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宇 摘譯
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未履約的合同
彭曉宇 摘譯
本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大事就是中俄之間的協定和法國將向俄羅斯出售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俄羅斯官員們一直通過簽訂很多協議和大額合同來證明這個論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組織者們鄭重宣布的許多協定,依然停留在紙面上。
從1997年的第一屆算起,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已經是第十五屆了,該論壇實際上已經成為梅德韋杰夫總統的招牌。這個論壇的主要任務,把俄羅斯和外國的政治家和實業(yè)家集中在一個平臺,討論國內和國際最重要的經濟問題。論壇的主要成果,就應該是落實所宣布的主張和簽訂的合同。
年復一年,官員們滿足于夸耀歷次論壇所簽訂合同的數量和金額。幾十個總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合同,成了該論壇的特色傳統。
根據經濟發(fā)展部的報告,2007年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簽訂的30個投資合同,價值大約140億美元;2008年17個協定,價值為150億美元;到2009年,盡管恰逢經濟危機,這次論壇還是舉辦了14次隆重的簽約儀式,價值大約是70億美元。2010年,合同的價值是150億歐元,簽訂了50個框架備忘錄和投資合同。
2011年,圣彼得堡論壇的組織者們也努力爭取好成績并提交讓人印象深刻的統計數字。國際文傳電訊在政府機關中的消息人士說,2011年論壇最有影響的,就是俄羅斯購買法國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的協定。
記者們也積極討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來訪,胡錦濤在全體會議上講了話。在這么莊嚴的環(huán)境下,很適合為中俄天然氣談判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是,梅德韋杰夫總統說,這個談判正在接近尾聲,這會成為兩國在未來十年合作的基礎。
在這次論壇上簽訂的第一個投資合同,所涉及的是俄羅斯政府最鐘愛的納米技術。安納多利·丘拜斯領導的俄羅斯國家納米公司、韓國和新加坡的商人要共同投資大約1億美元建立創(chuàng)新型公司。
實踐表明,論壇上簽訂合同并不能保證具體項目一定會實現。神話般的數字經常是一直停留在紙面上。論壇上簽訂的大多數協定都不是真正的投資合同,而更像是意向性的約定,有時是合作的框架文件,并不是規(guī)定了明確投資期限和數額的具體項目。
在危機前的2007年,俄羅斯官員們很振奮地講述論壇上簽署的幾十個大數額合同。這一年的主要事件就是中國和俄羅斯簽訂的許多協議。當時的副總理亞歷山大·朱可夫說:“我認為,18個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是不錯的成果。”但是,這18個合同根本沒有都執(zhí)行。所以,10億美元的數額,還是很值得商榷的。土星公司與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的協定,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協定并不是俄羅斯的土星公司向中國公司賣設備的合同,而只是說,當北京想要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裝置的時候,這家中國公司可以作為中介。但是,2007年后,在《獨立報》再也沒有成功地發(fā)現過有關具體出售天然氣輸送設備的消息。
組織者為了讓2008年的圣彼得堡論壇更顯重要,宣布論壇的參加者簽訂了146億美元的投資合同。對這個數額的最大貢獻來自莫斯科的建筑公司(ПИК)和圖瓦市前議員謝爾蓋·普加喬夫的聯合工業(yè)公司。ПИК公司應該開始在圣彼得堡進行價值大約30億美元的“海景”(морской фасад)項目的建設,而聯合工業(yè)公司應該成為長411公里的庫拉吉諾―克孜勒鐵路建設的合作伙伴。這條路預計連接圖瓦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qū),成為“鐵路+采煤綜合體”項目(投資約1300億美元)的一部分。但是,在經濟論壇結束后,大家很快就發(fā)現,他們都沒有打算投資。
2009年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最大的事件就是俄羅斯國家天然氣公司(Gazprom)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Hydro)簽訂開發(fā)油氣田的協議,包括施托克曼氣田。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投資合同,實際開發(fā)和開采天然氣的期限推遲到了2012年。
獨立專家們指出,無論如何,圣彼得堡經濟論壇還是很有影響的?!鞍l(fā)展”集團總經理維克多·庫哈爾斯基說,“即使論壇僅限于談判和意向,這些合同還是提高了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打開了面向新市場的眼光”??梢哉f,對俄羅斯來說,這種措施更重要的不是合同,而是聯系。
Contour Components公司的總經理弗拉基米爾·尼克拉索夫說:“論壇不一定要簽訂合同。”大體來說,論壇上宣布的合同只是表明,銷售經理們成功地把簽約地點從辦公室轉移到了論壇上。尼克拉索夫認為,更重要的不是嚷嚷這些合同,而是討論國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統一的精英立場。國家經濟形勢越不確定,討論的價值就越大。他還列舉了需要直面的問題:“現在有這樣的感覺,這是完全混亂的時代,誰也不知道,我們建設的是國家資本主義還是自由市場。要保護國內生產者還是要加入世貿組織、培養(yǎng)公平競爭。”華利信國際(2K Аудит―Деловые консультации/Morison Internaitonal)的咨詢師安德烈·切爾尼亞夫斯基說,“俄羅斯是一個政府強力參與經濟的國家,所以,對參加論壇的商人來說,國家首腦們在論壇上說什么總是很重要的”。
俄羅斯FLEX投資銀行的董事長瑪麗娜·米舒里斯則說,在任何情況下,簽訂協定都比不簽訂協定實施投資方案的可能性更大。她還說,任何國際論壇都有的一個好處,就是可能批準對未來世界發(fā)展很重要的文件。例子之一就是,1997年批準的京都議定書。
資料來源:
俄羅斯《獨立報》2011年6月17日。
譯者單位: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