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樹 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
油水井調配遇卡因素與防卡措施
李建樹 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
造成注水井調配遇卡的因素可分為三類:一是地層因素;二是井筒因素(包括管柱和井下工具);三是日常水井管理因素。針對上述調配遇卡的原因,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消減造成調配遇卡的因素,提高水井調配一次成功率:一是改進和完善注水井調配工藝;二是加強注水井日常管理;三是創(chuàng)新工藝技術,提高調配可靠性。隨著注水開發(fā)的進行,注水井井況逐年變差,給水井調配帶來的困難逐年加大。提高水井調配成功率,降低作業(yè)風險,必須精益求精,細中更細,全面分析各項資料,消減各類造成調配遇卡的因素。
水井調配;遇卡因素;管柱;創(chuàng)新工藝
(1)配水器芯子在井時間長。造成注水井配水器芯子在井時間過長的原因主要是注水層位無功注水,或者全井消化污水。配水器芯子腐蝕結垢,與配水器膠結在一起,調配打撈芯子時,打撈車絞車動力不足以拔開黏合在一起的配水器與芯子,造成遇卡[1]。
(2)注水井入井管柱腐蝕結垢,調配過程中,鋼絲繩的起下摩擦管壁,使大量銹垢脫落,沉積在打撈工具上,掩埋部分鋼絲繩,導致打撈負荷加大,出現遇卡現象。
(3)膠皮圈脫落。配水器芯子在井下受高溫影響,膠皮圈脫落,貼在井壁上,打撈過程中膠皮圈夾在芯子與井壁之間,造成“軟卡”,如果處理不當,也容易造成工具落井事故。膠皮圈脫落對測試的威脅更大,打撈絞車動力大于測試絞車。如果測試遇到膠皮圈軟卡,更容易出現鋼絲拔斷,儀器落井的事故。
(4)地層因素。由于地層出砂,對調配遇卡造成的威脅最大,地層砂進入管柱,打撈時,打撈器連同鋼絲繩進入管柱砂內,大大增加鋼絲繩上提負荷,打撈器沒入砂內,鋼絲繩下端承受全部上提負荷,最易拔斷鋼絲繩。
綜上所述,造成注水井調配遇卡的因素可分為三類:一是地層因素;二是井筒因素(包括管柱和井下工具);三是日常水井管理因素。
針對上述調配遇卡的原因,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消減造成調配遇卡的因素,提高水井調配一次成功率[2-3]:一是改進和完善注水井調配工藝;二是加強注水井日常管理;三是創(chuàng)新工藝技術,提高調配可靠性。
2.1.1 調配工具的日常管護
(1)鋼絲繩的維護。嚴格按采油廠對鋼絲繩的管理要求,除60井次/6個月強制報廢外,還制定了20井次或遇到大負荷調配井強制“梳辮子”。因為打撈過程中,加重桿到位后,鋼絲繩受慣性影響繼續(xù)下行,鋼絲繩下端形成彎曲,長時間作用,強度下降,必須定期更換連接加重桿附近的鋼絲繩。
(2)打撈器的維護。打撈器的關鍵維護點是安全銷,相當于電路的保險絲,調配遇卡如果不能撈出芯子,必須保證安全銷先于鋼絲繩斷裂,即安全銷的斷裂拉力必須小于鋼絲繩的斷裂拉力。因此每次新進打撈器時都要進行安全銷的斷裂試驗,并與鋼絲繩進行斷裂對比,保障安全銷合格。
(3)振蕩器的維護。在遇到長時間打撈井芯子的情況時,使用振蕩器將常規(guī)打撈方法的生拉硬拽方式改為拉力震蕩方式。2008年6月,對36059井芯子打撈,首先使用常規(guī)打撈,2次拔斷安全銷,改用震蕩打撈器,成功將芯子撈出。
2.1.2 注水井日常調配維護
與注水組和各采油隊結合,對作業(yè)水井實施定期檢芯制度,對作業(yè)井實施最長不超過1年的檢芯維護。杜絕配水器芯子在井時間超過2年的情況發(fā)生。溢流大的水井實施帶壓調配,避免地層激動出砂,提高水井時率。
注水井頻繁開關是造成地層出砂的主要原因,停井的主要原因是泵站停泵、管線穿孔及更換閘門。3項因素不可避免,根據每口井的出砂情況,出砂嚴重的水井必須進行洗井,避免出砂造成調配遇卡。調配后,根據井筒返液及鋼絲繩外掛情況,及時向采油隊和注水組反映調配情況,制定水井維護方案。作業(yè)入井管柱,必須嚴格審核,杜絕不合格油管工具下井。
2010年,根據測試閘門更換情況,確定調配時,鋼絲繩磨損是造成測試閘門頻繁更換的主要原因,為此,將降低調配磨損作為攻關方向,研制調配防偏磨工具,有效降低測試閘門更換率。
(1)隨著注水開發(fā)的進行,注水井井況逐年變差,給水井調配帶來的困難逐年加大。
(2)提高水井調配成功率,降低作業(yè)風險,必須精益求精,細中更細,全面分析各項資料,消減各類造成調配遇卡的因素。
(3)水井穩(wěn)定注水在油藏分析和注采調整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改進方法,改造工藝設備用于水井管理工作。必須提高重視程度,加大投入。
[1]卞紅艷.水井作業(yè)遇卡原因分析與對策[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0,29(4):82.
[2]王斌.大牛地氣田封融器解卡技術方法研究[J].石油鉆采工藝,2009,31(4):120-121.
[3]何建霞,劉鵬.水井作業(yè)遇卡因素分析與配套措施[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9,28(3):61-62.
10.3969/j.issn.1006-6896.2011.11.042
(欄目主持 焦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