放射性同位素210Pb和137Cs在沉降時,主要為粘土礦物所吸附[11],因此需要考慮各層位沉積組分的變化情況。柱樣以黃灰色、灰黑色粘土質(zhì)粉砂為主,局部有薄層細(xì)沙夾層。柱狀樣沉積物粒度指標(biāo)表明,沉積物分選較差,且表層為極正偏,同時上部沉積物峰態(tài)較下部寬。沉積物組分以粉砂為主,其次是粘土,砂的含量極少,并且不含礫石(見圖5)。樣品平均粒徑在6.158~7.775 φ之間,粉砂含量在58.71%~79.71%之間,粘土含量在16.75%~ 36.86%之間。根據(jù)矩法計算得到的柱樣分選系數(shù),偏度和峰態(tài)的變化范圍分別為1.367~2.712、0.561~2.798、1.788~3.696。

        圖 5 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垂向變化Fig.5 Vertical profiles of the grain-size parameter

        由沉積物粒度分析可知,柱樣沉積物以粘土質(zhì)粉砂為主,絕大多數(shù)層位砂含量在5%以下,并且各組分的含量差別不大,說明樣品粒度參數(shù)對本實驗中210Pb、137Cs比活度的測定影響有限。由210Pbex和137Cs兩種計年方法所得沉積速率存在一定的差異(見表2)。在18~120 cm段,210Pbex法得到的速率比137Cs法要大,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在此區(qū)域出現(xiàn)了侵蝕現(xiàn)象,表層時間并不對應(yīng)于采樣時間,但是應(yīng)用137Cs計算沉積速率的時候仍然按照采樣時間計算造成137Cs計算結(jié)果偏小。210Pbex在0~18 cm呈倒序分布,由于沒有發(fā)現(xiàn)生物擾動痕跡,因此混合層中210Pb放射性比度倒置分布可能是由于柱樣附近區(qū)域出現(xiàn)從上向下的侵蝕過程,而這些侵蝕物又依次覆蓋在柱樣原始表層的上部,從而形成柱樣表層的210Pb放射性比度倒置分布[40],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研究區(qū)域表層可能出現(xiàn)了侵蝕現(xiàn)象。長江口在1998—2002年分別實施一、二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杜景龍等[41]研究發(fā)現(xiàn)九段沙東側(cè)水下三角洲淤積速率持續(xù)降低并底端發(fā)生沖刷,所以這會導(dǎo)致137Cs計算結(jié)果偏小。同時,應(yīng)用210Pb測年只有在沉積物樣品完全未受擾動的情況下才能真實地反應(yīng)研究區(qū)的沉積速率,因此受本研究區(qū)內(nèi)多動力環(huán)境的影響,這也可能導(dǎo)致210Pbex法比137Cs法測得的結(jié)果偏大。

        表2 18#柱樣210Pbex、137Cs計年結(jié)果對比Tab.2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210Pbex and 137Cs analysis

        137Cs在海水中主要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具有較高的溶解度,137Cs進(jìn)入海洋沉積物后,由于潮流、波浪的擾動作用,137Cs解吸作用顯著,造成了137Cs的再遷移和重新分布[42,43],使137Cs出現(xiàn)在比預(yù)期值更深的層段。朱立平[44]等在對西昆侖山南紅山湖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137Cs具有向下垂直遷移的現(xiàn)象。因此,可能是由于137Cs的向下垂直遷移的現(xiàn)象導(dǎo)致了1954年對應(yīng)層位比實際層位要深,這樣使計算的沉積速率偏大。210Pbex在140~200 cm分布不規(guī)律,隨深度波動很大,這說明較強(qiáng)的水動力環(huán)境使得沉積物改造頻繁,一定厚度內(nèi)的沉積物發(fā)生了混合作用,這種作用也加強(qiáng)了137Cs的再遷移和重新分布。所以導(dǎo)致了140~200 cm段210Pbex法得到的速率比137Cs法略小。

        3.4 環(huán)境指示意義

        由于本研究柱狀樣接近水下三角洲泥質(zhì)區(qū)的前緣,距長江口水下三角洲的泥質(zhì)沉積物堆積中心(122°15′E—122°30′E)[40]較近,因此柱狀樣的沉積速率較高,137Cs法測得平均速率為3.77 cm/yr,210Pbex法測得速率為4.58~5.47 cm/yr。DeMasterDJ[16]測得的長江水下三角洲G8000站為3.5 cm/yr,G8004 站沉積速率為5.4 cm/yr,G8005站為3.1 cm/yr,3個站位的平均沉積速率為4.0 cm/yr(見表3)。張瑞等[40]研究得到長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質(zhì)沉積區(qū)平均沉積速率介于1.36~4.11 cm/yr之間,沉積物積物堆積中心平均沉積速率為3.51 cm/yr。因此,諸多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泥質(zhì)區(qū)的沉積速率較高。

        210Pbex和137Cs計年方法得到的沉積速率略有差異,但是沉積速率減小的趨勢是相同的。210Pbex法顯示沉積速率由5.47 cm/yr減小到4.58 cm/yr,137Cs法顯示沉積速率由5.9 cm/yr減小到3.36 cm/yr。通過柱樣137Cs分布剖面可知柱樣的141 cm處對應(yīng)于1964年,柱樣的210Pbex剖面顯示在100~120 cm處沉積速率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那么我們根據(jù)210Pbex計年法得到的沉積速率(5.47 cm/yr)推算從1964年開始到沉積速率發(fā)生變化經(jīng)了4-8年,所以得到沉積速率開始變化的時間為1968—1972年。

        表 3 210Pb測年分析得到的沉積速率Tab.3 Sedimentation rates derived from 210Pb analysis in the study area

        圖 6 大通水文站年際輸沙量變化(據(jù)大通水文站)Fig .6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change of Datong Hydrological Station(From Datong Hydrological Station)

        泥質(zhì)區(qū)沉積物主要來自我國內(nèi)陸,由長江挾帶泥沙至河口,在流速減緩、水流分散、咸淡水交換的介質(zhì)環(huán)境下,在長江口由內(nèi)向外,沉積物由粗到細(xì)進(jìn)行沉積分異[45]。由于長江入海泥沙貢獻(xiàn)了大部分的泥質(zhì)區(qū)沉積物,因此沉積速率的減小與入海泥沙的減少有著重要關(guān)系。

        近50年來人類活動對長江入海泥沙的影響巨大,1968年漢江中游丹江口水庫開始對入海輸沙量產(chǎn)生影響,由于大量粗顆粒的泥沙沉積于水庫底,導(dǎo)致入海泥沙粒度在一段時間內(nèi)減小。上個世紀(jì)80年代中后期又修建了大量的水庫,1985年長江葛洲壩水庫對入海輸沙量影響開始[46],流域內(nèi)眾多的水利設(shè)施使得長江入海徑流含沙量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由大通水文站的年際含沙量變化(圖6)趨勢可以看出,在20世紀(jì)60年代末含沙量開始減小,到80年代中后期減小的趨勢更大,截止到2004年含沙量減小為60年代的20%~25%。本研究發(fā)現(xiàn)210Pbex測年沉積速率發(fā)生變化的年份與含沙量開始減小的年份基本對應(yīng),這有利地支持了長江入海泥沙量的減少可能是導(dǎo)致泥質(zhì)區(qū)沉積速率減小的主要影響因素的觀點。由210Pbex剖面計算的沉積速率變化趨勢與含沙量的減小趨勢并不完全相同,這說明長江來沙量并不是影響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沉積速率的唯一因素,也可能與港槽分水分沙比改變引起的沉積動力環(huán)境變化有關(guān),需做進(jìn)一步分析探討。

        4 結(jié) 論

        (1)18#柱樣137Cs剖面存在清晰的最大蓄積峰,蓄積峰值為19.55±1.33 Bq/kg,137Cs最大蓄積峰應(yīng)該與1964的137Cs散落沉降相對應(yīng)。

        (2)泥質(zhì)區(qū)沉積速率較高,且呈現(xiàn)階段性差異。運用時標(biāo)定年法分析137Cs放射性活度剖面得出,1954—1964年為5.9 cm/yr,1964~表層(假設(shè)為2006年)為3.36 cm/yr,平均沉積速率為3.85 cm/yr。210Pb計年法測定233~100 cm的沉積速率為 5.47 cm/yr,100 cm~表層的沉積速率為4.58 cm/yr。沉積速率減小,且表層已遭受侵蝕,長江入海泥沙量的減少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也可能與港槽分水分沙改變引起的沉積動力環(huán)境變化有關(guān),需做進(jìn)一步分析探討。

        (3)對比兩種研究方法得出沉積速率開始減小的時間為1968—1972年,可為研究河口三角洲海岸侵蝕和地貌演化問題提供時間依據(jù)。

        致謝:南京大學(xué)張瑞、丁燕峰參加野外調(diào)查與取樣工作,張瑞、王安東為文章修改提供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1]王永紅, 沈煥庭.河口海岸環(huán)境沉積速率研究方法 [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jì)地質(zhì), 2002, 22(2): 115-120.

        [2]范德江, 楊作升, 郭志剛.中國陸架210Pb 測年應(yīng)用現(xiàn)狀與思考[J].地球科學(xué)進(jìn)展, 2000, 15(3): 297-302.

        [3]萬國江.現(xiàn)代沉積的210Pb計年 [J].第四紀(jì)研究, 1997(3): 230-239.

        [4]胥思勤, 萬國江.云南省程?,F(xiàn)代沉積物中137Cs、210Pb的分布及計年研究 [J].地質(zhì)地球化學(xué), 2001, 29(4): 28-31.

        [5]潘少明, 施曉東.海南島三亞港現(xiàn)代沉積速率的研究 [J].海洋與湖泊, 1995, 26(2): 132-137.

        [6]錢江初.長江口鄰近陸架210Pb的地球化學(xué)特征 [J].沉積學(xué)報, 1985, 3(4): 31-44.

        [7]Su C, Huh C.210Pb,137Cs and239,240Pu in East China Sea sediments sources, pathways and budgets of sediments and radionuclides [J].Marine Geology, 2002(183): 163-178.

        [8]夏小明, 謝欽春, 李炎, 等.東海沿岸海底沉積物中的137Cs、210Pb分布及其沉積環(huán)境解釋 [J].東海海洋, 1999, 17(1): 20-27.

        [9]張燕, 潘少明, 彭補(bǔ)拙.用137Cs計年法確定湖泊沉積物沉積速率研究進(jìn)展 [J].地球科學(xué)進(jìn)展, 2006, 20(6): 671-678.

        [10]潘少明, 朱大奎, 李炎, 等.河口港灣沉積物中的137Cs剖面及其沉積學(xué)意義 [J].沉積學(xué)報, 1997, 15(4): 67-71.

        [11]王金磊, 濮勵杰, 金平華, 等.137Cs法應(yīng)用于流域土壤侵蝕初步研究—以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縣西苕溪為例 [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 2003, 39(6): 697-986.

        [12]陳吉余, 虞志英, 惲才興.長江河口動力過程和地貌演變 [M].上海: 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1988: 1-18.

        [13]Yang S, Zhao Q, Belkin I M.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sediment load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J].Journal of Hydrology, 2002, 263: 56-71.

        [14]李從先, 王平, 范代讀, 等.潮汐沉積率與沉積間斷 [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jì)地質(zhì), 1999, 19(2) :11-18.

        [15]Wei T, Chen Z, Duan L, et al.Sedimentation rates in relation to sedimentary processe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China [J].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7, 71: 37-46.

        [16]Demaster D J, Mckee B A, Nittrouer C A, et al.Rates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and particle reworking based on radiochemical measurements from continental shelf deposi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J].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1985, 4(1-2): 143-158.

        [17]夏小明, 楊輝, 李炎, 等.長江口-杭州灣毗連海區(qū)的現(xiàn)代沉積速率 [J].沉積學(xué)報, 2004, 22(1) : 130-135.

        [18]段凌云, 王張華, 李茂田, 等.長江口沉積物210Pb分布及沉積環(huán)境解釋 [J].沉積學(xué)報, 2005, 23(3) : 14-522.

        [19]惲才興.長江河口近期演變基本規(guī)律 [M].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4: 1-47.

        [20]黃勝.長江河口演變特征 [J].泥沙研究, 1986(4): 1-11.

        [21]陳吉余, 王寶燦, 虞志英.中國海岸發(fā)育過程和演變規(guī)律 [M].上海: 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 1989: 1-17.

        [22]Milliman J D, Huang-Ting S, Zuo-Sheng Y, et al.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river sedimen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J].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1985, 4(1-2): 37-45.

        [23]曹沛奎, 嚴(yán)肅莊.長江口懸沙鋒及其對物質(zhì)輸移的影響 [J].華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1996(1): 85-94.

        [24]郭志剛, 楊作升, 曲艷慧, 等.東海陸架泥質(zhì)區(qū)沉積地球化學(xué)比較研究 [J].沉積學(xué)報, 2000(2): 284-289.

        [25]劉杰, 陳吉余, 樂嘉海, 等.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實施后北槽沖淤分析 [J].泥沙研究, 2004(5): 15-22.

        [26]張瑞, 汪亞平, 高建華, 等.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垂向沉積結(jié)構(gòu)及其環(huán)境指示意義 [J].海洋學(xué)報, 2008, 30(2): 80-91.

        [27]黃思靜.用EXCEL計算沉積物粒度分布參數(shù) [J].成都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 1999(2): 98-100.

        [28]賈建軍, 高抒, 薛允傳.圖解法與矩法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的對比[J].海洋與湖沼, 2002, 33(6): 577-582.

        [29]Flynn W W.The determination of low levels of polonium-210 in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J].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68, 43: 221-227.

        [30]王安東.長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最大蓄積峰的分布特征 [D].南京: 南京大學(xué), 2010.

        [31]周麗英, 楊凱.上海降水百年變化趨勢及其城郊的差異 [J].地理學(xué)報, 2001(4) :467-476.

        [32]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統(tǒng)計年鑒 [M].上海: 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 1981-2008..

        [33]Hirose K, Igarashi Y, Aoyama M.Analysis of the 50-year records of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long-lived radionuclides in Japan [J].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8, 66(11): 1 675-1 678.

        [34]張瑞, 潘少明, 汪亞平, 等.長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學(xué)分布特征 [J].第四紀(jì)研究, 2008, 28(4): 629-639.

        [35]Ritchie J C, Mchenry J R.A 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for Measuring Recent Rates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J].Journal of the America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85, 21(1): 99-104.

        [36]Walling D E, He Q.Use of fallout137Cs in investigations of overbank sediment deposition on river floodplains [J].CATENA, 1997, 29(3-4): 263-282.

        [37]Schaffnera L C, Diaza R J, Olsenb C R, et al.Fau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processes in the James River estuary, Virginia [J].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987, 25(2): 211-226.

        [38]汪亞平, 高抒.膠州灣沉積速率:多種分析方法的對比 [J].第四紀(jì)研究, 2007(5) :787-796.

        [39]錢江初.210Pb測定沉積速率的誤差及校正 [J].東海海洋, 1987(3) :29-34.

        [40]張瑞, 潘少明, 汪亞平, 等.長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積速率 [J].沉積學(xué)報, 2009, 27(4): 704-713.

        [41]杜景龍, 楊世倫, 張文祥, 等.長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對九段沙沖淤影響研究 [J].海洋工程, 2005(3): 78-83.

        [42]李樹慶.中國近海放射性水平 [M].海洋出版社, 1987: 163-169.

        [43]Simpson.Man-made radionuclides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Hudson River Estuary [J].Science, 1976, 194 (4261): 179-183.

        [44]朱立平, 陳玲, 李炳元, 等.西昆侖山南紅山湖沉積反映的過去150年湖區(qū)環(huán)境變化 [J].中國科學(xué), 2001, 31(7): 601-607.

        [45]王寶永.東海近岸現(xiàn)代沉積的動力特征 [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jì)地質(zhì), 1983, 3(1): 37-46.

        [46]楊作升, 陳曉輝.百年來長江口泥質(zhì)區(qū)高分辨率沉積粒度變化及影響因素探討 [J].第四紀(jì)研究, 2007, 27(5): 690-699.

        Modern sedimentation rat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evolutions of the 18#core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

        PANG Ren-song, PAN Shao-ming, WANG 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oast and Island Develop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The 18#core collected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s analyzed for137Cs and210Pb Radioisotope measure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dimentation rate in recent 50 years was large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some distinct stages: sedimentation rate calculated from137Cs method was 5.9 cm/yr during 1954-1964, while reduced to 3.36 cm/yr during 1964-2006.Two parts of the graph showed a good exponential decay in the210Pb profile of the 18#core.Sedimentation rate is 5.47 cm/yr during 120~225 cm, and corresponds to 4.58 cm/yr during 18~100 cm.It can be found that erosion occurs in this area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maybe, and sedimentation rate decreases from 1968-1972.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study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ation rate; grain size parameters;210Pb;137Cs;

        P736.22+1

        A

        1001-6932(2011)03-0294-08

        2010-09-19 ;收修改稿日期:2011-03-15

        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項目(2002CB412401)。

        龐仁松 ( 1986- ),男,碩士,主要從事海洋地質(zhì)學(xué)研究。電子郵箱:prsgl@126.com。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guān)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guān)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guān)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国产成人亚洲合色婷婷|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高清内射视频|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l|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日韩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伦精品免费|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熟女精品国50| 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久视频国内精品999| 风韵丰满妇啪啪区老老熟女杏吧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不卡|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 日本av一级片免费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 九九视频免费| 成人偷拍自拍在线视频| 日韩亚洲中文有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 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男女男在线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综合|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按摩|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女女同性黄网在线观看| av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а中文在线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