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祎
(重慶三峽學院,萬州重慶404100)
評價系統(tǒng)觀照下的語義韻特征
——以詩化小說為例
肖祎
(重慶三峽學院,萬州重慶404100)
如果說評價體系中關于評價資源定量分析的語料分類缺乏明確的成文標準并導致對文學作品解讀的學術準確性減弱,那么,韻律概念作為其理論框架下的另一個測量立場的量度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憾。本文基于此前創(chuàng)建的奇卡納女性主義作品《芒果街上的小屋》語料庫,進一步探究引導評價資源構建韻律模式和區(qū)分語類的義韻特征。
評價系統(tǒng);語義韻;詩化小說
語義韻(Prosody)概念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研究領域中由來已久,這一概念最初是Firth(1957)用來概括語音研究中跨音段的(suprasegmental)語音色彩特征的,Sinclair(1991)認為在詞匯層面上也存在詞項搭配,除了遵循語法規(guī)則外同時受到周邊語義因素影響的現(xiàn)象,即存在語義韻。Stubbs(1996)的研究進一步將語義韻大致分為積極語義韻(positive)、中性語義韻(neutral)和消極語義韻(negative)三種。在Martin(Hunston and Thompson,2000;Martin and Rose,2003;Martin and White,2005)等人所提出的評價理論(Appraisal Theory)中,語義韻是指字里行間隨著語篇的展開而形成的情感氛圍,即態(tài)度詞匯本身的意義輻射能夠同化周邊的中性意義,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以態(tài)度詞匯為核心的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域。本文中,筆者擬借助前期對Sandras Cisneros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下文簡稱《芒果街》)所創(chuàng)建的評價資源語料素材(Xiao,2008),對構建韻律模式的評價資源和區(qū)分語類的義韻特征及義韻域間的轉換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如前所述,語義韻是某些詞項由于經(jīng)常和具有某種語義特征的語言單位共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一種語義特征(衛(wèi)乃興,2002)。基于評價體系,Hood(2004)認為作者設定的人際意義并不局限在特定的語言現(xiàn)象上,而是動態(tài)地擴散于小句、語篇片段之間,蘊于態(tài)度意義的韻律之中,前后互相作用發(fā)生影響。明確的語義韻有能力感染更多的語言資源,把它們吸引到自己的域界之內。也就是說,評價資源詞匯可以帶動周圍的中性詞匯形成流動的語義韻,反過來語義韻也建構著語篇的態(tài)度和觀點。突出語義韻的分析可以彌補單純用評價體系變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所帶來的機械化,從而更凸出文學文本的主觀性特征。
社會意識形態(tài)往往對作品中的主要觀點有重要影響,美國不同時期的主流文化意識形態(tài)傾向都在成長小說中有所體現(xiàn)。在《芒果街》中,作者挑戰(zhàn)傳統(tǒng)成長小說,通過聚焦于女性在奇卡納文化中的社會化過程,在主流文化中探究了西裔女性面臨的種族主義和父系壓迫的雙重窘境,傳統(tǒng)單極價值觀與邊緣團體的社會定位、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在此遭遇了激烈碰撞。作者深知主人公生活在一個與潛在讀者很不一樣的“美國”,本書的亮點就在于在激起奇卡納的自我意識的同時,又與主流讀者保持密切聯(lián)系。從評價的主體間定位的角度看,作者以類似日記體的形式和作為不諳世事的女主人公的親密朋友這一定位奠定基礎,假定讀者與主人公共享一種視角來定位各種關系或者至少認識到彼此間觀點的多樣性是有效的。為此,作者選詞十分謹慎,巧妙地運用了評價理論框架中的聯(lián)系與疏離(dis/alignment)的張弛關系,形成了連貫的語義韻,淡化了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間的界線,對態(tài)度的聯(lián)系和疏離進行了有效的協(xié)商,而這些協(xié)商與語義韻間的轉換和情感氛圍的建立是分不開的。因而要分析文本的整體協(xié)調性不僅需要對評價詞匯進行量化分析(Xiao,2008),還應對貫穿其中的語義韻流動所產(chǎn)生的語義氛圍的重要性進行論證。
評價資源對于韻律模式的構建在于意義的輻射和積極/消極語義韻范圍的劃定。孫愛珍(2008)認為,語篇中相同色彩的情感詞匯應組合成鏈,至少兩個情感詞匯結合成鏈,形成大的語義韻域;在同一域中,所有輔助表達手段(級差手段)幫助表達此種語義韻,或加強或削弱;域界標志應為呈現(xiàn)不同色彩的情感詞匯;語義韻次第經(jīng)過不同的語義韻域,在語篇中呈滾動態(tài)勢,而且前后相互影響。對于本文的語料而言,這一推論還應包括一點,即不同的態(tài)度/情感詞匯分類是否對語義韻的產(chǎn)生和界域標志的確定具有決定性作用。在《芒果街》中,義韻的基調首先被假定為否定的情感詞匯,而作為女性代言人,用詞情感程度較高描述細膩,語義韻域界限的交替頻率也可能更高。
在文本細讀過程中,標注各種評價資源是一種更為客觀清楚的分析方法。下文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和標注樣例均來自前期創(chuàng)建的《芒果街》的小型語料庫(Xiao,2008)。由于語義韻往往只涉及作為主要情感詞匯的態(tài)度資源和輔助形成語義韻程度強弱的級差資源,樣例中不再標注介入資源,其中態(tài)度以黑體標注,級差則用斜體,若同時具有兩種體例,則說明該表達式同屬兩種評價類型,此外,二級分類說明將在后面的方括號中標出。
In English my name means hope[+Sat].In Spanish it means too many[Quant:up]letters.It means sadness[-Hap],it means waiting[-Reac].It is like the number nine[t—Val].A muddy[t—Val]color.It is the Mexican records[t—Val]my father plays on Sunday mornings when he is shaving,songs like sobbing[-Hap].
通過統(tǒng)計,得出整個對象文本的情感詞匯基本分布情況(僅限于態(tài)度和級差詞匯),除共享參數(shù)“t-”(隱性態(tài)度意義)外,態(tài)度系統(tǒng)下三組參數(shù)中每組至少有一個凸顯的值,分別是情感(Affection)中的幸福與否(Dis/Happiness),判定(Judgement)中的做事才干(Capacity),以及鑒賞(Appreciation)中的反應(Reaction)。此外,態(tài)度肯定與否在協(xié)商并鞏固作者和讀者聯(lián)系時尤其重要??梢钥闯?,否定的態(tài)度意義在樣本中更為常見,這也證實了之前提出的語義韻的基調為否定情感詞匯這一假設,如圖4.1。
另一方面,級差關注等級化意義,被認為是調整修辭效果的有效工具。在樣本中,級差共484項,占評價資源的32.33%,主要由上升/下降和語勢/聚焦這兩組參數(shù)構成。在樣本中所有文本個體都含有級差資源,其中較為突出的是“up-scale intensification”和”up-scale quantification”,即上升的語勢,如圖4.2。
圖4.2 極差資源分布百分比
Martin et al(Martin and White,2005)認為,評價資源中代表態(tài)度意義的一致式是形容詞性的。然而就文本中大部分態(tài)度資源來說,意義的實現(xiàn)不僅屬于詞匯范疇也屬于語法范疇,在語法范疇中情感主要涉及心理與行為過程,以及情態(tài)連詞。情感意義的實現(xiàn)途徑理論上包括情感類形容詞副詞,情感類動詞及名詞性詞匯。在實例中,形容詞占了很大比例。如上述樣例中情感詞匯的分布情況為:
可見,樣例中出現(xiàn)了兩個語義韻域,積極消極各一,但其中第一個積極語義韻域僅包含一個核心詞匯而無其它輔助成分。以同樣方式對該語篇其余部分進行統(tǒng)計可以看出,語篇中至少兩個情感詞匯結合成鏈才能形成大的語義韻域,而其組成部分的情感色彩不一定相同,由情感強度及語境信息決定語義韻的性質和長短。當然,在對積極和消極語義韻的分類中,不僅需要考慮詞匯本身的意義,還需顧及其在文本中受到情感氛圍影響后的真實態(tài)度。因而筆者認為,態(tài)度系統(tǒng)下的單個分項變量與語義韻的最終走向并不具備絕對的制約關系,然而對于態(tài)度詞匯的細分方法能夠使讀者明確語義韻的流動過程,因此仍是必要的。而域界標識通常以核心詞為準,基本不直接以級差詞匯為劃分標識,級差資源通常用來加強或減弱語義氛圍,其中也包含but,however,although等純粹的轉折性詞匯。
由評價資源構建的語篇意義中,單個的評價詞匯并不是其全部構成方式,以態(tài)度詞匯為核心的語義韻的展開與流動對語篇意義的整體走向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在評價理論的框架中對奇卡納女性主義作品中的語義韻模式進行了探討,總結了評價資源構建韻律模式的幾個語義韻構成、范圍及標識等要件,并認為語義韻特征對于區(qū)分語類的作用體現(xiàn)為該語篇的詩化文風和奇卡納話語權。這一嘗試使文學文本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把情感流動離析出來,希望能在描述評價資源的同時惠及由評價引出的評價詞匯分類和敘事策略研究。
Firth,J.R.1957.Papers in Linguistics[C].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od,Susan.2004.Appraising Research:Taking a stance in academic writing,a thesis for Doctor of Philosophy[M].Sydne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nston,S.and Thompson,G.(eds.).2000.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J.R.and Rose, D.2003.Working with Discourse.London:Continuum.
Martin,J.R.and White,P.R.R.2005.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New York:Macmillan.
Sandra Cisneros.1991.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New York:Random House.
Sinclair,J.1991.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ubbs,M.1996.Text and Corpus Analysis.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衛(wèi)乃興,2002,“語義韻研究的一般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第4期:300-307.
孫愛珍,2008,“文學語篇中的語義韻結構研究”,《河南大學學報》。第1期:150-154.
H030
A
1004-342(2011)05-74-03
2011-05-19
項目簡介:重慶三峽學院青年資助項目《基于奇卡納敘事文本的評價資源探析》(2008-sxxyqn-21)成果。
肖祎(19-),重慶三峽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西南大學陳治安教授的悉心指導,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