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報道中頻頻出現(xiàn)一個熱詞“民間借貸”。在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民間借貸是很常見的,很多家庭負有一定數(shù)額的民間借款,這些借款很多時候是夫妻一方的對外借款,另一方完全不知情。當由各種原因借款的一方還不起貸款時,那么,法院應如何判決呢?
幸福家庭突生波瀾
山東省煙臺市34歲的小學教師陳麗,曾經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女人。丈夫劉兵原來和自己是同事,后來辭職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做服裝進出口生意。生意經營得不錯,每年都能掙幾十萬元,家里換了大房子,也買了一輛30萬元的轎車。兒子8歲了,長得虎頭虎腦的,十分可愛。
可是,2011年3月,法院的一紙傳票和起訴書送到她家中。起訴書稱被告劉兵和陳麗向原告姜平借款本金200萬元,逾期未還。起訴書要求他們倆在限定期內歸還借款本息,否則將拍賣抵押房產。
原來,劉兵公司于2010年9月接了一筆日本客戶的服裝加工大訂單,但在委托加工廠加工之前,需要購買300萬元原材料。劉兵自有資金100萬元,存在200萬元的資金缺口,而這批貨客戶催得很急,操作銀行貸款肯定來不及。劉兵無奈向開民間借貸公司的朋友姜平借了200萬元高利貸,并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給姜平做擔保。當時,劉兵和姜平在劉兵家里商量借款事宜時,向陳麗謊稱利率是每月2%,提到房子抵押時,陳麗明確表示不同意將房子抵押。沒想到,劉兵后來瞞著陳麗和姜平辦理了借款抵押手續(xù)。
天有不測風云,眼看劉兵委托的加工廠完工在即,沒想到一場大火把加工完的成品燒了個干凈,而工廠又為省錢沒有投保險,大火造成劉兵公司無法按時交貨,引起日本客戶索賠。生意不成,劉兵就更不能還貸款了,姜平為此向法院起訴了劉兵和陳麗。
陳麗一臉淚水地質問欲哭無淚的劉兵:“你們當初約定的利息不是2%嗎?現(xiàn)在怎么變成8%了?再說,我當初沒同意將我們的房子抵押出去的,你抵押房子可以不通過我的嗎?!”此時,劉兵只是癱坐在沙發(fā)上,悔恨萬分。
終審判決抵押無效
2011年4月,法院開庭時,劉兵一臉愁容,對于姜平的起訴事實認可,只是稱生意賠了,無錢還債,而陳麗也只知道流淚,手足無措。最后法院判劉兵和陳麗歸還所欠姜平公司借款本息人民幣近300萬元,逾期不還,將進入拍賣程序,拍賣抵押房產用來還款。
收到一審判決書后,陳麗做夢都沒想過她的生活會到了這種地步。無助的她向親戚朋友訴苦:“放高利貸的那幫人把我連同丈夫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以夫妻的共同財產來還賬,拍賣我們的房子,我們上哪里住???”大家一言我一語,都想幫陳麗出主意。這時,陳麗的姐夫突然想到,他有一個當律師的朋友,不如去求助一下他,看看情況能不能有所轉機。
該律師了解了案情后,認為一審判決有兩大錯判:一、所判利率高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0.4425%)的4倍,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利率上限;二、原告姜平明知陳麗不同意將房子抵押,仍然接受劉兵的房產抵押,抵押應屬無效。陳麗聽律師朋友說完,仿佛在絕望中看到了曙光,于是,她勸一蹶不振的劉兵委托該律師提起上訴。
6月,經過二審審理,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guī)定》,法院最終做出判決:一、一審判決的被告應承擔的利率高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應予糾正,改判被告劉兵和陳麗應償還被告本金200萬元及利息23.4萬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計算),對超出的利率不予支持;二、姜平和劉兵的房產抵押行為,未征得陳麗的同意,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九條的規(guī)定,侵犯了陳麗對夫妻共有財產的所有權和處分權,因此改判抵押登記行為無效,原告姜平對該房產不擁有拍賣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二審判決后,雙方均未提出異議。
?。}圖與本文無關,文中所涉家庭糾紛案件人名均為化名)
律師點評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廣大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對于資金的需求日趨高漲,而銀行信貸政策較緊,致使民間借貸異?;钴S,不少私營業(yè)主和公司通過民間借貸進行融資得以繼續(xù)發(fā)展,民間借貸隨之呈現(xiàn)普遍“高利化”的現(xiàn)象。泛濫的高利貸背后埋藏著較大的社會隱患,在助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影響了社會和家庭的穩(wěn)定。
高利貸突出表現(xiàn)在利率奇高,月利率一般都在3%以上,民間借貸異常活躍的浙江省,都達到8%甚至10%以上。而國家法律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上限是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與民間借貸相伴生的是非法集資,大量的民間資本通過非法集資進入非銀行機構或個人手中,這些巨額資金很容易被這些機構或個人侵吞,嚴重的構成犯罪。因為不受法律保護,有的放貸人往往只能通過“威脅”“恐嚇”或“變相抄家”等方式解決“借貸”矛盾糾紛,釀成不少家庭悲劇。
還有一些家庭往往是家庭中的一人單方借款,其他人完全不知情,而放貸人為了牟取利益,往往串通借款人擅自抵押或處分本屬于借款人夫妻或家庭的共同財產,這也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家庭矛盾。針對國內一些地方出現(xiàn)高利貸抬頭的勢頭,國家有關方面應加大規(guī)范民間借貸、打擊高利貸工作的力度。當然,治理一方面要規(guī)范、保護合理合法的民間借貸活動,并從金融政策上適當微調拓寬銀行等機構的借貸渠道、減少高利貸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必須打擊已經具有明顯非法集資放貸性質的高利貸案件,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遠離高利貸。
趙德鵬(山東中誠信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