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胃鏡檢查仍是診斷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最準確的方法。說起胃鏡,人們總是想到傳統(tǒng)檢查是經口檢查,胃鏡直徑約為10毫米,由于管徑較粗,經口進入咽喉部刺激較大,所以咽喉部較敏感的患者,做胃鏡檢查時會有惡心等反應。
經鼻胃鏡,亦稱超細胃鏡,其特點為鏡身超細,是普通胃鏡的二分之一,經鼻胃鏡直徑很細且非常柔軟,經鼻腔進入消化道減少了對咽喉部的刺激,可大大減輕患者在做胃鏡檢查時的不適與痛苦感。而且在插入鼻腔前對鼻腔黏膜的局部麻醉可以使患者感覺不到鼻腔的不適感??梢哉f,經鼻胃鏡檢查技術是接近于無痛胃鏡檢查的“舒適胃鏡”檢查技術。并且患者在接受檢查的過程中可以與醫(yī)師進行交談,使檢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因為新的電子光學技術的應用,經鼻胃鏡觀察效果與普通胃鏡并無區(qū)別,因患者痛苦小,醫(yī)師能夠有時間更加細致地對胃內病變進行觀察,也可以像普通胃鏡一樣進行黏膜染色觀察或對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經鼻胃鏡檢查的適應證與傳統(tǒng)胃鏡檢查基本相同,特別適用于年老體弱者、兒童、危重急癥患者和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對上消化道狹窄、昏迷等經口進鏡困難的患者,經鼻胃鏡檢查也是最佳選擇。
胃鏡檢查的技術在不斷發(fā)展,以前開展的麻醉無痛胃鏡,可使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胃鏡操作,但麻醉胃鏡檢查須請麻醉師到場配合,高齡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合做麻醉胃鏡檢查。經鼻胃鏡新技術的開展,將使害怕做胃鏡檢查的患者又多一種選擇。
盡管經鼻胃鏡檢查的并發(fā)癥很少,但卻不是人人宜用,鼻甲肥大、做過鼻腔手術等患者要謹慎使用,慢性鼻炎及一些鼻中隔嚴重偏移、鼻腔狹小患者不適合做經鼻胃鏡檢查。
食欲不振按摩開胃
陳燕飛
中醫(yī)認為,食欲不振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過食生冷,導致脾陽受傷、痰濕內生,影響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二是大量出汗,使體內陰分不足、胃津受灼,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要增強食欲、改善食欲不振的情況,除科學地安排飲食起居外,適當做些按摩也是非常有益的。
以下6種簡易的按摩保健手法有助開胃:
1 一手掌心與另一手手背重疊,將掌心緊貼上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方向的環(huán)形摩動半分鐘到1分鐘,以上腹部有溫熱感為佳。
2 將左手拇指沿著右手拇指外側邊緣,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方向一定不能錯)。
3 將一手的拇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位于手虎口間,略偏食指的凹陷處)上,由輕漸重地掐壓半分鐘到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4 右手半握拳,拇指微伸,將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肚臍正中往上大約4橫指處)上,適當用力揉壓半分鐘到1分鐘。
5 邊按邊揉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蓋,中指指端旁開1指處)、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旁開約1指)、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旁開約1指)各30次。
6 先沿著脊柱按摩幾次,然后從頸后開始自上而下捏脊柱后方的皮膚至尾骨;第二遍時,捏3下后將皮膚向上提1下,稱為捏3提1法。以后交替進行,共7遍。
這6種按摩法宜早晚各做1次。對兒童進行按摩時,手法要輕柔,防止損傷皮膚。當然,出現(xiàn)食欲差,首先要找出原因,如伴有其他慢性病,要及早就醫(yī),對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