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雙版納傣語空間方位隱喻研究

        2011-12-10 01:54:09
        關(guān)鍵詞:參照系傣族方位

        趙 瑛

        (云南民族大學(xué)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1)

        西雙版納傣語空間方位隱喻研究

        趙 瑛

        (云南民族大學(xué)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1)

        利用萊考夫的概念隱喻理論及萊文森的空間參照框架理論能夠進一步弄清人類是如何將自身對空間方位的體驗逐漸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對周圍世界的認(rèn)識上,尤其是對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認(rèn)知上。同其他民族一樣,傣族在其認(rèn)知活動中,首先通過感知覺的感知能力學(xué)會了空間定位,使用方位詞,對空間概念化,隨后又將大腦中業(yè)已概念化的空間方位隱喻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使它適合其他語義域。具體說來,就是將空間方位隱喻中的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遠(yuǎn)近、高低等具體空間方位投射于情緒、行為、數(shù)量、身體狀況、社會地位等抽象概念上。

        傣語;空間方位隱喻;概念隱喻

        空間概念是人類認(rèn)知經(jīng)驗的結(jié)晶,是人類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亦是人類任何語言和任何概念發(fā)端之源頭。正如恩格斯所言,時空觀念是客觀物質(zhì)世界“所有存在的基本形式”[1](P52)。既為“基本形式”,那么,空間由何組成?據(jù)學(xué)者研究:空間由三部分組成,即物理空間、認(rèn)知空間和語言空間。物理空間是全人類共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世界的空間形式,屬絕對空間;認(rèn)知空間是人類的感知覺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物理空間感知的結(jié)果,但不同的語言社團在認(rèn)知風(fēng)格或方式上會存在差異。萊文森認(rèn)為,人類日常表現(xiàn)出來的特定“認(rèn)知風(fēng)格”部分地歸因于人類所使用的語言,即語言部分的決定了人的認(rèn)知方式。語言空間是人類利用特殊的語言結(jié)構(gòu)所表征的認(rèn)知空間,是空間語言描寫的認(rèn)知基礎(chǔ),這說明在物理空間和語言空間之間存在著“認(rèn)知”層次。[2](P11)

        一直以來,人類學(xué)家和語言學(xué)家運用大量的實證來說明:人們在觀察周圍世界的時候,除了物理空間 (東、南、西、北)這一絕對參照系外,還總是將自身置于宇宙的中心,以己為中心、為參照點,逐漸形成認(rèn)知視角,來確定“上下、前后、左右、高低、遠(yuǎn)近、中心與邊緣”等空間方位概念。認(rèn)知學(xué)者王寅在其著作中也談到:人類的認(rèn)識是基于對自身和空間的理解之上的,沿著由近到遠(yuǎn),由具體到抽象、由身體和空間到其他語義域的道路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在人類的感知和體驗過程中,身體和空間首當(dāng)其沖,它們是我們形成若干其他概念 (包括抽象概念)的主要基礎(chǔ),是人類原始思維的出發(fā)點,也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根本來源,在形成認(rèn)知的過程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3](P50)

        由于人類種族繁多,所操語言多樣,人們大腦中的概念結(jié)構(gòu)自然各異。這種差異是因他們對自身和空間的認(rèn)知以及所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這種不同還表現(xiàn)為概念化過程和方式的差異,因為概念化結(jié)果是空間方位最基本的參照體系。萊文森把空間表達的參照系 (frames of reference)分為內(nèi)在的 (intrinsic)、相對的 (relative)和絕對的 (absolute)三種。[2](P23)絕對參照系 (框架) 使用“東、西、南、北”表達空間位置,是全人類共通的;內(nèi)在參照系 (框架)利用物體自身的方位特征表達空間位置。在語言空間的表述上,內(nèi)在參照系被認(rèn)為是基本參照系。相對的參照系 (框架)利用源于觀察者身體坐標(biāo)的方位角度表達空間位置。相對參照系被看作是由內(nèi)在參照系派生出來的。當(dāng)某一語言使用了相對參照系,就意味著它也使用了內(nèi)在參照系。

        各族群世世代代傳承著各自的空間方位概念,并由于在近代、特別是當(dāng)代,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背境的急劇變遷而不斷調(diào)整或修正這些概念。然而,這些概念的共核部分是基本不變的,是基于身體對空間、時間、方向、運動、周圍環(huán)境等的體驗和感知。近年來,國內(nèi)外跨文化研究中無數(shù)實證表明,即使是在獨立文化下進化的不同語言,都具有占主導(dǎo)地位的絕對空間參照框架的相同特征,這說明了相同認(rèn)知機制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同其他民族一樣,傣族在其認(rèn)知活動中,首先通過感知覺的感知能力學(xué)會了空間定位,使用方位詞,對空間概念化,隨后又將大腦中業(yè)已概念化的空間方位隱喻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使它適合其他語義域。具體說來,就是將空間方位隱喻中的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遠(yuǎn)近、高低等具體空間方位投射于情緒、行為、數(shù)量、身體狀況、社會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在傣語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通過對下面的語料進行門類分析便可窺見一斑。

        (一) 東 (hun1v?n2??k9)、西 (hun1v?n2tok7)

        近二、三十年來,哲學(xué)、人類學(xué)、語言學(xué)、心理學(xué)等多種學(xué)科的大量研究表明,人類對方位的認(rèn)知和掌握均始于“東—西”、 “南—北”、 “前—后”、“左—右”、“上—下”等這些相互對應(yīng)的方位。每對方位形成了一維線性方位概念。“東西”可謂最基本的方位了,說其基本,是因為它是以太陽的位置所提供的固定方向作為背景的空間參照系統(tǒng),隸屬絕對參照系 (框架)。

        傣族關(guān)于東、西兩個空間方位概念也是以太陽作為基準(zhǔn)而形成的。太陽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方向出現(xiàn),又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方向消失,這一有規(guī)律的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過程,使得遠(yuǎn)古時期的傣族先民通過長期的觀察并有所感悟,便逐漸形成了“太陽出方”為“東方” (hun1v?n2??k9),“太陽落方”為“西方”西 (hun1v?n2tok7)的概念。這一點和漢民族的認(rèn)知模式完全吻合,如漢語中常說“日出東方”、“夕陽西下”。有趣的是,以太陽的升落來標(biāo)識東、西空間方位的原則,不僅出現(xiàn)在傣、漢民族當(dāng)中,而且還存在于云南納西、佤和部分彝、傈僳等民族中,乃至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這足于說明,既為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人類總有在認(rèn)知過程中相同或相容的東西,某些概念結(jié)構(gòu)還極其相似,其不同之處完全是由于他們各自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社會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不同而造成的。例如:傣語中的 “j ?ˇ8pai2v?n2??k9,l?n1pai2v?n2tok7”,大意為“日出方引誘,日落方偷襲”。這條諺語所包含的隱喻或許是受到“日出方為東方,而日落方為西方”自然客觀規(guī)律的啟示。它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方位概念的形成是大腦概念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認(rèn)知主體 (人)與客觀現(xiàn)實 (具體方位和具體活動)互動認(rèn)知的結(jié)果,是人類長期觀察、感知、體驗、聯(lián)想、想象、推理的必然結(jié)果。只要我們把日出和日落的自然現(xiàn)象與方位動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就不難解讀這條諺語,這也正是“聲東擊西”的最好詮釋。與漢語相比較,其不同之處在于:傣族所使用的喻體是顯性的,語義更加明確。又例: “sam1kun2b?u5di1p?i1hun1v?n2tok7,hok7kun2b?u5di1p?i1hun1v?n2??k9”,直譯為 “三人不宜到西方,六人不宜到東方”,這條諺語說的是做生意的禁忌。那么,傣族又怎么會把方位詞和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呢?數(shù)字對人們的隱喻認(rèn)知思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還有待我們進一步作實證性研究。然而,人類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特別是近年來數(shù)據(jù)化科學(xué)的突飛猛進這一不可否認(rèn)的事實已向我們表明,數(shù)字范疇化對人類的隱喻認(rèn)知思維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乃至確立都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二) 南 (hun1t?i3)、北 (hun1n?1)

        “南—北”也是最基本的成對方位之一,但對于它的認(rèn)知和掌握卻因種族的不同、所操語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也反映了特定文化在特定人群對周圍世界的認(rèn)知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傣族關(guān)于“南、北”方位概念的產(chǎn)生,或許是與傣族先民生存環(huán)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據(jù)考古新發(fā)現(xiàn),早在四千多年前,傣族先民便生活在云南省瀾滄江、怒江、金沙江、紅河、瑞麗江、元江、威遠(yuǎn)江一帶。由于沿江河、平壩而居,傣族有可能依水的流向 (這顯然也與地球的磁場有關(guān))——自北而南來確定或標(biāo)識南北方位。例如:在傣語的表達形式中,江河的發(fā)源方向稱為“水頭” (ho1n?m4),即水源和上游,江河的流歸方向稱為“水尾 (ha?1n?m4)”,即下游。最為重要的是, “北方”在傣語中稱為“hun1n?1”,其中,“n?1”意即 “上”,“hun1”表示“方”,直 譯 為 “上 方”;而 “南 方”稱 為“hun1t?i3”,其中,“t?i3”意即 “下”,直譯為 “下方”。顯然,在方位概念的詞匯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水的“上方 (hun1n?1)”表示北方,而水的“下方(hun1t?i3)”表示南方。無獨有偶,此種表達“南、北”方向的原則,與納西、彝等民族用“上方”和“下方”或“水頭”和“水尾”來表達“南、北”方向的做法極為相似。另外,為了對居住在廣闊地帶的傣族進行區(qū)域上的劃分,傣族習(xí)慣上也有用上方和下方的傣族來分別表示南、北傣族的,并以瀾滄江為參照點。一般而言,西雙版納是劃分南、北傣族的分界線。即:居住在西雙版納以上或瀾滄江中上游的傣族稱為“上方 (北方)的傣族”,諸如云南德宏大部分地區(qū)及其鄰近各縣的“傣那”(t?i2n?1,意即北方的傣族);而居住在西雙版納以下地區(qū) (含西雙版納)或瀾滄江下游的稱為“下方(南方)的傣族”。所以,南北方位概念的形成是根據(jù)傣族生息繁衍在江河流域而得來的。而南北方位概念運 用 到傣 族諺 語 中,就 有:“ tsa?5p?i1hun1t?i3b?u5tsa?61?1, tsa?5p?i1hun1n?1b?u5tsa?6lun4”,直譯為“叫去南邊不違令,叫去北邊不違抗”,引申為“惟命是從”;又例:“p?i1hun1t?i3pop8s?1,p?i1hun1n?1pop8tsu4”,直 譯為“到南邊會碰到老虎,到北邊會碰到情人”。實際上其隱含義是:到北邊會帶來好運,到南邊將招致禍害。由此可見,在傣族民眾的心理和思維概念中,“上”與“北”總是優(yōu)于“下”與“南”,即“上”與“北”處于尊位。

        (三) 前 (na3)、后 (l??1)

        “前、后”是一個主客觀、動靜態(tài)相結(jié)合的三維立體空間方位體系,它表達的是一個三向的空間關(guān)系,即圖像、背景和觀察者的視點。換言之,它以觀察者的視點為基準(zhǔn)或作為參照點來表示空間方位概念,即觀察者自身所處的位置 (靜態(tài))或運動的方向 (動態(tài))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相互對照關(guān)系,進而將其理解投射到其他未知域或抽象概念上。例如:

        “x?p7t??2pai2l??1,x?m2t??2pai2na3”,直譯 為 “追 要看看背后,退要看看前面”,用來喻指“凡事多看看,多想想”和“遇事多思量”;

        “k?t8na3k?t8l??1”,直譯為 “想前想后”,意即 “瞻前顧后”;

        “xa4na3l?u6l??1”,直譯為 “面前誹謗,背后中傷”,意即“誹謗”;

        “kεn2l??1kεn2na3”,直譯為 “前后隱隱作痛”,意即“思前想后”;

        “tsa?6t??2lai2na3,tsa?6va6lai2l??1”,直譯為 “會看臉上顏色,會說背上紋理”,意即“察言觀色,迎合人心”;

        “t?5na3va6ph?8s??1,l?p8l??1va6ph?8pu5”,直譯為 “當(dāng)面說好話,背后說壞話”,意即“兩面三刀”。

        另一個生動的例子是方位詞和數(shù)詞的完美結(jié)合,值得一提。

        “sam1v?n2ju5na3,ha3v?n2ju l??1”,直譯為 “三天在前,五天在后”,實意為“朝三暮四”。

        由此,可以大致地推導(dǎo)出傣族的思維方式和漢族的思維方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四)左 (sai4)、右 (xWa1)

        如同“前、后”一樣,“左、右”也是一個用來表達三向空間關(guān)系的三維立體空間方位體系,隸屬相對參照系 (框架),故與觀察者的視點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各民族大腦中的隱喻思維機制大體類似,這是彼此之間相互溝通的基礎(chǔ),不同的是他們會采取不同的隱喻思維取向?!白蟆⒂摇狈轿桓拍畋闶请[喻思維取向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人類利用本體認(rèn)知周圍事物和所有活動的前提之一。此外,“左、右”還與人類在生產(chǎn)實踐活動中用手的進化過程有關(guān),逐漸形成靠左手一側(cè)被視為左,靠右手一側(cè)被視為右的觀念。眾所周知,傣族喜食糯米飯,并經(jīng)常把糯米飯放在手心中捏成飯團,然后再食。為此,在傣語中有這樣的說法:

        “p?n3x?u3sai5m?2xwa1,bit7pa1sai5m?2sai4”,直 譯 為“捏飯裝在右手,擎魚放在左手”,意譯“關(guān)懷備至”;

        又例:

        “jet9m?2p??3sai4,jai4m?2p??3xwa1”,直譯為 “伸手翻翻左邊,張臂撥撥右邊”,意即“手閑不住”。

        (五) 上 (n?1)、下 (t?i3)

        “上、下”原以人類自身為基準(zhǔn)或參照點來體驗和感知其他物體的高低,表示垂直方位概念,隨后與水平方位概念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的三維立體空間概念,這與心理學(xué)家們所主張的“人類中心論”有共通之處。傣族也不例外,除了自己的身體外,他們還參照居所所處的地理位置來判斷事物的上和下,進而形成概念并投射到其他抽象概念上。例如:

        “ to1n??6thu1x?n3n?1, to1n??6thi1l??6t?i3”, 意 即“一個拖向上方,一個拖向下方”,引申為“你拉我扯,行動不一”;

        “x?u3ju5h?n2n?1,k?1ju5h?n2t?i3”,直 譯 為 “米 在上家,鹽在下家”,喻指“晚飯還沒有著落”;

        “ban3t?i3n?1,h?2t?i3ta6,pet7k?i5la6t??2k?n1”,直 譯為“上下村渡邊船,雞鴨行走兩地間”,意譯“村寨相鄰,雞犬之聲相聞”;

        “k?t8t?i3k?t8n?1”,意即 “想下想上”,引申為 “胡思亂想”;

        “t?i3sin3t?i3s?3”,直譯為 “裙下衣下”,喻指行為下流、庸俗。

        方位詞有時甚至與動物詞語結(jié)合使用來表示一些抽象概念,如: “指鹿為馬,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在傣語中說作: “tsi4ho2va6s?1,tsi4n?1va6t?i3”,意即“指黃牛說虎豹,指上說下”。又例: “隨機應(yīng)變” 在 傣 語 中 說 作 “??k8ts?k7kin1va6t?i2n?1,s?1ts?k7kin1va6t?i2t?i3”,意即 “蛟龍要吃說是上面的傣族,虎豹要吃說是下面的傣族”??傊ㄓ^上述例子不難看出,傣語中的“上”一般用來表示好的、高尚的、積極的、吉利的事物,始終處于思想概念中的尊位,而“下”則不然,通常暗喻不好的、低級的、卑賤的、不吉利的事物,處于思想概念中的卑位。

        (六) 里 (n?i2)、外 (n?k8)

        按學(xué)者方經(jīng)民對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的劃分,“里、外”屬輻輳方向,該組方位詞反映了人類對空間范圍、界限關(guān)系的認(rèn)識,以向心、封閉的方向為“里”,以離心、開放的方向為“外”。[4]在傣語中,與“里、外”搭配的詞語既可以是實實在在的什物,也可以是一種感知或體驗,把它投射到某一類人或物上,通過聯(lián)想、想象或推理而使其意義得以延伸、拓展。例如:

        “xa?3n?k8suk7s?i1,xa?3n?i2juk7jui1”,直譯為 “外邊潔白晶瑩,里邊破破爛爛”,這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即“外面挺好看,里面一團糟”,從而轉(zhuǎn)喻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便可以用來指某種容易迷惑人的人,看似容貌如花似玉,而內(nèi)心卑鄙骯臟;

        “sop7va6n?i2,ts?i1va6n?k8”,意 為 “嘴 說 內(nèi),心 想外”,轉(zhuǎn)喻為“口是心非”、“言不由衷”;

        “to1ju5n?i2,ts?i1ju5n?k8”,直譯為 “身 在里,心 在外”,其真正含義相當(dāng)于漢語的“身在朝廷心在漢”,或“心不在焉”;

        “l(fā)ai2kun2lai2n?i2,lai2s?1lai2n?k8”,直譯為 “人的紋路在內(nèi),虎豹的紋路在外”,實意為“人懷鬼胎于內(nèi),虎露兇相于外”。

        另外,利 用 水 果 作 始 源 域,如“n?k8van1n?i2sum3”,直譯為 “外甜里酸”,這似乎僅僅是品嘗某種水果后的一種感受,一種人生體驗,然而仍可以投射到另一個目標(biāo)域,作為對人的一種認(rèn)識,即“笑里藏刀,口蜜腹劍”的人。

        (七) 遠(yuǎn) (k?i1)、近 (k?i3)

        與其他民族一樣,傣族祖先的思維具有體驗性的特征,他們通常是以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所熟悉的事物為基準(zhǔn)來衡量周圍距離的遠(yuǎn)近,用距離遠(yuǎn)近來說明情感的親疏和行為準(zhǔn)則。如:

        1.以“身”、 “心”為始源域:傣語有“k?i1to1k?i1ts?iI1(遠(yuǎn)離身遠(yuǎn)離心)”之說,把它投射到人際關(guān)系上,便形成“你若遠(yuǎn)離了某人的身體,遠(yuǎn)離了某人的心”,就等于在情感上“疏遠(yuǎn)”了某人。又例: “to1ju5k?i1,ts?i1ju5k?i3(身遠(yuǎn)隔,心靠近)”,可引申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以“耳”、 “眼睛”為始源域:傣語有“k?i1hu1k?i1ta1(遠(yuǎn)離耳朵遠(yuǎn)離眼睛)”之說,意即“眼不見心不煩”。

        3.以其他事物為基準(zhǔn)來衡量距離遠(yuǎn)近,從而展現(xiàn)出傣族的一些行為準(zhǔn)則。

        如:以飛禽“雕”、“烏鴉”為始源域:

        傣 語 有 “k?i3mu5hε?4pin1hε?4, k?i3mu5ka1pin1ka1(近雕成為雕,近烏鴉成為烏鴉)”的說法,把它投射到行為準(zhǔn)則的抽象概念上,即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趣的是,漢語用顏色來表示始源域,而傣語則用飛禽來表示始源域,這是由于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所決定的。

        如:以行事地點的“遠(yuǎn)近”為始源域:

        傣 語 有 “kun2l?k7ka4k?i3, kun2b?i3ka4k?i1”, 意 即“聰明人近處做買賣,愚笨人遠(yuǎn)處做買賣”,相當(dāng)于漢語中的“舍近求遠(yuǎn)”。

        (八)中間、中心 (ka?1)

        傣族先民很早便確立了“中央、中間、中心”空間概念,一些神話故事均反映了這種觀念。如在西雙版納傣族神話《英叭神創(chuàng)世》中講到:英叭神創(chuàng)造天地之后,為了將動蕩不穩(wěn)的天地固定下來,明確區(qū)分天和地,同時又能辨認(rèn)東西南北方向。英叭神就在天地中間分別劃出了四道大門,又用身上的污垢捏成了四塊西拉石,分別插在四道大門的旁邊,這四塊西拉石瞬間變成了四棵定天柱。從此,天和地分辨得清楚了,而那四棵定天柱就是天地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體。另外,關(guān)于宇宙結(jié)構(gòu)的觀念,德宏傣族認(rèn)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和地共有十五層,上有七層天,下有七層地,而人類則住在中間一層。這些神話故事反映出傣族先民最初階段的“以己觀物,以己感物”的“自我中心意識”。事實上,“人類早在語言出現(xiàn)之前就掌握了空間概念化能力?!保?](P51)所以,我們可推導(dǎo)出:傣族先民不僅較早地建立了“東西南北”的空間觀念,而且“中央、中間、中心”空間觀念的建立也是由來已久。他們總是以自身為中心、為起始點來觀察、認(rèn)知周圍世界,故采用的是一種相對參照系。這從一個側(cè)面再次印證了神話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人類潛意識里的思維活動,它往往是人類對客觀現(xiàn)實的隱喻。卡西爾也將隱喻思維稱之為“神話思維”,也就是說語言思維融匯著神話思維。我們越是回到較為原始的語言階段,這種融合現(xiàn)象就顯得越為明顯。[5](P17)因此,諸如此類的神話與大腦中空間概念化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在傣語中,“中間”這一方位概念使用極其廣泛。它反映了傣族對物體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即泛方向的認(rèn)識?!吧窖?ka?1d?i1)就是突出的一例,它不直接用身體的部位“腰”來表示,而用“山的中間”。中間方位概念進一步延伸、拓展,乃至投射到其他抽象事物的語義域上,便形成如下表達方式:

        “ju5ti6ka?1,va?2ti6x??6”,直譯為 “處于中間,放在中間”,可以喻指人們所持的立場或態(tài)度,如“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ja5ket8pun4ka?1thun1,ja5pu?1k?m2ka?1kat9”,直譯為“家中不要發(fā)火,街道中央不要傳話”,意即“家丑不可外揚”;

        “n?n2ka?1din1,kin1ka?1sai2”,直譯為 “泥土中間睡,沙石中間吃”,實意為“風(fēng)餐露宿”。

        語言能夠促成人的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研究反映人類言語中的空間方位概念的表達方式將有助于我們對人類的體驗活動有一個明晰的了解。利用萊考夫的概念隱喻理論及萊文森的空間參照框架理論,就能夠進一步弄清人類是如何將自身對空間方位的體驗逐漸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對周圍世界的認(rèn)識上,尤其是對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認(rèn)知上。通過對部分語料的初步梳理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西雙版納傣語空間方位隱喻具有其獨特的認(rèn)知風(fēng)格,這也是傣族語言文化的又一個亮點,它對傣族大腦中空間方位概念的形成、發(fā)展、演變,以及利用這些空間方位概念感知、體驗周圍世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萊文森所言:人類的空間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語言因素的影響。而語言中的空間方位隱喻又是主要始源,也是人類認(rèn)知空間和生成語言之間的重要紐帶。

        [1]恩格斯.反杜林論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萊文森.語言與認(rèn)知的空間——認(rèn)知的多樣性 [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劍橋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王寅.認(rèn)知語言學(xué)探索 [M].重慶:重慶出版社.

        [4]方經(jīng)民.漢語空間參照的認(rèn)知結(jié)構(gòu) [J].中國語文,1999(4).

        [5]謝之君.隱喻認(rèn)知功能探索 [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

        Abstract:Human’s spatial thinking is very much defined by the culture shared by a language group,especially by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ommunity.However,spatial metaphors in the language are the main sour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s spatial cognition and generative language.This paper attempts to categorize and analyze spatial metaphors according to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Levinson’s frames of reference,hoping to find their unique expressions and rules in use and finally to work out what the unique style in the spatial cognition of the Dai people is and what functions that spatial metaphors pla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spatial outlook.

        Key words:Dai language,spatial metaphor,conceptual metaphor

        (責(zé)任編輯 丁立平)

        A Study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the Dai Language of Xishuangbanna

        ZHAO Ying
        (Yunnan Institute of Ethnic Studies,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031,China)

        H412

        A

        1672-867X(2011)01-0147-05

        2010-10-23

        趙瑛 (1963-),女 (傣族),云南民族大學(xué)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

        猜你喜歡
        參照系傣族方位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xiàn)代生活的運用
        認(rèn)方位
        幼兒園(2021年12期)2021-11-06 05:10:20
        動能定理在不同參照系中的應(yīng)用
        動能定理在不同參照系中的應(yīng)用
        青蘋果(2017年4期)2017-07-19 10:06:44
        構(gòu)樹與傣族傳統(tǒng)造紙的保護和開發(fā)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譯對其民族發(fā)展的作用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2
        說方位
        幼兒100(2016年28期)2016-02-28 21:26:17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預(yù)濾波器的并行實現(xiàn)
        《谷魂》與傣族的宗教信仰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区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丁香婷婷六月综合缴清|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成人做爰高潮尖叫声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作品 |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国产91在线精品福利| 大香蕉视频在线青青草|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色噜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色| 欧美 国产 综合 欧美 视频|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久久伊人精品只有这里有| 扒开美女内裤舔出白水|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狂躁的高潮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p| 东京热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a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入口|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丰满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大全|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亚洲 欧美 影音先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日产韩国av在线|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色偷偷|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