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什么人啊?那是想讓您上天您立馬升天,想讓您墜地您立馬落地的主兒。伺候這么個主兒,順著捧著還怕功夫不到家,還能頂嘴嗎?
別說,有時候還真能,不但能,而且未必就吃虧。
漢高祖劉邦因為寵著小老婆戚夫人,連帶著寵上戚夫人生的小兒子劉如意,想把太子給換了,讓劉如意當接班人。結果剛在研討會上發(fā)揚一下民主,就有個叫周昌的大臣不顧自己結巴的毛病,跳出來堅決反對,弄得這件事不了了之。照說這漢高祖該嫉恨周昌吧?嘿,不但沒嫉恨,臨死前還特意讓這老兄當劉如意的監(jiān)護人,理由是“您既然敢擰著我不讓劉如意當太子,也就一定能擰著我大老婆呂后,不讓她把劉如意給害了”。后來盡管周昌盡心盡力保護,可還是讓呂后瞅冷子把劉如意給害死了,可她同樣沒難為周昌,不但沒給處分,還給升了官——不管怎么說,這周昌當初也保過自己親兒子的皇太子之位??!
您看,這皇帝大小老婆大小兒子爭繼承人,原本是大臣們最為難、最容易押錯寶的當口,這周昌擰著這么一頂嘴,最后老少皇帝、成敗雙方,都恨不到他頭上。
唐太宗時候有個功臣叫張亮,當了刑部尚書,卻沒事干整天算命看自己能不能發(fā)達,還私養(yǎng)了好幾百名保鏢。唐太宗一聽,這還了得!你一個主管法律工作的高級領導,這么搞不但是知法犯法,簡直就是要造反,殺!皇上說殺誰敢說不殺?您甭說還真有這么一位,此人叫做李道裕,職務不起眼到皇上都叫不上他名字。就這么位最多算副局的干部,跑來喊了一嗓子“證據不足啊,您可不能就這樣憑主觀辦案”,這唐太宗沒聽,還是把張亮給殺了。轉眼過了一年多,刑部侍郎空缺,提了幾個人選皇上都不滿意,末了突然來這么句:去年喊“證據不足”那誰誰在哪兒呢?這侍郎就他了,人家說得有道理啊,我到今兒個還后悔當初沒聽呢。
皇帝也是人,當然樂意聽順耳的,不樂意聽擰著頂著自個兒的。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得念著自個兒的江山社稷,他們也不是不明白,那些喜歡頂嘴的主兒,往往才是有主見、有擔當的主兒,不但有本事,還不容易動搖立場和原則。這種人固然讓自己別扭,用得好了卻也能讓自家的江山穩(wěn)當。
就這道理,不但成事的皇帝知道,有些草頭皇帝心里都跟明鏡似的。東晉有個大權臣叫王敦,眼看篡位成功卻突然病死。他哥哥王含想扶保他兒子王應當皇帝,結果失敗,打算去外地避難,那會兒能去的就荊州和江州。荊州刺史是王敦的弟弟王舒,江州刺史則是他另一個弟弟王彬。前一位對王敦父子一直言聽計從,溜須拍馬;后一位不但反對王敦造反,還經常跟王敦吵嘴,硬是給從京城下放到江州。王含就打算去荊州,王應不同意,說王彬在自家得勢時候敢頂嘴,那才是有個性、能拿主意的主兒,這會兒說不定就敢冒同謀風險把他們叔侄給救了;另一位平常就趨炎附勢,這次自己從皇帝變土匪,他還不是趕著拿他們叔侄腦袋給東晉皇帝上供?。客鹾瑳]聽,還是去了荊州,結果果然雙雙送命。那位敢頂嘴的王彬卻當真做好了幫他們逃命的準備,結果也只能白忙一場。您想啊,連乳臭未干、一天真皇帝沒做成的王應都明白的理兒,那些大皇帝、真皇帝還能不明白?
不過話說回來,頂嘴保平安畢竟是險招,您還是得慎重,雖說是皇帝就該懂這個理兒,但能懂未必能做,所以,還是得掂量掂量您那位皇上的氣度見識再說。
?。S毅薦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