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居民也飽受高房價折磨
跟今天一樣,民國時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居民也經受過高房價、高房租的折磨。例如全面抗戰(zhàn)前的上海,富商大賈與下野軍閥紛紛在此置業(yè),市面最繁華,人口最稠密,故此房價也最高,中產階級如魯迅和茅盾,來到這個城市還只能租房過日子。1927年之后的南京,因為國民政府遷都于此,該城市一兩年間躍居為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房價房租一日千里,低收入者只能在垃圾填埋場搭建簡易棚戶,貧民窟大量涌現(xiàn)。再如北伐勝利后的廣州、開辟新市區(qū)后的重慶、成立西南聯(lián)大后的昆明、首屆西湖博覽會召開后的杭州……房價地價莫不暴漲,買不起房的家庭越來越多。
1938年昆明市財政局對全市14210戶常住居民做抽樣調查,擁有房產的只有4604戶,住房自有率僅30%多。1932年12月2日的《中央日報》第六版登載新聞,大標題是“最近數(shù)年之廣州,地價房租飛漲不已,番禺居亦不易,省府令市府妥籌解決辦法”,文中描述道:“租價狂漲既滔滔未已,于是平民生計乃大受打擊,房租一項竟至占全部生活費十分之二三有奇,長安不易居云云,大可為今日廣州贈也?!?br/> 類似的新聞和數(shù)據(jù),今天看起來既新奇又熟悉,仿佛說的不是民國,而是現(xiàn)在。
嚴懲土地閑置,征收地價稅
那么民國政府面對高房價,采取過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呢?有些措施是我們正在用的,比如說,打擊捂地行為,禁止土地閑置,是民國地方政府“平均地權”、爭取“居者有其屋”的常用手段。
據(jù)1923年8月20日《廣州民國日報》第二版,廣州市政府為增加土地供應及財政收入,把全市閑地一律收歸國有,向開發(fā)商和計劃自建房的市民公開拍賣,市政府要求,無論開發(fā)商還是普通市民,競買成功后,“須于七日內開工建屋”,“如逾七日期限,加罰二成地價;如逾十四日期限,即強行遷出,由政府另行售賣。”據(jù)1947年8月3日《正報》第二版,鑒于抗戰(zhàn)之后杭州住房奇缺,杭州市政府將國有土地分批出讓、出租,無論購買人還是承租人,“均須于兩月內開工建筑”,否則政府會把土地收回,并不再退還地價??梢姡駠鴷r對捂地行為的打擊比現(xiàn)在還要嚴厲。
但是光對閑置土地進行處罰還不夠,開發(fā)商要想捂地,完全可以在中標的地塊上圍一道院墻,裝作已經“開工建屋”,其實里面什么也不蓋,照樣可以“捂”上兩三年而不用擔心被收回。所以民國政府還有另一種常備武器:征收地價稅。
這是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建議。1912年4月,孫先生解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一職時發(fā)表演講,認為中華民國要想在城市和鄉(xiāng)村同時解決土地兼并這個大問題,必須“照價征稅”,同時最好還能實現(xiàn)“增值歸公”。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國家每年要按照市場價格對私人土地征稅,并把私人土地的增值部分收入國庫,這樣農村地主的兼并興趣就會大減,城市開發(fā)商的捂地行為就會收斂——因為占地越多、繳稅越多,同時地價再漲,好處都歸國家了,地產擁有者無利可圖。
孫中山先生的主張后來被地方政府貫徹下去了。上海、廣州、青島、漢口、杭州等城市,先后都開征了地價稅。其中杭州是1933年6月1日開征的,每年分四次征收,稅率是地價的0.8%。具體每塊地價格多少,則由業(yè)主自己申報。為了避免業(yè)主低報或者瞞報地價,政府同時出臺一政策:凡是業(yè)主申報的地價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政府有權按照申報地價強行購買。也就是說,假如你有一塊地值1000萬,你按500萬申報,那么好,政府就按500萬買走,讓你吃個大虧。這一招兒很絕,其實還是孫中山先生想出來的。
另一個在征收地價稅方面有代表性的城市是青島。青島每年按地價征稅倒不多,但是當?shù)卣扛魩啄昃徒M織經濟學家和市民代表對全市所有地塊做一輪估價,只要這次估價比上次估價高,當中的價差就得交給政府,用來修公路、建機場、辦學校、蓋“平民住所”,也就是廉租房。所以在民國時期,青島經濟雖然發(fā)達,人口雖然稠密,炒地的人卻鮮見。
各地征收房產稅的政策各不相同
為了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肯定不能光打擊捂地、炒地,還得打擊炒房。民國時用的手段是征收房產稅。當時各地的辦法和稅率都不一樣,幾乎是一個城市就有一套政策。
像上海,租界里秉承英法兩國的老辦法,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征收過房產稅。租界以外的地方從民國初年才開始征收,具體辦法是這樣的:政府對私人房產進行評估,得到一個理論上的租金水平,然后按理論租金的百分比定期征收。
北京的房地產市場比較落后,全面抗戰(zhàn)之前,住房自有率很高,買房的人多,租房的人少,政府采取簡便辦法,樓房每間每月征多少稅,瓦房每間每月征多少稅,茅草房每間每月征多少稅,很原始,不過容易操作。
其他城市也是各有各辦法,但是大部分城市都模仿了上海,像漢口、重慶、成都、南京、天津,都是先定房租水平,再按房租的某個百分比征稅。稅率有高有低,高的能到27%,低的只占房租的3%。
民國的房產稅政策剛開始還算合理。像杭州市1914年開征房產稅時,只有一套普通住房的家庭是不予征稅的,征稅對象主要是別墅和擁有兩套房以上的家庭??墒菆?zhí)行到后來,打擊炒房這個大方向很快被淡忘了,市政府的興趣越來越集中到怎樣增加財政收入上來,于是不管對象,所有房產都得繳稅,而且稅率一樣。更荒唐的是,負責征稅的財政局為了節(jié)省開支,把各個街區(qū)的征稅工作承包給地痞流氓,承包者分片包干,竟然把征稅任務平均分攤給每個家庭,這樣一套房都沒有的房客跟擁有多套住房的炒房者要繳同樣的稅,別說打擊炒房了,還加重了無房居民的生活負擔!
現(xiàn)在評價起來,民國的地產稅政策還算合理,房產稅政策卻很失敗。不過這不證明房產稅就不好,關鍵看稅收政策怎么制定,具體征收時又是怎么執(zhí)行?!?br/> ?。S小虎薦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