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生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國地下儲氣庫的需求與挑戰(zhàn)
丁國生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
建設地下儲氣庫是保障安全平穩(wěn)供氣的主要手段之一。為此,介紹了國外地下儲氣庫建設的主要特點和成功經驗,并總結出了對中國建設地下儲氣庫的3點啟示:①地下儲氣庫因其儲氣規(guī)模大、占地少、安全性能高、不污染環(huán)境等特點,成為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氣儲存方式和調峰手段;②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應達到天然氣年消費量的15%左右,才能有效保障調峰和安全平穩(wěn)供氣的需要;③有別于常規(guī)的氣田開發(fā),應根據(jù)地下儲氣庫自身的特點進行建設和運行,并注重吸收國外的成熟技術和經驗。同時對中國地下儲氣庫的發(fā)展需求進行了分析,認為:雖然中國地下儲氣庫建設起步較晚,但由于中國天然氣消費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天然氣消費結構的改變、調峰及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的要求、非常規(guī)天然氣利用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國地下儲氣庫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需求將達到650×108m3,2030年將達到1 100×108m3。還指出了中國儲氣調峰領域存在的瓶頸問題:①地下儲氣庫建設滯后于天然氣管道建設;②天然氣管道和氣田調峰手段弱,根本滿足不了天然氣下游市場的需要;③已經掌握的建庫地質資源少,與未來建庫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④地下儲氣庫的設計、建造技術與復雜的建庫地質條件不相適應。最后探討了中國地下儲氣庫建設將面臨的資源、技術以及管理方面的挑戰(zhàn)。
中國 地下儲氣庫 現(xiàn)狀 發(fā)展趨勢 需求 技術瓶頸 挑戰(zhàn)
全球地下儲氣庫建設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歷史,其主要特點為:
1)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的10%通過地下儲氣庫進行調節(jié),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地下儲氣庫的重要性。
2)各國的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與其天然氣資源、天然氣管網完善程度、天然氣用戶消費結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密切相關,一般占其年天然氣消費量的13%~27%。如果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則其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一般超過天然氣消費量的12%。世界主要國家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與進口氣量之間的關系見圖1。
3)建設地下儲氣庫已經成為經濟、政治乃至外交領域的一種手段。烏克蘭因為有了天然氣地下儲備,在與俄羅斯“斗氣”過程中才有了底氣;西歐一些國家共同推進地下儲氣庫建設來應對可能的天然氣供應緊缺和中斷,同時促進天然氣短期貿易。
圖1 世界主要國家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與進口氣量之間的關系圖
4)地下儲氣庫的運營以國家監(jiān)管、公司為運營主體的商業(yè)化運作模式為主。天然氣儲備是保證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北美地區(qū),在國家層面的監(jiān)管之下,以市場化手段運作,通過調峰氣價的杠桿作用,刺激了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和良性競爭,推動了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和發(fā)展。
5)地下儲氣庫的建設以靠近天然氣下游消費市場和用戶為主,以便發(fā)揮最大的調峰和應急功能。從國外地下儲氣庫建設的經驗來看,地下儲氣庫一般建設在主要消費市場范圍內,距離大中型城市的距離一般在200km以內。
6)中小型地下儲氣庫由于建庫周期短,見效快,普遍受到各國的青睞,且枯竭氣藏改建地下儲氣庫最經濟,也最為常見。世界上地下儲氣庫平均工作氣量為5×108m3,其中儲氣規(guī)模小于5×108m3的占77%。而枯竭氣藏型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全部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的78%。
7)市場對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需求會隨天然氣消費增長而持續(xù)增長,由于地下儲氣庫建設周期長,工作氣量的建設高峰期往往滯后于天然氣消費量高峰期。以美國為例,天然氣消費高峰期為1973年,天然氣年消費量達6 000×108m3,但同期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200×108m3,不到天然氣年消費量的6%。但到了1990年前后,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就達到了1 200× 108m3左右,占天然氣年總消費量的15%。美國不同時期天然氣年消費量與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天然氣年消費量的比例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9)各國在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均十分重視地下儲氣庫本身的安全,及時采用新技術努力提高地下儲氣庫運行效率。高度的自動化管理、水平井和多分支井的應用、氣庫群的運行優(yōu)化、氣井焊接管柱和井筒完整性管理等對延長地下儲氣庫的壽命、提高地下儲氣庫安全性均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結國外地下儲氣庫的建設經驗,得出以下3點啟示:
1)世界發(fā)達國家天然氣利用的經驗表明,在長輸管道、地面儲罐、液化天然氣和地下儲氣庫等多種儲氣調峰方式中,地下儲氣庫因其儲氣規(guī)模大、占地少、安全性能高、不污染環(huán)境等特點,成為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氣儲存方式和調峰手段。
2)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不斷提高,參照國外經驗,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也應達到天然氣年消費量的15%左右,才能有效保障調峰和安全平穩(wěn)供氣的需要。
3)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和運行與常規(guī)的氣田開發(fā)有著顯著的差別,應根據(jù)地下儲氣庫自身的特點進行建設和運行,并注重吸收國外地下儲氣庫建設的成熟技術和經驗。
圖2 美國不同時期天然氣年消費量與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天然氣年消費量的比例變化圖
8)地下儲氣庫建設周期長,從開工建設到運營達到設計產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從國外經驗來看地下儲氣庫建設一般要經過立項、前期評價、設計、施工、周期性運營和達到產能等6個階段,歷時多年,且地下儲氣庫規(guī)模越大,建設周期越長。俄羅斯卡西莫夫水層儲氣庫建庫擴容經歷了30多年,目前還在擴容過程中。
2.1 中國地下儲氣庫建設現(xiàn)狀
中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始于20世紀90代初,經過近20年的發(fā)展,地下儲氣庫在平衡天然氣管網的壓力和輸氣量、調節(jié)區(qū)域平衡供氣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00年,中國第1座商業(yè)地下儲氣庫投入運行,在保障北京—天津地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供氣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高峰日采氣量已達到地區(qū)高峰日用氣量的1/3。目前已經在大張坨建成6座地下儲氣庫,形成一個小規(guī)模地下儲氣庫群。板橋地下儲氣庫群的陸續(xù)建成投產,也為北京地區(qū)冬季調峰和安全供氣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004年末到2005年初該地下儲氣庫群調峰供氣11×108m3,占陜京線當年輸氣量的34%;2010年該地下儲氣庫群調峰能力為19×108m3,為區(qū)域平衡調峰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國第1個鹽穴地下儲氣庫——金壇儲氣庫投入建設,其設計工作氣量為17×108m3,目前正在造腔,地下儲氣庫建設將會持續(xù)到2020年左右。金壇儲氣庫于2005年投產,開創(chuàng)了中國已有鹽穴改建地下儲氣庫的先河,在區(qū)域調峰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9年,華北地區(qū)京58地下儲氣庫群投入建設,其設計工作氣量為7×108m3,是華北地區(qū)第2個小規(guī)模地下儲氣庫群。
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地下儲氣庫建設,新投入建設和評價的地下儲氣庫達到14座。建設的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接近120×108m3,開啟了中國大規(guī)模地下儲氣庫建設的局面。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也正在抓緊有關地下儲氣庫的建設。
2.2 中國地下儲氣庫的未來需求
1)天然氣市場需求量呈快速增長趨勢 ,國內天然氣供給缺口不斷加大。隨著國內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預計2015年全國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2 350×108m3,2020年將達3 000~3 500×108m3[2],2030年將達5 000×108m3。由于國內天然氣產量滿足不了消費需求,為保障國內天然氣供應,需要大量進口國外天然氣。根據(jù)預測,國內天然氣進口量將從2010年的約200×108m3增加到2020年的1 360×108m3和2030年的2 100×108m3,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逐年提高,2020年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
2)調峰與戰(zhàn)略儲備的雙重要求決定了天然氣儲備的需求巨大。預計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借鑒國外經驗,天然氣進口量超過50%的國家其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將達到天然氣消費量的15%左右。以此為依據(jù),按202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3 500×108m3測算,調峰氣量將達到525×108m3的規(guī)模。而且隨著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天然氣進口量將不斷增長,供氣中斷的風險將越來越大,因此應適當考慮戰(zhàn)略儲備需求。中國進口天然氣主要來源于中亞、俄羅斯和海運LNG,因此應考慮在天然氣進口通道附近或國內天然氣長輸管網的樞紐地區(qū)建設國家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按2020年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量達到30d天然氣進口量、2030年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量達到60d天然氣進口量的目標,則可估算出2020年的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量為110×108m3,2030年的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量為350×108m3。綜合調峰和戰(zhàn)略儲備的需求,2020年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應為650×108m3,2030年工作氣量應為1 100×108m3。
3)天然氣消費結構逐漸多元化,城市燃氣比例增加,儲氣調峰需求不斷增加。2000年以前,化工和工業(yè)燃料是天然氣消費的主體,1996年,這一消費主體占到了天然氣總消費量的82%左右,這種消費結構對調峰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近年來隨著城市燃氣和天然氣發(fā)電比例的上升,中國天然氣消費市場逐漸形成了城市燃氣、工業(yè)燃料、天然氣化工、天然氣發(fā)電相對均衡的消費結構,而城市燃氣和天然氣發(fā)電對調峰的要求高、需求大,需要建設足夠的調峰配套實施,尤其是地下儲氣庫以滿足需求。
4)煤層氣和頁巖氣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對地下儲氣庫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正在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非常規(guī)天然氣,尤其是頁巖氣、煤層氣及致密氣,預計到2020年,中國煤層氣產量將達500×108m3、頁巖氣的產量也將達到800×108m3[3],煤制氣產量將超過100×108m3。由于非常規(guī)天然氣單井產量低,本身所具備的調節(jié)功能弱,因此開發(fā)利用這些天然氣資源必須有配套的儲氣調峰設施加以保障。
5)平衡長輸骨干管網壓力和輸氣量、加快地下儲氣庫調峰需求不斷增長。根據(jù)國外的經驗,長輸骨干管網形成后的5~10年,是地下儲氣庫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待天然氣消費量達到高峰之后,地下儲氣庫需求將呈現(xiàn)平穩(wěn)增長趨勢。目前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還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調峰的需求還可以通過新建管道未達到滿負荷運行前的富余輸送能力加以調劑,到2020年前后,中國的長輸管網基本建成并基本滿負荷運行時,對地下儲氣庫的需求將會更加迫切。
綜上所述,由于中國天然氣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天然氣消費結構的改變、調峰及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的要求、非常規(guī)天然氣利用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國地下儲氣庫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需求將達到650×108m3,2030年將達到1 100×108m3。
3.1 中國儲氣調峰領域存在的瓶頸問題
1)地下儲氣庫建設滯后于天然氣管道建設。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長輸天然氣管道建設力度空前,供氣增長速度很快,而地下儲氣庫建設往往在天然氣管道投入運行后才開始正式啟動,并且建設周期需要5~8a的時間,導致國內地下儲氣庫建設速度跟不上天然氣管道建設速度,滿足不了調峰增長的需要,調峰需求大與調峰設施不足之間的矛盾開始凸現(xiàn)。
1.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價值。小崗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毅然決然搞大包干,向不適合農村發(fā)展的體制說“不”,就是敢為天下先的變革精神。新時代,“敢為人先”的價值就意味著要不斷努力開拓、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敢于實踐、善于創(chuàng)新。
2)天然氣管道和氣田調峰手段弱,根本滿足不了天然氣下游市場的需要。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天然氣資源分布不均,天然氣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qū),而天然氣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方地區(qū),長輸天然氣管道的距離都超過1 000km,“西二線”等長輸天然氣管道距離超過3 000km,利用上游氣田和天然氣管道來滿足下游天然氣市場調峰的可能性小,操作難度大,經濟效益差。
3)已經掌握的建庫地質資源少,與未來建庫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目前已經掌握的建庫地質資源少,在主要天然氣消費區(qū)利用枯竭氣藏遠遠不能滿足建庫的需要。從目前天然氣主要消費區(qū)東北、環(huán)渤海、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來看,具備建設地下儲氣庫的氣藏資源基本都已經納入地下儲氣庫建設規(guī)劃,但仍不能滿足該地區(qū)未來的調峰需要,仍需要尋找新水層建庫目標。東南、中南地區(qū)沒有油氣藏建庫的資源,只能選擇含水層和鹽礦建庫,且?guī)熘愤x址難度大。
4)地下儲氣庫的設計、建造技術與復雜的建庫地質條件不相適應。對已經納入建庫目標的氣藏來說,埋藏深、滲透率低、水淹嚴重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地下儲氣庫的建設。中國東部和南方地區(qū)的鹽層特點是層狀分布、多夾層、厚度小,造腔技術難度大,在國際上也屬于鹽穴儲氣庫建造的難題。而含水層、油藏建庫在中國尚無先例,這類地下儲氣庫選址標準及建庫技術還在摸索中。
3.2 中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3.2.1 資源挑戰(zhàn)
中國東部地區(qū)油氣藏目標已經基本上納入了地下儲氣庫建庫的范圍。由于東部地區(qū)地質條件復雜,尋找合適建庫目標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量。南方地區(qū)的油氣勘探沒有突破,無法利用油氣藏建庫,水層建庫勘探任務艱巨。世界上地下儲氣庫單個平均工作氣量為5×108m3,按世界平均水平計算,新建500×108m3的工作氣量,需要新建100座地下儲氣庫,就需要發(fā)現(xiàn)、尋找、評價300個左右的圈閉構造。
3.2.2 技術挑戰(zhàn)
1)國外已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地下儲氣庫評價、篩選、建設和管理的技術體系和流程,國內在這一領域剛剛起步,技術體系還不成熟。
3)含水層儲氣庫、巖洞型儲氣庫建設對中國南方地區(qū)建庫來講具有重要意義,但這類地下儲氣庫建設難度較大,目前中國這方面還處于空白,相關的技術經驗都還不具備。在鹽層建庫方面,盡管金壇鹽穴儲氣庫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針對多夾層鹽層建庫過程中溶腔控制、實時監(jiān)控等同樣面臨很多技術難題。
4)在工程技術方面,尤其是在鉆井、完井、保證井筒安全方面,還面臨相當多的困難。目前地下儲氣庫均處于主要的建設階段,如何確保安全鉆進、保證固井質量面臨很多技術難題。今后隨著地下儲氣庫的投產,所有的地下儲氣庫注采井的井筒都將面臨注采過程中溫度和壓力的周期性變化,保證井筒的完整性,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安全評價標準體系對地下儲氣庫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3.2.3 管理挑戰(zhàn)
1)地下儲氣庫的優(yōu)化運行管理、提高地下儲氣庫的運行效率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課題,其包括提高運行壓力、減少水侵入影響、安全管理規(guī)范、應急注采方案、地下儲氣庫的有效監(jiān)測、井筒完整和系統(tǒng)完整性管理與監(jiān)測等。
2)地下儲氣庫總數(shù)不斷增多,類型不一,且分布在不同的天然氣管道沿線,針對不同管徑、不同壓力系統(tǒng)、不同的儲氣庫注采調峰方式,將天然氣管道與地下儲氣庫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優(yōu)化管理非常重要:在正常調峰狀態(tài)下,兼顧天然氣管道輸送效率和地下儲氣庫建庫達容的需要,研究整個系統(tǒng)的最佳調配運行方案;在不同管道、不同供氣階段、不同管段檢修和事故狀態(tài)下,研究最優(yōu)的地下儲氣庫注采運行方案;在不同地區(qū)極端氣候條件下,研究合理的天然氣管道與地下儲氣庫的調配方案;形成系統(tǒng)應急處置預案。
中國地下儲氣庫建設雖處于發(fā)展初期,盡管在地下儲氣庫建設上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但只要重視地下儲氣庫在天然氣上下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重視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管理創(chuàng)新,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地下儲氣庫事業(yè)必將隨著中國天然氣業(yè)務快速發(fā)展而發(fā)展,在中國天然氣穩(wěn)定和安全供給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International Gas Union.2006-2009triennium work report:study group 2.1:UGS database[C]∥24th World Gas Conference 2009.Buenos Aires:IGU,2009.
[2]邱中建,方輝.中國天然氣大發(fā)展——中國石油工業(yè)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10):1-4.
[3]潘繼平,胡建武,安海忠.促進中國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開發(fā)的政策思考[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9):1-6.
2011-10-24 編輯 何 明)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12.016
Ding Guosheng,senior engineer,born in 1966,has been long engaged in the planning,research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Add:Mail Box 44,Wanzhuang,Langfang,Hebei 065007,P.R.China
Tel:+86-10-6921 3415 E-mail:dgs69@petrochina.com.cn
Demand and challenges for underground gas storages in China
Ding Guosheng
(Langfang Branch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PetroChina,Langfang,Hebei 065007,China)
NATUR.GAS IND.VOLUME31,ISSUE12,pp.90-93,12/25/2011.(ISSN1000-0976;In Chinese)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torages(UGSs)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safe and stable gas supply.This paper hereby introduces main features and experiences of UGS project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ncludes three main points of views.First,UGSs has become the world's important way of gas storage and peak-shaving due to its large capacity,small occupied space,high safety performance,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iness.Second,the working gas volume of UGSs should reach around 15%of the annual gas consumption,so as to efficiently ensure peak-shaving requirement and safe gas supply.Third,unlike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al gas fields,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UGSs should be based o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ign mature techniques and experiences should be learned.According to this paper,although the UGS construction started late in China,the need for UGSs is soaring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the sharply increasing gas demand,the change of gas 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requirement of peak-shaving and gas strategic reserves,and the utilization of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demand for the working gas volume of UGSs will reach 65billion m3in 2020and 110billion m3in 2030.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as-storage-based peaking-shaving sector.First,the construction of UGSs can not keep up with that of natural gas pipelines.Second,peak-shaving based on natural gas pipelines and that based on gas field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downstream natural gas market.Third,there are not enough accessible geological resources for UGS construction which has fallen far behind demand.Fourth,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UGSs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China,under ground gas storage,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demand,technical bottleneck,challenge
丁國生,1966年生,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地下儲氣庫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地下儲氣庫的規(guī)劃、研究與設計工作。地址:(065007)河北省廊坊市萬莊44號信箱儲氣庫中心。電話:(010)69213415。E-mail:dgs69@petrochina.com.cn
丁國生.中國地下儲氣庫的需求與挑戰(zhàn).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2):90-93.
10.3787/j.issn.1000-0976.201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