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珺 吳衛(wèi)
摘要:羅伯特·馬瑟韋爾的繪畫作品以自己的主觀意愿進行創(chuàng)作,以抽象的形式感悟生命狀態(tài),關注生與死,戰(zhàn)爭與和平這個哲學主題,表達馬瑟韋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他汲取東方書法藝術形式來表達個人的藝術感受,特別是強調藝術家身心與運筆的默契,表達畫家對人文主義的關懷。馬瑟韋爾極具個性的拼貼畫,強調色彩簡潔統(tǒng)一,并運用“無意識”的游動的筆觸來補充畫面,成為一種最直通人心靈的繪畫形式。
關鍵詞:羅伯特·馬瑟韋爾;自動主義;無意識;抽象表現(xiàn)顯示對應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朗讀
顯示對應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1 背景
抽象表現(xiàn)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是二戰(zhàn)后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一種繪畫流派,抽象表現(xiàn)主義是用來定義這樣一群藝術家所做出的大膽的繪畫形式,他們的作品或熱情奔放,或安寧靜謐,是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和激起人們的情感。[1]抽象表現(xiàn)主義在現(xiàn)代藝術史上,尤其在美國藝術史上都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一頁,在當時人們的思想活躍,一些藝術家主張行動繪畫或心理自動繪畫,跨越心靈、身體與顏色、畫布之間的關系,用大塊的、單純的統(tǒng)一色塊,表達抽象的符號或形象。因此,那個時代個性式樣層出不窮,如出現(xiàn)了抽象印象主義、抽象意象主義、抽象抒情主義等許多新的具有個性的觀念或風格。如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紐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注1和馬瑟韋爾等年輕的藝術家以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形式表現(xiàn)不同個性的繪畫,他們一再強調:無論他們的藝術語言和形象是多么混亂、不雅和令人費解,他們仍然“訴說了真實,這種真實即感情的真實”。[2]
與其他藝術流派的產(chǎn)生一樣,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產(chǎn)生也與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雖然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往往標榜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純粹的精神活動,而實際上,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從根本上說就是資本主義危機的產(chǎn)物,這種危機既是政治和經(jīng)濟的,也是精神和信仰上的。受到嬉皮士運動的影響,在60年代的美國,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蔑視傳統(tǒng),有意識地遠離主流社會,他們否認客觀的真理和理性的價值,求諸于非理性、無意識、好沖動的人類思維的原始模式。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聲稱他們不接受任何意識形態(tài)的教條,只相信他們自己變化不定的內心體驗和直覺,而他們的藝術正是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呈現(xiàn)。由于厭惡西方的物質文明,他們轉而崇尚一切最原始的事物,用簡單的形式表現(xiàn)復雜的思想。
在這些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中,羅伯特·馬瑟韋爾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是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運動的組織者之一。
2 羅伯特·馬瑟韋爾簡介
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圖1)美國畫家,1915年生于華盛頓,其父是一所私立銀行的董事長,富裕的家庭為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受教育環(huán)境。大學階段,他先是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美術,然后又轉向哲學專業(yè),并獲得了哲學學士學位,接著又進入哈佛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這為他以后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作品奠定了哲學基礎。1932年至1938年,羅伯特?馬瑟韋爾在舊金山加利福利亞美術學校就讀。1939年(24歲)他舉辦了第一次個人作品展,并到歐洲各地旅行,結識了一些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開始進行自動主義繪畫注2的試驗創(chuàng)作。1940年(25歲)到紐約定居,1944年(29歲),在20世紀最偉大的當代藝術收藏家佩吉?古根海姆注3家里展示他的作品,并成為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藝術家之一。隨著抽象表現(xiàn)主義運動風生云起,馬瑟韋爾的藝術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大,1947到1948年,他成為當時較具影響力的雜志《可能性》的編輯之一,1948年(34歲)馬瑟韋爾和三位著名畫家威廉·巴齊奧蒂(William Baziotes)、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和馬克·羅思科(Mark Rothko)一起,創(chuàng)辦了一所藝術學校。1991年(76歲),羅伯特·馬瑟韋爾在普魯文斯頓去世。
3 羅伯特·馬瑟韋爾作品探析
羅伯特·馬瑟韋爾作為一名抽象表現(xiàn)主義運動的先鋒人物,他不僅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藝術家,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哲學家,他以抽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以及相關的現(xiàn)代藝術的論著而著名。戰(zhàn)爭引發(fā)的生與死的社會問題,給羅伯特·馬瑟韋爾埋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作品中,關于生命是其常見的主題,他總喜歡畫上白色或黑色的縱向或橫向的條紋和塊面,其畫面表現(xiàn)手法是建立在近似于心理分析的基礎之上的。馬瑟韋爾從超現(xiàn)實主義那里發(fā)展了自動主義繪畫技法,畫家所表達的一切都是在解釋和分析情感和生命,與其他同時代的美國畫家相比,馬瑟韋爾深厚的哲學理論修養(yǎng)使得理性成分在其藝術創(chuàng)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P.76)
3.1 以抽象表現(xiàn)挽歌生命
馬瑟韋爾最著名的作品是一系列稱作《西班牙共和國挽歌》的畫,是以抽象表現(xiàn)形式為特點進行的創(chuàng)作,所采用的主要色彩是黑色與白色,在他看來黑色代表黑暗、死亡,白色代表光明、生命。黑白兩色構成其作品的主要基調,他以黑與白對比,象征生與死這個普遍存在的哲學問題,這個生命主題還反復出現(xiàn)在馬瑟韋爾的其他作品之中。
馬瑟韋爾的意圖是要我們去感悟現(xiàn)實的生命狀態(tài)。這幅《西班牙共和國挽歌,第55號》作于1955~1960年(40~45歲)之間(圖2),是在白色背景上用幾何的黑色方塊和圓形間隔、交錯,類似阿拉伯數(shù)字“1010”,布滿整個畫面。畫面單純簡潔,黑色的塊面上流露出揮灑筆觸的痕跡。這種充滿情感表現(xiàn)的、幾乎是中國書法式的抽象,顯示出自動繪畫的風格特質。這種抽象的黑色體現(xiàn)了他對西班牙內戰(zhàn)注4往事的緬懷與回顧,整個畫面給人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這些看似無意識的畫面形式,卻傳達給人們一種最直接的生命感受,實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要表達的生命主題?!段靼嘌拦埠蛧旄琛废盗械漠嫴粌H表現(xiàn)西班牙內戰(zhàn)的悲劇,也象征著戰(zhàn)爭給全人類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在西方藝術史上,沒有一位畫家像馬瑟韋爾那樣擅長在沒有顏色的黑白交響之中變幻出精妙絕倫的畫面效果來。類似的《西班牙共和國的挽歌100號》(圖3)畫面也主要是以黑色的大筆觸畫在白色的背景之上,形成幾何化的墨塊結構,具有一種紀念碑式的沉穩(wěn)厚重之感,與此系列作品相呼應《挽歌》系列,仿佛是一篇篇唱響生命的樂章。《西班牙共和國的挽歌100號》畫面手法極其寫意,造型與題材沒有什么直接聯(lián)系,馬瑟韋爾的筆觸是隨意的,特別是在作畫的過程中,馬瑟韋爾理性的力量總是可以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他試圖去平衡意識與無意識的狀態(tài),在自由表達思想情感和保持一定的畫面構圖之間做出一種協(xié)調。
馬瑟韋爾的作品同時也表明在四五十年代美國風行的“主觀性”繪畫,并非沒有能力處理歷史或社會題材,這足以證明歐洲人認為抽象表現(xiàn)主義只是一種“即興”創(chuàng)作是一種片面的誤解。
3.2 汲取東方的書法藝術
馬瑟韋爾的很多作品令人聯(lián)想到中國的書法和水墨畫,他善于使用黑白兩色來表達對立的兩種情感,特別是生與死、光明與黑暗這個生命主題,馬瑟韋爾曾意味深長地說,他從中國藝術中發(fā)現(xiàn),“空白本身即為美”。[3](P.78)中國書法注重發(fā)揮毛筆這種媒介的特殊性能與運筆的暢快自由,特別是強調藝術家身心與運筆的默契,而這恰恰迎合了自動主義繪畫的理念。他的這種類型的書法式繪畫,以一種輕重緩急的運筆方式描繪而成,整個構形以黑色為主,以白底為稱。
由于喜歡用最抽象的黑與白這組象征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的顏色,自然地讓馬瑟韋爾開始關注東方的書法藝術,我們可以從《西班牙共和國挽歌》系列(圖2、圖3)和《非洲的套房》系列(圖4)作品看出他采納中國書法的筆觸和意象構圖來表達對人文主義的關懷。《非洲的套房》這一系列書法式繪畫作品,以一種轉動的運筆方式繪制而成,其中單個筆觸,甚至整個構成形式伴隨線與線相連,面與面組合,形似中國的書法,而這種書法表現(xiàn)正好符合自動主義的創(chuàng)作要旨,在沒有潛意識抑制力或進行有條理闡述之意圖的狀態(tài)下進行創(chuàng)作,堪稱“無意識的書法”,這種“無意識的書法”是馬瑟韋爾吸收中國藝術觀念和書畫技巧,結合自動主義手法,帶給人的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其意圖是要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豐富人文主義情懷,從這種豐富之中演繹出具有美國特色的新藝術形式。
這幅《阿爾塔米拉悲歌》是馬瑟韋爾于1979年(64歲)創(chuàng)作的(圖5),是通過石版畫印刷在白色紙上的,其汲取東方書法藝術的精髓在這幅作品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整個畫面像是一場黑色風暴,從左往右,黑色塊狀和筆觸令人感覺很沉重,仿佛悲傷在不斷延伸,The Altamira Elegy was published in the deluxe edition of Reconciliation Elegy , a “photographic journal [that] records the collaboration of Robert Motherwell and his studio assistants in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s monumental painting Reconciliation Elegy , a commission for the East Building,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According to the colophon of the deluxe edition, “The original edition of Reconciliation Elegy includes 75 copies numbered from 1 to 75, 15 artist's proofs and 15 copies Hors Commerce numbered hc 1 to hc 15.Each of these 90 copies is accompanied by an original lithograph by Robert Motherwell signed and numbered by the artist.” The book is numbered N. 51 and so is the original lithograph, which came loosely inserted into a special flap in the inner front cover.This is a beautiful and subtle lithograph and comes with the matching copy of the book in which it was presented.突顯了馬瑟韋爾一種恐懼戰(zhàn)爭,希望世界和平的人文主義情懷。
3.3 極具個性的拼貼繪畫
馬瑟韋爾的藝術作品中還有一批以拼貼形式進行的創(chuàng)作,其特點是強調色彩簡潔統(tǒng)一,添補的筆觸天然率真。在其拼貼畫中馬瑟韋爾運用的色彩很簡約,大多數(shù)僅用紅、黃、藍三原色,并與黑白兩色抽象地混搭在一起,組成他極具個性的色彩世界。馬瑟韋爾經(jīng)濟地運用這幾種色彩,表達其對現(xiàn)實世界的情感、思想和對自己過去生活的點滴記憶,圖6《劍橋拼貼》就是用幾種色塊的拼貼再現(xiàn)劍橋的景色,如湖面、馬路、建筑物、天空等。
馬瑟韋爾還利用各種材料作畫,下面是他的《紅色與黑色14號》(圖7),就是利用打印機的墨水在紙張上進行的拼貼畫,這是幾組完全不同的元素之間拼貼組合的畫面,樂譜的片段與黑色、紅色色塊拼貼在一起,他無須借助描畫具體形象來傳達自己的藝術情感,其情緒化的筆觸和強烈對比的色彩中已包含了所要表達的一切,在抽象的形式結構和自由色彩表達之間獲得了畫面上的某種和諧。馬瑟韋爾的繪畫作品是抽象的語言和無意識的思維之間的一種辯證方法綜合得來的圖像,互不相干的各個整體融化為一個綜合體構成畫面。馬瑟韋爾的拼貼畫除了其精心選擇的材料之外,他還應用了自動主義的繪畫表現(xiàn)手段突出筆觸和肌理,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無意識”地以游動的筆觸來表達情感,是最直通人心靈的,最終形成了他獨特的抽象主義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
4 結語
羅伯特·馬瑟韋爾的繪畫作品以自己的主觀意愿進行創(chuàng)作,以抽象的形式激起人們的情感,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無意識”地以游動的筆觸來表達的創(chuàng)作更為直接。通過借用中國書法的黑白色彩和肌理效果來表現(xiàn)生與死、戰(zhàn)爭與和平這個充滿哲學意味的社會主題,表達馬瑟韋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態(tài)度。
馬瑟韋爾藝術作品的獨特品質,首先是他有意識地吸收了東方書法的理念和表現(xiàn)形式,其次是他把自動主義視為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利用無意識的線條和筆觸去表現(xiàn)畫面,表現(xiàn)主觀的思想和自身的感受。表達藝術情感是他的抽象藝術創(chuàng)作的“終極”意義,而這種意義乃是由色塊和筆觸累積而成的。每一個筆觸都是馬瑟韋爾的一個決定,一種思想,不僅僅是關乎這一筆是否是美的,而且是關乎藝術家內心的感受,不需要考慮這筆畫得過于沉重了還是輕飄了,過于粗糙了還是平滑了。馬瑟韋爾對時代進程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惋惜,通過自己的意識進行過濾,并經(jīng)提煉獲得了某種暗示的意念符號,這些符號充滿了明顯的道德印記。我們應從生命的哲學高度出發(fā)去感受他的作品,感受其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帶給人心靈的震撼。
注釋
注1: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是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以其在帆布上很隨意地潑濺顏料、灑出流線的技藝而著稱,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難以忘懷的自然品質。波洛克繪畫所創(chuàng)造的神奇效果幾乎與他使用的筆和畫布毫無關系。他的繪畫已經(jīng)完全替代了創(chuàng)作的本身,是一種近似表演藝術的創(chuàng)作形式。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是位荷蘭籍的美國畫家,他最早的抽象畫大約始于30年代左右,40年代發(fā)展到高潮,在紐約先鋒派畫家中很有影響。他在50年代初創(chuàng)作“女人”系列的畫引起人們關注,運用狂暴的筆觸和明亮的色彩,創(chuàng)作出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作品,從而使他成為當代重要的藝術家。紐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是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派中色域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紐約,曾就學于美國庫柏聯(lián)合藝術學院,他的藝術充滿著神秘感和不可預知的東西。
注2:自動主義是1924年由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和詩人在藝術中為表現(xiàn)無意識的創(chuàng)造力而運用的方法。在沒有潛意識抑制力或進行有條理闡述之意圖的狀態(tài)下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畫家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的影響,認為在這種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筆觸和形象,雖然在清醒的頭腦看來顯得古怪或不合理,但卻是人類無意識的精神力量的真實記錄,因而具有先天的藝術意義。
注3:20世紀最偉大的當代藝術收藏家之一,佩吉?古根海姆是美國紐約著名礦業(yè)大王及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創(chuàng)業(yè)人所羅門?古根海姆的侄女,她1979年過世以后住所改為收藏品展示處,約有藏品300件。佩吉?古根海姆的住所是幾間正對大運河的精致而透風的房間,為藝術品的收藏和展示提供了一個最適宜的環(huán)境。
注4:西班牙內戰(zhàn)(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fā)生的一場內戰(zhàn),由共和國總統(tǒng)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和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左翼聯(lián)盟,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西班牙內戰(zhàn)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的前奏。在西班牙內戰(zhàn)中,至少有50萬人喪生,其中13萬人是被處決的。
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95428.htm
[2]亨特:《20世紀美國藝術》,紐約哈里·阿布拉姆出版社,1973年版,第231頁。
[3]曹意強:《馬瑟韋爾的抽象藝術與中國藝術觀念》,《美術學刊》,2010年第1期,第76、77頁。
作者簡介
1、楚珺(1985~),女,湖南湘潭人,2008年畢業(yè)于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現(xiàn)為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09級研究生,主修視覺傳達設計。
2、吳衛(wèi)(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學日本千葉大學デザイン學科?,F(xiàn)任湖南工業(yè)大學研究生處處長、湖南省包裝設計藝術與技術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yè)設計分會委員、中國包裝聯(lián)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南省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副會長?,F(xiàn)主要從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和高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