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吃藥時,想要療效更好,就必須得注意一些吃藥時的細節(jié),比如喝水就很關鍵。藥物不同,喝水的方式也不同。
多喝水解熱鎮(zhèn)痛藥容易對胃腸道、腎臟造成損害,倘若服用時飲水過少,還容易產生尿痛、血尿等后果。所以,服用解熱鎮(zhèn)痛藥時應該多飲水;膠囊類的藥物容易黏在食道上,對食道黏膜產生刺激,因此服用膠囊類藥品要喝大量的水;平喘藥、利尿藥和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藥,服用時都應該多喝水;治療胃腸病的中成藥,如雙金胃腸膠囊,在說明書會有提醒,“該藥品容易造成便秘”,所以,服藥期間應多飲水。
少喝水一些治療胃潰瘍、保護胃黏膜的藥物,例如氫氧化鋁顆粒、L—谷氨酰胺顆粒、蒙脫石散等,患者在服藥時不宜多喝水。因為這類藥物會覆蓋在胃黏膜上,保護胃黏膜,如果喝水太多,反而會稀釋藥物,降低治療作用;服用止咳類藥物也不宜喝水,比如復方甘草合劑、止咳沖劑、川貝枇杷膏等,服用后會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起到止咳效果。倘若大量飲水,反而會降低藥物濃度。因此,在服用此類藥品時,盡量在5分鐘內不要喝水;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需要含在舌下發(fā)揮最大、最快的效果,例如硝酸甘油、心痛定、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卡托普利等,最好嚼碎后通過舌下含服,期間也應少喝水。
喝溫開水含酶的助消化藥物在受熱超過60℃后,藥效就會被破壞,服用時應用溫開水;胃蛋白酶合劑、淀粉酶、多酶片等,如枯草桿菌、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劑,同樣不要用熱水送服;維生素C、維生素B族的藥物,受熱后藥性也會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