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君民,龔騰云
(1福建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運動系,福建 福州 350003;2廈門興才學院 外語系,福建 廈門 361024)
人權發(fā)展與學生體育權利保障研究現(xiàn)狀*
汪君民1,龔騰云2
(1福建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運動系,福建 福州 350003;2廈門興才學院 外語系,福建 廈門 361024)
闡述了當今世界人權理論發(fā)展概況,分析了現(xiàn)今我國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弊端和由此對學生體育權利帶來的不利影響??偨Y了國內外關于體育權利的研究現(xiàn)狀,包括各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各國學者對體育權利研究所涉及的內容,對體育權利研究的不同視角作了分析,并對學生體育權利研究群體和研究方法進行了分類。結果表明:體育權利的法律化過程緩慢,當前對學生體育權利保障理論的研究滯后,深度和廣度不夠,且研究未涉及到小學生和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存在研究盲點。
人權發(fā)展;學生體育;權利保障
AbstractThe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ights theory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bad influences on the students’sports right caused by them.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es of the sports rights,including relative regulations and sports right researches done by the experts in the world.The paper also classify the the research group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students’sports right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ports rights regulations develop slowly and the researches of the students’sports rights guarantee theory are insufficient.The disadvantageous groups in the students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es.
Key wordshuman rights development;student sport;rights guarantee
First author’s addressSport Dept.,Fujian Sport Vocational School,Fuzhou 350003,China
體育權利屬于人權,世界人權發(fā)展為學生體育權利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分析現(xiàn)今人權理論發(fā)展狀況、結合體育的特殊性對體育權利進行研究,是從人權理論中尋找支撐和發(fā)展的關鍵所在。運用人權發(fā)展的成果,結合國內學校體育的實際,探索構建保障學生體育權利的評價體系,對我國實現(xiàn)建設體育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具有理論參考價值。
人權即人的權利,是人應當享有和實際享有并被社會承認的所有權利的總和,其實質內容和目標是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人權是一個伴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遷不斷演化和完善的、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系統(tǒng)。聯(lián)合國前教科文組織法律顧問卡雷爾·薩克將人權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概括為:“三代人權”理論。該理論認為:第一代人權形成于美國和法國大革命時期,主要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第二代人權形成于俄國革命時期,主要是指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權利;第三代人權是對全球依存現(xiàn)象的回應,主要包括和平權、環(huán)境權和發(fā)展權。雖然這種劃分也存在頗多爭議,但三代人權理論還是比較客觀準確地描述了人權的歷史發(fā)展狀況。
第一代人權以自由權為核心,在國家職能上倡導“守夜人國家”,強調國家的免予干預性和不作為性,因此也被稱為“消極人權”。以自由權為核心的第一代人權,實現(xiàn)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權利的平等提供了一個框架結構,強調人不分種族、性別、膚色、教育背景,抽象地平等。
第二代人權以社會權為核心。20世紀初,一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固有的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社會權的概念應運而生。社會權就是“基于福利國家和社會國家的理念,為使任何人都可以獲得合乎人性尊嚴的生存,而予以保障的所有權利的總稱”。它是不同于自由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人權。首先,在權利主體上,自由權權利主體是全體國民,通過賦予全體國民自由權來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社會權作為一項人權,雖然也是一全體國民為主體,但更關鍵的是以社會弱勢群體為主體,社會權的宗旨是要讓老幼孤殘等社會弱勢群體能過上正常人一般的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其次,在權利內容上,自由權是消極權利,社會權是社會弱勢群體需要保護和幫助時要求國家作為的權利,是積極權利。再次,在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上,自由權是一種與守夜人國家和自由國家的國家觀相對應的人權,是以自由為追求價值目標,社會權是一種與福利國家、積極性的國家觀相對應的基本人權,以社會整體的安全和和諧為價值目標。從思想淵源上,自由權是以自然法為依據(jù)形成的。社會權的起源其思想亦可植基于自然法,但主要以社會福利思想為依據(jù),以彌補因自由權的高度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種種弊端。最后,從權利的保障上,自由權在原則上無界限,亦不附條件;而社會權則有界限和條件,社會權的實現(xiàn),依賴立法與行政的合作,并受國家財政的影響。
第三代人權是以發(fā)展權為代表,將人權的主體擴展到國家和民族,從而形成集體人權。它以社會連帶為基礎,以博愛為價值歸依?!栋l(fā)展權利宣言》將發(fā)展權規(guī)定為“每個人和所有各國人民均有權參與、促進并享受經(jīng)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發(fā)展,在這種發(fā)展中,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都能獲得充分實現(xiàn)?!蔽覈鴮W者將其表述為“人的個體和人的集體參與、促進并享受其相互之間在不同時空限度內得以協(xié)調、均衡、持續(xù)地發(fā)展的一項基本人權……”。第三代人權與傳統(tǒng)人權相比最重要一點突破在于集體成為了人權的主體。發(fā)展權的形成標志著人權的發(fā)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它在吸納自由權、社會權的合理內容、價值取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它預示著人權理論和實踐都已發(fā)展至一個更新的階段。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yōu)秀運動隊工作條例》、《全國體育運動單項競賽制度》、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條例》等都包含了學生體育權利。學生的體育權利就是學生依照我國法律法規(guī),在有關體育的各種活動中所具有的為,或不為一定行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抑制某種行為以滿足自己某種利益的能動手段。
綜上所述,學生的體育權利是公民體育權利下的一個特殊部分,是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享有的特殊權利。也就是說,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享有人權法和公民體育權利方面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法定權利。人權是公民體育權利和學生體育權利的基石,它們三者的是相互關聯(lián),密不可分的關系。
體育運動屬于人權的重要范疇,并逐步被納入國際基本人權保護。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已明確規(guī)定“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并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fā)展所必需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xiàn)”。1966年,聯(lián)合國大會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進一步強調各締約國應“保障人人有權享有能達到的最高的體質和心理健康的標準”,197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體育運動國際憲章》規(guī)定“從事體育運動是一項基本的人權”,進而正式提出體育是人權的基本組成之一?!秺W林匹克憲章》也指出:“從事體育運動是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應有按照自己的需要從事體育活動的可能性?!?989年《兒童權利公約》確立了世界各地所有兒童時時刻刻應享有的基本人權:生存權;全面發(fā)展的權利;免遭有害影響、虐待和剝削的受保護權;全面參與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從上述國際人權法的基礎性公約到國際體育法律文件,體育權利已被充分確認為一項完整的國際人權,對其確認和保護豐富和拓展人權的基本內涵,并對促進各國現(xiàn)代人權事業(yè)建設和推動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我國,對人權和公民體育權利的認識也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而不斷深入的。1991年,中國政府發(fā)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首次肯定人權的社會作用;1995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199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人權”概念首次寫入大會主題報告;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使“人權”由一個政治概念提升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權確立為國家根本大法中的一項原則;2007年,中共十七大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內容寫入黨章;2009年4月,國務院公開發(fā)布并實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這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一個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guī)劃,是落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推進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綱領性政策文件;2009年10月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條例》讓“公民依法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首次在國家法規(guī)中得以明確表述。
從理論上分析,學生的體育權利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顯性的權利,是由法律法規(guī)中明確規(guī)定、直接表達出來的權利,如體育法、教育法中確認的學生體育權利等;另一種是隱性的權利,它是以顯性的權利,或與之相關的立法指導思想為依據(jù)而推理、引申出來的權利,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國家
自《體育運動國際憲章》明確提出體育權利以來,各國國家法逐漸跟進并以不同的方式對體育權利有所體現(xiàn)。如《美國業(yè)余體育法》,確認了美國業(yè)余運動員的部分權利;古巴則直接確認“參加體育運動是憲法賦予的權利”;20世紀70年代,日本學者已提出了大眾體育權利的問題。目前日本學者普遍認可憲法第26條“國民享受教育權利”的規(guī)定和第13條“國民的幸福追求權利”的規(guī)定,即為保障體育權利的法律依據(jù)。同時,日本還即將從憲法上將體育權利作為基本權進行保護。《俄羅斯聯(lián)邦體育運動立法原則》第二章第十三條規(guī)定:“學校根據(jù)當?shù)貤l件、學生的興趣以及國家的教育大綱和身體訓練標準,獨立決定從事體育活動的形式、手段、方法、活動項目和作業(yè)時間”、“學齡前兒童的體育教育是按照學齡前機構的教育計劃在無償組織體育課的過程中完成,每周不少于8小時”?!栋锥砹_斯共和國體育運動法》第三章十一條規(guī)定:“普通學校、職業(yè)技術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的體育應根據(jù)教學計劃、國家的綜合體育大綱以及衛(wèi)生要求在學習日、延長學習日、課外時間實施,并貫穿整個學習期間,體育必修課不得小于8次”?!稙蹩颂m體育運動法》第二章第十二條規(guī)定:“體育教育以必修課的形式,在學前機構、普通學校、職業(yè)技術學校、高等學校中根據(jù)審定的教學大綱進行。中等學校的體育課每周不少于三次”、“中等學校與職業(yè)技術學校根據(jù)當?shù)貤l件、學生的興趣與需要,自行決定身體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以及開設體育課的方法”;《古巴兒童和青年法》的第七章規(guī)定:兒童和青年必須完成教育計劃中所規(guī)定的體育活動,并參加作為教育計劃組成部分的體育鍛煉?!斗▏蟊娕c競技體育活動的組織和促進法》對幼兒園、小學、中學和技術學校內學生的體育權利給予了保障。
這些規(guī)定有以下特點:(1)原東歐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出于傳統(tǒng)對體育的重視,體育權利有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2)大部分國家均直接規(guī)定有關體育權利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權利,而對體育權利的性質、內容、內涵未作明確界定;(3)在文字表述上多采用有權“從事”和“參加”體育運動的方式。
國外資料中鮮見關于學生體育權利的內容,只有 Paulo David談到關于兒童的體育權利,他認為:孩子是今天運動方面成就的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他們既是見證者又是實踐者??偟膩碚f,人們認為運動對于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極有益處。運動使孩子們提高協(xié)作能力,增強對自身身體的意識;使孩子們學會與人交際,學習規(guī)則并遵守規(guī)則;使孩子們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承擔責任和建立自信。Peter Donnelly研究指出:重要的是,要考慮每個人從事運動和玩耍的權利。與參與藝術、音樂、電影等文化活動一樣,運動可以使人們更加地“人化”,使人們增加人類自覺的意識。運動幫助促進那些積極的、重要的價值,這些價值可以超越運動本身。運動可以成為促進其他人權的工具。這也是本人所發(fā)現(xiàn)的國外關于學生體育權利的最直接的描述。B Kidd和 P Donnelly討論體育的人權問題,包括運動員的人權方面和在最基本的權利、參與體育運動和體力活動的條款以及體育運動中反對種族主義和種族隔離運動,并向體育界人權運動提出了一些建議。總體而言,眾多研究都指向研究競技運動領域內的體育權利,包括運動員、教練員、觀眾、體育經(jīng)紀人等,對學生的體育權利并無真正涉及。
一種權利從提出到切實保障并充分擁有需經(jīng)3個階段,即應有權利階段、法定權利階段、實有權利階段。目前,體育權制度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及日本、韓國等己進入實有權利階段,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處于起步階段。2008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體育工作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試行)》對學校的體育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缺點是沒有將學生體育權利列入討論范圍。總之,我國頒布了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學生體育權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國內學生的體育權利還未得到充分保證或實現(xiàn)。
胡泓認為,學生有接受正常體育教育的權利、通過體育學習獲得身體健康的權利、獲得公正評價體育成績的權利以及自由選擇體育活動項目的權利。梁恒研究認為中學生的體育權利主要包括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利、體育財產(chǎn)權、體育活動中的人身權、參與體育活動的自由選擇權。童憲明認為,學生體育權利主要有受體育教育的權利、參加學校體育活動和使用體育設施的權利、優(yōu)惠享受公共體育設施的權利以及參加社會體育活動的權利。陸亨伯分析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念中的學生體育權利,認為其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全面受體育教育權利;學生學習體育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學習體育的主體參與的權利;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的權利,并論證了體育教學模式選擇與尊重學生體育權利的關系。劉毅認為,學生的體育權利包括:參加權、選擇權、平等權、結社權、勞動權、管理監(jiān)督權、知識產(chǎn)權、知情權、受教育權中的受教育機會優(yōu)先權、受體育教育條件權和公正評價權等體育權利、隱含在人身權中的生命利益支配權、健康維護權、健康利益支配權、體育行為自由權、體育意志自由權、體育榮譽保持權和體育榮譽利用權等。宋軍生對大學生群體進行了研究,認為大學生的體育權利主要包括獲得體育教育的權利、體育活動中的人身權、體育財產(chǎn)權、對體育工作的批評權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每一方面的權利又包含了多種的分權利。
以上諸多研究從學生權利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總體而言偏重理論探討,在學生擁有受體育教育的權利這一點上達成共識。多數(shù)研究也結合“健康第一”的理念,但研究內容分散、表淺。有的是從公民權利的角度自上而下將體育生搬硬套進去,沒能結合體育的自身特點;有的只從體育課程標準的自身來研究,自下而上,沒能很好地結合公民權利這一人權理論。所以說法各不相同,各有優(yōu)缺點。而且研究得不夠深入,淺嘗輒止。
研究方法是學術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猶如黑夜中的路燈,指引著研究者進入科學的殿堂,恰當?shù)难芯糠椒ǖ贸龅难芯拷Y果可信度高,能夠說明問題。調查得知文獻資料法最多,其次為專家訪談、邏輯分析等,多注重于理論探討??紤]到現(xiàn)階段學生體育權利的特殊性,筆者認為應加強實證性研究,故問卷調查、實地考察法、比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的應用應該加強。
從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上看,集中在探討學生體育權利的法理來源和體育權利包含的具體內容上和體育權利被侵害行為上,研究不系統(tǒng),側重于描述性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沒能揭示深層的機理。目前學者關于學生體育權利的淵源、內容和性質等基本問題的認識遠未達成一致。
從研究主體看,主要集中于中學生、大學生,但小學生和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幾乎沒有涉及,成為研究盲點。對學生體育權利的救濟鮮有論述,“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救濟是學生體育權利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深入研究探討。
從研究方法上看,大量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方法以及走訪調查、座談訪問等方法。理論分析較多,定性研究較多,由于缺乏實證研究學生體育權利的研究結果缺乏實踐價值,對學生體育權利的保障難以產(chǎn)生實際的指導作用。因此,總體上學生體育權利的研究在理論層次和深度上有必要進一步提升,應該注重于實踐研究價值的產(chǎn)生和形成。方法上應加強實地考察及問卷調查之類的實證研究。
[1]沈宗靈,黃柵森.西方人權學說[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2]胡泓.全日制學校學生體育權利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6(2):46-47.
[3]梁恒.關于侵害中學生體育權利行為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2010-11-8收稿)
Current researches of human rights and students’sports rights guarantee
WANGJun-min,GONG Teng-yu
G80-05
A
1672-268X(2010)02-018-021
2010年福建省教育廳課題(JA10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