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一直想當小說家,可每次都是有一個開頭卻從未寫下去。有一天,活動上遇到作家海巖,我說海巖老師,我跟你學寫小說吧,他告訴我先寫個大綱給他,然后再教我。這個大綱從說的那天起到現(xiàn)在都沒有寫出來,做小說家就更不要說了。
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構想結局。對于事業(yè)和人生,我同樣不喜歡去設想結局。正如我很不喜歡算命,我怕一個人告訴我,未來的某一天會發(fā)生什么。對于愛情,我無法要求愛人為了某一個結果,勉強著彼此去做人。可是,為什么在工作中我卻常常做不到呢?
當我們構想一個選題的時候,為什么馬上會想到該采訪誰呢?當我們拍攝一組大片的時候,為什么想到誰家的衣服能調過來呢?當我們做一場活動,為什么要想到這樣的預算能做出什么效果?現(xiàn)實,是不是它限制了我們的想象?還有,每當我們被要求創(chuàng)新時,每當我們想要超越時,總是在自己的能力上想象,在能夠使用的資源內想象,這樣真的能夠做到偉大的創(chuàng)意嗎?如果是這樣,卡梅隆能拍得出《阿凡達》嗎?喬布斯能開創(chuàng)出蘋果公司嗎?一個孤寒女子香奈兒能夠做出舉世矚目的時裝品牌嗎?
在想象力和能力之間,“想到”和“做到”到底誰更重要?卡梅隆為了達到自己幻想中的世界,使用了深海潛艇并創(chuàng)新多種特效的拍攝方式;美國的萊特兄弟因為從小幻想飛行,終于在1903年創(chuàng)造出飛機;人類為了幻想登上月球可以發(fā)明出航天飛機。每一次令人驚喜的發(fā)明,哪一個不是想得到卻做不到的事,最終通過努力才成為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嗎?
創(chuàng)新是想象力的較量,時尚是一個造夢的工廠,而女人的魅力,更來自你能給予別人的想象。我特別喜歡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猶太難民營中幸存者的女兒DVF(后成為美國時裝界尊尚設計師的Diane von Furstenberg),揣一張單程機票只身飛到美國,嫁給德國王子,創(chuàng)建時裝品牌,離婚破產,對抗癌癥卷土重來,65歲時仍能帶著女孩般的笑容,和孫女一起打游戲,成為美國時裝協(xié)會主席,獻身慈善,同年輕人一樣愛美俏麗。人生的魅力來自你的想象,我們的一生可以沒有足夠的能力,決不能沒有夢想,那是一份承諾,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每一天你都會練就出新的能力。
對于一個還會做夢的女人,一個不結尾、不落幕的未來不是很好嗎?只要你想年輕,只要你想永遠有愛情,只要你想做成你無限熱愛的事,管它什么現(xiàn)實什么年齡,愛就愛了,想說就說,想做就做,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笑就笑得忘情,哭就哭到盡興,一個永不落幕的人生,即便是死了,你的志向、你的執(zhí)著、你的愛情也會活著。而這份夢想,一個超越你能力的夢想,亦會激勵著你,絕不會雖生猶死碌碌地活著!
?。ň庉?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