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芻論國際共運史上關于“修正主義”的兩次論爭

        2011-12-24 21:17:25鄭璐
        理論導刊 2011年3期
        關鍵詞:列寧

        鄭璐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710068)

        芻論國際共運史上關于“修正主義”的兩次論爭

        鄭璐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710068)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60年代,由于種種原因,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曾出現(xiàn)關于“修正主義”的兩次大的論爭。實事求是地分析相關歷史,啟示我們:社會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變化,應堅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尊重各國、各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的經(jīng)驗和選擇,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馬克思主義;“修正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事求是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60年代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由于各國的具體實際存在差異等原因,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關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是否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暴力革命學說的爭論,持否定觀點的一方被稱之為“修正主義”,并受到堅持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理論者的尖銳批判。本文擬對這樁歷史問題進行分析,期望能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

        一、第二國際內部對“修正主義”的論爭

        1.恩格斯的晚年反思提出無產階級利用普選權進行和平斗爭并取得勝利的可能性。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共同發(fā)表的《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而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彼麄冋J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互相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倍鴮τ诖頍o產階級利益的共產黨人,其理論就是“消滅私有制”,目的是“使無產階級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而實現(xiàn)這些,“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盵1]可以看出,馬、恩早年對于無產階級運動是主張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來取得勝利。

        1895年3月6日,當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再版之際,恩格斯專門為此寫了一篇導言,文中結合國際無產階級運動數(shù)十年來的發(fā)展變化和實踐經(jīng)驗,對其早年的觀點進行了反思:“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jīng)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做的還要更多:它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誤,并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條件。1848年的斗爭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經(jīng)陳舊了,這一點是值得在這里較仔細地加以研究的?!盵2]595-597特別是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在具體的斗爭過程中應審時度勢,在資產階級力量強大的背景下學會利用合法手段進行斗爭?!坝捎谶@樣有成效地利用普選權,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斗爭方式就開始被采用,并且迅速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結果,資產階級和政府害怕工人政黨的合法活動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動,害怕選舉成就更甚于害怕起義成就……世界歷史的諷刺把一切都顛倒過來了。我們是‘革命者’,‘顛覆者’,但我們采用合法手段卻比采用不合法手段或采用變革辦法要獲得多得多的成就?!盵2]602-609

        在寫下這篇導言后不久,恩格斯逝世。因此,這篇導言可以被看作是他對國際無產階級運動斗爭方式的最后意見。他指出當時的無產階級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很難一次性完成社會改造,而利用資本主義制度現(xiàn)有條件下的普選權來進行和平斗爭,也有可能逐步完成社會變革,所以無產階級應該結合自身實際,靈活地掌握斗爭策略,不局限于暴力革命的傳統(tǒng)思維。這一思路是恩格斯對國際無產階級運動斗爭策略的最后貢獻。

        2.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修正。作為恩格斯指定的遺囑執(zhí)行人之一的伯恩施坦,在英國目睹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社會發(fā)展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產生了懷疑,在與當時英國的社會主義“費邊主義”進行接觸后,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極端性,主張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揚棄”。1899年,伯恩施坦在其著作《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中,按照自己的觀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全面的“修正”。針對馬克思主義將階級斗爭視為社會發(fā)展動力的觀點,他說:“我并不認為對立面的斗爭是一切發(fā)展的動力,相似的力量的合作也是發(fā)展的一個巨大動力,”進一步提出了階級合作的觀點。[3]他主張無產階級應放棄暴力革命的方式,采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的“合法手段”來為自身進行斗爭。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和以往的一切社會制度不同,不像它們要靠暴力來摧毀才能建成一個新的社會制度;它自身具有自我更生的能力。只要社會民主黨人通過積極地組織和行動來繼續(xù)發(fā)展它,就可以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盵3]這就是伯恩施坦提出的關于“資本主義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觀點。

        聯(lián)系前文可以看出,伯恩施坦的觀點與恩格斯晚年反思做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而且伯恩施坦在繼承恩格斯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資本主義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觀點,主張完全放棄暴力革命,也被視作對馬克思主義的明顯“修正”。

        3.列寧對伯恩施坦觀點的批判。伯恩施坦的觀點在第二國際內部引起了激烈的辯論,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無產階級對其予以了系統(tǒng)而尖銳的批判。伯恩施坦提出的放棄暴力革命,利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的“合法手段”來為自身進行斗爭的觀點被列寧看作是“自由資產階級的觀點體系”。他認為“十九世紀后半期的全部歐洲史和二十世紀初期的全部俄國革命史,都很清楚地表明這種觀點是多么的荒謬……議會制度并沒有消除最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作為階級壓迫機關的本質,而是暴露這種本質?!盵4]6因為“議會制度有助于教育和組織比先前積極參加政治事變的人多得多的廣大居民群眾”,但它“并不能以此促使危機和政治革命歸于消滅,而是在這種政治革命發(fā)生時使國內戰(zhàn)爭最高限度的尖銳化”。[4]6

        列寧認為修正主義的實質在于“臨時應付,遷就眼前的事實,遷就微小的政治變動,忘記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忘記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整個資本主義演變的基本特點,為謀取實際的或可以設想的一時的利益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盵4]6最后,列寧預言同修正主義者策略分歧必將在工人運動中導致分裂,“因為無產階級革命將使一切爭論問題尖銳化,……將迫使我們在斗爭激烈的時候分清朋友和敵人,拋開壞的同盟者。”[4]6

        歷史證明了列寧預言的正確,由于伯恩施坦的觀點在第二國際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多數(shù)政黨都接受其理論,被列寧視為“修正主義者”的派別逐漸占據(jù)了第二國際的組織領導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1919年恢復活動的第二國際已完全轉變?yōu)樾麚P改良主義的組織,這被堅持無產階級革命原則的列寧等人看作是第二國際的“宣告破產”。于是,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之后,列寧選擇了另起爐灶來繼續(xù)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1919年3月,他領導創(chuàng)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lián)合組織“共產國際”(也稱“第三國際”)在莫斯科成立,繼續(xù)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號召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采用革命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雙方以分道揚鑣的方式結束了理論上分歧的爭論,并從此走向對抗。

        二、20世紀50、60年代中蘇關于“修正主義”的爭論

        如果說列寧對“修正主義”的批判因時間久遠而未能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腦海中留有清晰印象的話,那么上世紀60年代初期對“蘇聯(lián)修正主義”的批判則令今日年長的國人記憶深刻。究竟是何原因造成曾經(jīng)親如兄弟的中蘇兩黨關系惡化,反目成仇?這一切還要從蘇共“二十大”說起。

        1.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提出“三和”政策。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赫魯曉夫在這次大會的總結報告中提出了“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和平競賽”的外交政策和方針。這是基于“二戰(zhàn)”結束后社會主義已從一國范圍發(fā)展成為全世界多個國家組成的強大陣營,已具備了與資本主義分庭抗禮的力量。加之核武器的出現(xiàn),使得未來世界“不是和平共處,就是歷史上最具有毀滅性的戰(zhàn)爭”,“沒有第三條道路”。因此,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個不同制度和平共處的問題就值得雙方思考。報告在談及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方式時,提出不應“把暴力和內戰(zhàn)看作是改造社會的唯一途徑”,認為在資產階級實力薄弱的國家,工人階級可以團結其他愛國力量通過議會斗爭來取得政權。赫魯曉夫提出的“三和”外交路線在蘇共“二十大”通過的決議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被作為蘇聯(lián)外交政策的總路線予以貫徹執(zhí)行。

        2.中共對“三和”政策的質疑。1957年10月29日,毛澤東在訪蘇之前與蘇聯(lián)駐華大使尤金談話時明確表示,他希望赫魯曉夫能夠修正在蘇共“二十大”上所提出的“和平過渡”的觀點。毛澤東認為對于奪取政權問題,還是提“兩種可能性”,即做兩手準備比較好。一是盡量爭取和平過渡,二是準備暴力革命。前者是為了便利爭取群眾,不給資產階級攻擊共產黨人的借口,是策略性質的口號;后者則是戰(zhàn)略問題,因為到了奪取政權的時候,根據(jù)階級斗爭的規(guī)律,不能設想資產階級不使用暴力。[5]在莫斯科會議上,毛澤東勸說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中央應堅持列寧的暴力革命學說。經(jīng)過赫魯曉夫的解釋和中蘇雙方的反復討論,在這次會議結束時通過的宣言中談及“和平過渡”問題時肯定地指出存在著兩種可能性,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除了應當爭取議會中的穩(wěn)定多數(shù),也要開展議會外廣泛的群眾斗爭,摧毀反動勢力的反抗。問題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予以解決。

        3.中蘇關系惡化,中共對“三和”政策的定性和批判。然而進入1958年后,由于在“共同艦隊”問題、“大躍進”運動以及對美政策上的不同觀點和做法,中蘇關系漸起裂痕并不斷惡化,直至1960年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停止援助,兩者關系處于破裂崩潰的邊緣。1961年,當蘇共“二十二大”作出將斯大林遺體遷出列寧墓,同時宣布20年內建成共產主義的決議后,毛澤東認為此時的蘇聯(lián)共產黨已在赫魯曉夫的領導下蛻變?yōu)樾拚髁x的政黨。他明確講:“馬克思領導過巴黎公社,后來失敗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第一國際,后來分裂了。恩格斯又建立起了第二國際,這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但是第二國際后來也變質了,變成修正主義伯恩施坦主義的政黨…列寧同伯恩施坦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打敗了伯恩施坦主義,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建立了第三國際代替第二國際,并且在俄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列寧的故鄉(xiāng)蘇聯(lián),出現(xiàn)了新的伯恩施坦主義,蘇共變?yōu)樾拚髁x,這是完全可能的?!盵6]

        1963年6月14日,在毛澤東的指示下,由康生負責組織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一文公開發(fā)表,文中突出強調無產階級通過暴力奪取政權、實現(xiàn)階級專政的重要性,明確反對赫魯曉夫提出的“三和”政策,中蘇兩黨之間的分歧首次全面展示給世人。對此,蘇聯(lián)方面以7月14日發(fā)表的《蘇聯(lián)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給蘇聯(lián)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作為回應,并在文中點名批評了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雙方矛盾在公開化的同時也達到十分尖銳的程度。此后兩黨間你來我往,互相大量發(fā)表攻擊對方政策的文章,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應屬從1963年9月6日起,中共中央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編輯部名義陸續(xù)發(fā)表的“九評”系列論戰(zhàn)文章。

        從此,中蘇兩黨關系交惡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二十余年,直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重新恢復正常。此后不久,蘇聯(lián)共產黨喪失執(zhí)政地位,蘇聯(lián)于1991年解體;而中國共產黨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在對外關系中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注重同世界各國進行經(jīng)濟貿易和友好往來,國家各項事業(yè)得到充分發(fā)展,大國形象初步樹立。

        三、國際共運史上對“修正主義”兩次批判的當代啟示

        上述兩次較著名的對“修正主義”的批判活動留給我們的教訓與啟示是什么?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社會改良主義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客觀分析。伯恩施坦在1899年對于“修正主義”曾明確給出定義:“修正主義,這個基本上只有對理論問題才有意義的詞,翻譯成政治用語就成為改良主義,即系統(tǒng)的改良工作的政策,它同革命災變當作運動的符合愿望的或被承認為不可避免的階段的政策相對立?!盵7]440因此,在伯恩施坦看來,修正主義就是指社會改良主義。19世紀70年代后,資本主義社會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開始逐步出現(xiàn)壟斷組織,而工人階級的待遇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時資產階級的力量也更加強大,在此情形下,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改變自身命運的難度大為增加,而以社會改良方式通過議會選舉的“和平斗爭”無疑是一條可能的道路。恩格斯正是根據(jù)這種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對無產階級的斗爭策略進行了反思,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選舉勝利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因此他才會在去世前得出應利用資本主義制度現(xiàn)有條件,通過社會改良來進行和平斗爭,從而逐步完成社會變革的結論。

        伯恩施坦作為恩格斯遺囑的執(zhí)行人,其思想深受恩格斯的影響,同時他所游歷的英國、德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中較為發(fā)達的國家,他所看到的社會現(xiàn)狀應該說是與恩格斯晚年反思時的情形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他不但繼承了恩格斯的上述結論,更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修改,他的觀點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基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社會現(xiàn)實和無產階級運動現(xiàn)狀的思考。但是,伯恩施坦在宣揚社會改良主義時將社會改良極端化,主張放棄革命,將社會改良視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唯一手段,片面夸大它的作用。實際上,馬克斯恩格斯歷來強調要認識到這種社會改良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實現(xiàn)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特別對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具有的嚴重的貧富分化、周期性的經(jīng)濟危機等頑疾,它只能緩解,無法根除,這就是社會改良主義的局限性。

        2.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今天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已與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背景大不相同,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歷史已經(jīng)證明,指望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尋找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標準答案是不現(xiàn)實的,那種過度迷信經(jīng)典理論中的條條框框的做法只會使我們的事業(yè)陷入教條主義的誤區(qū)。中國共產黨人歷史上曾因教條主義遭受過重大挫折,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則是在總結經(jīng)驗教訓后,對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提供的寶貴經(jīng)驗。

        世界無產階級運動中的各國政黨領袖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大不相同,因此他們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出現(xiàn)的問題也自然難以一致。所以伯恩施坦和列寧在斗爭策略上出現(xiàn)分歧也就不足為奇了。值得人們思考的是列寧根據(jù)俄國實際堅持馬克思的暴力革命學說取得了勝利,而伯恩施坦的觀點也是根據(jù)他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提出的,他們兩者的目的實質上都是希望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勝利。然而由于伯恩施坦的觀點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的傳統(tǒng)理論,并且自詡其理論為“修正主義”,因此遭致列寧的批判,這也在情理之中。列寧的觀點雖然符合俄國的實際,但未必符合英國、德國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之前畢竟只是一種理論,能否成為真理必須經(jīng)過實踐的經(jīng)驗,由歷史事實來證明其正確與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應打破教條主義的束縛,鼓勵大膽探索。從根本上說,赫魯曉夫提出的“三和”外交政策并非是修正主義觀點,其實質是在教條主義的指導下的脫離實際。但當時我們沒有看清赫魯曉夫教條主義的實質,指責其“三和”政策是對外取消了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對內取消了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而將“左”傾的教條當成了修正主義予以批判,使得兩黨間的分歧和爭論也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與修正主義、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

        在20世紀60年代“中蘇論戰(zhàn)”爆發(fā)前,中、蘇兩黨都曾批判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是“現(xiàn)代修正主義”,鐵托在被斯大林制裁的情況下,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技術設備,搞工人自治和部分企業(yè)私有化的試驗,這些措施實際上都是結合本國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種積極探索,不應被批判為“修正主義”。對此,鄧小平同志曾說:“任何大黨、中黨、小黨,都要相互尊重對方的選擇和經(jīng)驗,對別的黨、別的國家的事情不應該隨便指手劃腳?!盵8]236事實上中國后來取得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成功,就在于鄧小平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敢于探索,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4.堅持求真務實的馬克思主義觀點,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特色發(fā)展道路,是促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健康發(fā)展的明智之舉。兩次對“修正主義”的批判,其問題核心都是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理論觀點和經(jīng)典論斷。歷史已經(jīng)證明,凡是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都必然會使自身事業(yè)遭受損失,而學會在實踐中科學合理運用馬克思主義,堅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不但取得了成功,同時也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這亦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如何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某個人、某個政黨可以一言定論,而是要經(jīng)過社會實踐的檢驗,有時甚至是很長時間的檢驗,由那個具體實踐環(huán)境中的人民來判斷。這一點鄧小平同志在1989年會見蘇共中央書記戈爾巴喬夫談及中蘇“論戰(zhàn)”時曾有明確的表述,他指出:“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回過頭來看,雙方都講了許多空話。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變化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盵8]291追昔撫今,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學會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與他人、他黨、他國求同存異,允許他們走與我們不同的道路,不要著急下結論、定基調、扣“帽子”,甚至搞得劍拔弩張。如今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改革開放正在不斷富強,這也是我們黨通過建國后幾十年的曲折探索后找到的符合國情的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結果,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250-28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殷敘彝.伯恩施坦讀本[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4]列寧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5]閻明復.回憶兩次莫斯科會議的胡喬木[J].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1997,(3).

        [6]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422.

        [7]伯恩施坦.社會民主黨內的修正主義(伯恩施坦文選)[M].人民出版社,2008.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8.

        D1

        A

        1002-7408(2011)03-0056-03

        鄭璐(1982-),男,四川遂寧人,西北大學博士生,西安體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任編輯:黎峰]

        猜你喜歡
        列寧
        俄羅斯醉漢 竟想偷列寧遺體
        列寧
        中外文摘(2022年15期)2022-11-21 14:50:39
        列寧的偉大人格及其當代意義
        意識形態(tài)建構理論的源與流:從馬克思到列寧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36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論列寧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
        列寧:沙皇專政的囚徒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8:55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国产在线白浆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gif|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 极品少妇被黑人白浆直流| 国产97色在线 | 日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国产精品黑丝美女av|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 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永久免费看黄网站性色|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76少妇精品导航|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黄片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无码| 亚洲夜夜骑| 国产噜噜亚洲av一二三区|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国产女人av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日本护士xxxx视频|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男女男生精精品视频网站|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