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貴
(湖州鹿山塢礦業(yè)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313025)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依賴于物質,而礦產資源則是這些重要物質基礎之一。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yè)原料和70%以上的農業(yè)生產資料都來自礦產資源[1]。礦產資源大多來自于礦山,而露天開采建筑石料型礦山作為我國各類礦山的一部分,就礦山個數而言可占到總礦山60%左右。因此,它的資源綜合利用實現(xiàn)的程度,對我國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總體發(fā)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建筑礦山領域中,如何綜合利用礦山資源,保護礦山環(huán)境,建設綠色礦山,推進綠色礦業(yè)多做些有益探索,促進礦產資源開發(fā)綜合利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浙江湖州鹿山塢礦業(yè)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妙西鎮(zhèn)鹿山塢,始建于2000年,注冊資金1600萬元,是一家從事露天開采、加工、銷售的建筑石料民營礦山企業(yè),年開采規(guī)模65萬t,年加工能力200萬t。是首批浙江省省級綠色礦山企業(yè),目前正在創(chuàng)建國家級綠色礦山企業(yè),大力推廣綠色開采理念,致力于綠色礦山的創(chuàng)建。為實現(xiàn)礦山資源的綜合利用,企業(yè)進行自主科研活動,為綠色礦山創(chuàng)建提供專項基金,立足 “精”字做文章,履行節(jié)能減排義務,抓好環(huán)境保護和建設,全力打造綠色礦山,為礦山資源的綜合利用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實現(xiàn)途徑。現(xiàn)已初步實現(xiàn)資源效益、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tǒng)一,企業(yè)效益穩(wěn)步提升。
浙江省湖州鹿山塢礦業(yè)有限公司礦區(qū),地處湖州市吳興區(qū)妙西鎮(zhèn)鹿山塢,屬山坡露采礦山。階梯山坡露天豎直采掘,水平分層,自上而下依次逐層水平臺階開采,開采工序可以簡單描述為剝離-鉆孔-爆破-二次破碎-鏟裝運輸。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礦山廢棄物。公司通過研究并結合自身生產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礦山開采階段所產生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措施。
目前,礦山開采過程中,對于表面覆蓋的林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砍伐,或棄置堆放待其自然腐爛。這樣做,不論是對環(huán)境還是資源都是一種很嚴重的浪費。為解決這個問題,公司領導通過向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有關專家進行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移植樹木的方法。這樣既減少了因砍伐樹木造成的浪費,同時也為廠區(qū)快速綠化提供了苗木。
這個方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移植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好移植過程中需要的機械設備、選擇生長健壯、發(fā)育充實、無病蟲害、符合綠化設計要求的苗木。②起苗。確定所移植大樹后,在移植前分兩次提前1~2a進行斷根處理,即首先提前六個月在距離大樹胸徑3~4倍遠的位置挖兩條寬30~40cm、深60~80cm左右相對平行的溝槽,挖到主根分岔以下。截斷粗大的側根,截面必須平齊,以利于傷口愈合和下側發(fā)根,較小的側根可用剪子剪斷。溝挖好后,填入疏松肥沃的土壤,填滿后夯實,澆足水。然后再等待六個月,在已有溝槽的兩側挖兩個平行溝槽,使溝槽形成 “口”字,對勾槽的處理辦法同前次。等待六個月后再進行挖樹、修剪、包裹樹干、裝運。③栽植。④養(yǎng)護管理。通過這種方法對樹木進行移植,可以大大提高樹木的存活率。
這種方法要求礦山企業(yè)必須做好開采規(guī)劃,根據礦山開采進度調整進行移植前準備工作的時間。只有礦山開采范圍必須擴大時,才將相應區(qū)域植被移植,盡量避免 “開采未至,植被先移”的局面,并杜絕由此引發(fā)的水土流失等問題。
據研究,形成1cm厚的表土需要100~400a[2],而風化成1.5m厚的表土層則至少需要6萬a。但破壞這6萬年才風化形成的表土層,卻只需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這是一種資源在時間上的極大浪費。目前,礦山表土處理的傳統(tǒng)做法,為剝離下來后進行填埋或堆置。將表土作為廢棄物進行堆置,不僅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不利于礦山資源綜合利用,而且表土生產是連續(xù)的,隨著礦山開采時間加長,表土存量也將增加,這必將占用更多的土地用來堆放,對土地資源的占用也不容忽視。堆置的表土在雨水的沖擊下,會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嚴重安全隱患,阻礙河道的排水、泄洪能力等。
為解決這個問題,鹿山塢礦業(yè)有限公司引進了表土剝離再利用技術,先將礦山表面1.5m厚的表土進行剝離,然后將剝離的表土進行綜合利用,運輸到城市綠化區(qū)進行銷售,為種植綠化灌木、樹木及其花草提供肥力充足的熟土。這樣既解決了城市綠化取土困難,又解決了表土堆積或填埋帶來的問題,實現(xiàn)了表土資源的充分利用。在礦山開采后期,將剝離的表土適當存儲一部分作為礦區(qū)復墾之用,與使用外調土相比,具有減少運輸費用、縮短熟化時間等優(yōu)點。
礦山表土剝離之后的下方,是平均厚度為6.5m的風化巖石。鹿山塢礦業(yè)有限公司對這層風化巖石進行剝離后,并不是簡單的丟棄或堆置,而是將這些占剝離總量的5%,即1.2萬m3的風化巖石進行綜合利用,用于工業(yè)場地基礎設施建設或做為新建公路的基礎土方工程用料進行銷售。此舉不僅提高了礦石開采階段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更提高了公司的經濟效益,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風化層巖石以下接近風化層的區(qū)域,是原礦石開采區(qū)。但是這一部分礦石外觀呈土黃色,礦石品質相對不高,但其強度可以達到低強度混凝土的使用標準。公司利用這些礦石生產加工成普通建筑石料 (C30以下混凝土用)。普通建筑石料加工工藝及流程為一閉路三段破碎,其生產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普通建筑石料車間生產工藝流程圖
礦石首先經給料篩分,除去泥和雜質。再經過粗碎 (一級破碎)、中碎 (二、三級破碎)等步驟,最終生產出40~25mm的產品。將25mm以下進行成品篩分,又篩分出25~15mm、15~5mm和<5mm的產品。產品的粒徑可根據市場需求具體要求,通過改變篩孔尺寸進行調整。
普通建筑石料所用礦石層 (礦山最上層)以下即礦山中下部,這部分礦石品質優(yōu)良,公司用來加工精品建筑石料。精品建筑石料加工工藝前階段步驟與普通建筑石料加工部分類似,后階段加工工藝及流程為一閉路二段破碎,其生產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精品石料車間生產工藝流程圖
利用普通建筑石料加工工藝生產的40~25mm碎石,經沖擊破碎 (一級破碎)后再進行整形破碎 (二級破碎)等步驟,最終生產出出15~10mm、10~5mm、5~3mm、<3mm四種精品石料。每種碎石產品生產比例,也按照市場的需求靈活調整,實現(xiàn)產品結構最優(yōu)化,經濟效益最大化。
鹿山塢礦區(qū)所產礦石主要為輝綠巖,包括輝石和基性長石 (與輝長巖成分相當的淺成巖類),還含有少量橄欖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鐵礦、鈦鐵礦等。
輝綠巖是上等路面和建筑材料。公司通過研究礦石實際品質與生產加工工藝流程,采用國際最先進的沖擊式破碎工藝,生產出不同粒徑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建筑骨料,已經成功應用于高速公路路面瀝青混凝土、高鐵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之中。這種石料產品具有壓碎值低、磨耗率低、堅固性低、針片狀顆粒含量極低、緊密空隙率低、磨光值高、耐磨性好、嵌壓力強等優(yōu)點。通過研究優(yōu)化生產工藝流程,結合科技攻關項目,公司生產出具備高品質的專用骨料,每噸銷售價格是普通建筑骨料的3~4倍,成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公司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
目前在我國,現(xiàn)有大大小小的廢棄物尾礦堆400多個,堆存的尾礦達到50億t以上,而且以每年5億t的速度增加。因此,要重視并開展尾礦廢棄物綜合利用與處置,實現(xiàn)尾礦廢棄物的變廢為寶,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礦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提高礦山經濟效益,走出一條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相協(xié)調的礦業(yè)發(fā)展道路[3]。礦山在生產加工粗集料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以廢石、石屑、尾礦為主的廢棄物。以往的做法是將這些廢棄物進行簡單堆置,既浪費又污染環(huán)境,一些企業(yè)也在嘗試將這些廢棄物再利用,如建立機制砂生產線,以尾礦為主要原料進行機制砂生產。
公司與上海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合作,利用廢石、石屑、尾礦開發(fā)生產高標號混凝土用機制砂。由于工藝路線科學合理,目前公司生產的機制砂具有含粉量低、泥塊含量低、堅固性指標質量損失低、單級最大壓碎指標低等優(yōu)點,技術處國內領先水平。試制品經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檢測站檢測,各項指標均符合 《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標準要求。這對推動我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建設工業(yè)的發(fā)展,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自然環(huán)境具有一定現(xiàn)實戰(zhàn)略意義。
對于礦山企業(yè),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絕對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大多數企業(yè)在生產中并不注重對粉塵的控制,對于露天生產的礦山企業(yè),粉塵的處理更是簡單的任其 “隨風而逝”,更不用說對粉塵進行回收再利用了。
公司對其所有生產廠房都使用鋼板進行封閉,這就有效的控制了粉塵飛揚,最大限度降低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公司購置安裝了XM350、XM250粉塵聯(lián)合吸塵器各一臺,在破碎設備下方多處及廠房高處均設有吸塵管道口,機械設備將生產過程產生的粉塵和廠房空間彌漫的粉塵,通過多條管道輸送集中到兩只容量各為100t的粉塵收集筒,同時,砂粉分離機分離出的石粉也被輸送到粉塵收集筒中。對收集到的粉塵進行綜合利用,目前不僅應用于新型墻體材料——水泥標準磚、多孔磚及多種砌塊之中,而且通過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粉塵的利用價值,現(xiàn)已成功應用于生產加氣砌塊和作為水泥熟料混合材。此舉化廢為寶、化害為寶,既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建筑石料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產品的附加值。
礦石成品在銷售前還需要清洗,清洗時會產生大量的污水,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不可以直接排放,必須經過處理。由于產生的污水量較大,處理時必定要耗費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目前,比較常用的處理方法為利用三級沉淀池進行自然沉淀。但是這樣做的話,泥沙沒有得到分離,限制了泥沙的回收再利用,只能作為廢棄物處理,這樣必然要占用大面積場地,浪費了土地資源,而且處理效率低下,處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公司通過科學研究,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改進,研發(fā)了四級污水處理方法。四級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3。污水經過四級處理,回收到的粗細砂、泥餅都可以再利用;處理后的污水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可以實現(xiàn)水的循環(huán)利用,為礦石成品料清洗的資源綜合利用提供了可行的途徑。
圖3 污水處理流程圖
四級污水處理過程中,一級處理通過螺旋分離機對較大顆粒的砂石進行分離,使污水的固含量從13.8%下降到10.6%。二級處理通過旋流器組和高頻振動篩對細砂進行分離,使污水固含量從10.6%下降到9.2%。按照每天處理4000t污水計算,每天可以收集128t粗砂、56.0t細砂。目前,收集到的粗砂與細砂都具有一定的市場銷路,可作為配置混凝土建筑用料,制造各類砌塊。這樣一來,污水尾砂的回收也為公司效益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二級處理后,向污水中加入礦山專用生物泥漿分離劑,污泥在沉淀池中快速沉淀,從而實現(xiàn)了污泥和水快速分離,使得沉淀后得到的清水可以再次用于礦石成品料的清洗,達到了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目的。
在沉淀池中,污泥快速沉淀下來后,使用廂式自動拉板壓濾機對泥漿進行處理,建成污泥干化處理流水線。沉淀的污泥經過處理后變成了泥餅 (含水率≤20%),成功實現(xiàn)了污泥干化的目的,處理效果優(yōu)異。同時,壓濾出來的凈水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收集的污泥可以作為燒結磚的原料,實現(xiàn)了污泥的回收再利用。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殼表面,暴露于大氣中的水,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4]。公司礦山所在地區(qū)擁有豐富的地表水資源。認識到這點,公司投資在開采區(qū)旁建造蓄水池和沉淀池,其中容量達3000m3的蓄水池兩個,200m3的沉淀池6個。這樣做,能夠收集利用礦區(qū)范圍內的自然水,基本保證了礦區(qū)每天200t左右的生產用水;另外,遇到災害性天氣發(fā)生時,能夠起到防洪作用,使整個礦區(qū)無洪水外泄。經粗略測算,礦山每年節(jié)省用水經費26.79萬元,節(jié)約了寶貴的水資源,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1] 李明立,原振雷,朱嘉偉.礦山固體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綜合利用探討 [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5(4):38.
[2] 孫禮.關于保護和利用表土資源的思考 [J].中國水土保持,2010 (3):4-6.
[3] 常前發(fā),王運敏.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的現(xiàn)狀及對策 [J].中國礦業(yè),1999 (8).
[4] 廖岳華,樊娟,陳世雄,等.我國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J].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2010,17(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