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瑞灼
曾蔭權出訪花費的啟示
文/孫瑞灼
媒體披露,曾蔭權在過去四年外出訪問40次,發(fā)生的費用不足百萬港元,節(jié)約程度令人驚訝。(《海峽都市報》2月15日)
曾蔭權的外出訪問成本之所以如此低,從表面是因為曾蔭權個人的品格。據(jù)悉曾蔭權的外出活動都是“直奔主題”,平均在每個地方停留時間不超過三天,有些是當天就往返香港,甚至他在休假期間辦公事都自掏差旅費,這些做法大大地節(jié)約了支出成本。但從深層的原因來看,是因為香港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財政預算支出制度,這種制度確保了官員的廉潔和節(jié)約。
作為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一直以來以其政府的廉潔與高效而聞名。香港的廉潔和高效首先就是體現(xiàn)在財政透明上。在香港,政府財政預算在制定的過程中就會階段性地向社會、向民眾咨詢,獲得反饋后進行修改,如此往復。財政預算的審批由立法會進行,對特區(qū)政府構成制約。在審批通過之后,特區(qū)政府的預算將由香港審計署負責審計。審計署通常會每年兩次披露其審計結果,供所有市民閱讀。2009年2月,香港特區(qū)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案文本非常詳細,總共七大本大16開黃色封面的“大書”,甚至詳細到坐椅。
相比香港的財政預算,內地不少地方的財政預算報告顯得單薄與晦澀,往往只有寥寥數(shù)頁。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的財務開支和預算情況,對廣大納稅人而言成了一個“謎”。與此相對應的是,內地官員在花費公款時的“慷慨”和“豪爽”。這樣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如廣東汕尾市煙草局一個月招待費卻高達200多萬元,僅僅是2010年,1萬元以上的“大額招待”至少有400次以上,全年平均每天吃喝1次多,最高的一次消費達8萬多元……
在2007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馮培恩預測,全國公款吃喝費用每年超過1000億元,相當于三峽工程、大飛機項目投入的一半,資金量接近于每年的全國農(nóng)村義務教育投入。
如何學習香港經(jīng)驗,推進財政預算的科學和公開,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突出重要的課題?!?/p>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