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祥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緣起于生命信仰下的吉祥文化是中國人以趨吉避兇為目的的一種恒定的心理定式,它深深地植根于民眾的心中,并逐漸形成為一種習慣的文化模式,吉祥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并被社會廣泛認同的文化現(xiàn)象。
關鍵詞:吉祥 吉祥文化 生命信仰
作者簡介:孟繼樂,(1981-),男,漢,河南南陽,西安財經(jīng)學院文法學院,職稱:講師,學位:碩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1-0213-01
吉祥,其意為預示好運之征兆、祥瑞?!凹椤眱蓚€字最早出于《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碧迫顺尚Υ俗鬟^解釋:“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這就說明了吉祥圖案的生成,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故事和喜慶的征兆繪成圖像,以此來表達求吉驅兇的觀念,既可以說是自身的祈福,也可以說是相互的祝頌。
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統(tǒng)一體。文化一般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歷史性、群體性、影響性。吉祥文化可有多種分類。吉祥文化是人類追求吉慶祥瑞觀念的反映,“按照馬林諾夫斯基對文化的定義,吉祥文化大致也可分為物體吉祥和行為吉祥兩個方面”。 早在遠古時期,由于受到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限制,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自然中的各種現(xiàn)象。由此產(chǎn)生了 “萬物有靈”的思想觀念,認為神明創(chuàng)造了世間萬物,人的命運都是由上天所主宰。最初的吉祥觀念是由于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生活環(huán)境的不安定感,對生存的危機意識引起產(chǎn)生的。吉祥文化是人類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直接反映,是人們由生存所萌發(fā)出現(xiàn)的,經(jīng)歷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傳承而來的祈福納祥的文化觀念。按民間的表述,吉祥寓意著好兆頭,也是生活美滿、順心如意的期盼。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有對吉祥期盼的美好愿望,例如我們較為熟悉的日本“招財貓”,代表財富豐裕的祝愿;泰國的大象代表神明的保佑等。因此人們都希望追求吉祥可以用此趨吉避害,成為人們一如既往的不變追求。隨著中華民族文明的逐漸進步,吉祥圖案受到各個不同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的影響下不斷發(fā)展變化,至今已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文藝術價值、蘊含濃烈中華民族氣韻的符號化圖形。吉祥文化已經(jīng)深入到中國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之中了。老百姓生活中的春種夏收、祝壽延年、娶妻生子、開市營業(yè)、等人生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同時,它還廣泛地存在于國家層面的活動、儀式上。
吉祥文化是中國人以趨吉避兇為目的的一種恒定的心理定式,它深深地植根于民眾的心中,并逐漸形成為一種習慣的文化模式,他使得人們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依據(jù)當時的認識,用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方法表達意志,由最初的自然性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性、完美性。這種傳統(tǒng)吉祥意識,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人們對于以生命存在為核心的肯定態(tài)度,透露出對生命存在的追求和養(yǎng)生立命的人生之道,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它又反過來左右人們的思想理念,規(guī)范人們的言行舉止。因而,祈福攘災,對生存的追求幾乎成為人類生存不可缺的主題,而吉祥圖案則成為這一理念的形象表現(xiàn)。
農(nóng)耕時期,人類對自然認識非常有限,是以生存為最基本的要求。而利用一切手段保持生命延續(xù)、提高生活質量,必然成為人類追求的目標。從這一目標出發(fā),受到當時認識水平的局限,廣大民眾認為自然力是不可抗拒的神力,只有順從它并祈求其庇護,才能獲得基本的生存機會,由此產(chǎn)生了一種樸素的趨吉避兇、祈福攘災的思想。于是,趨吉避兇成為人們尋找生存之道的本能,成為衡量所有事物產(chǎn)生與消亡最基本的心理趨向,而吉祥文化則成為生命信仰的典型代表。
吉祥藝術從其產(chǎn)生到發(fā)展,從藝術形態(tài)到藝術功能,都與人們的生存生活戚戚相關。其生民信仰中的“生”有兩層含義:一是生存,其在吉祥藝術中的表現(xiàn)就是對“壽”的向往,對生命的重視。其具體指向是以人為本的單一的個體。二是生殖、繁衍后代,其具體的表現(xiàn)為對子孫后代的關注、種族的延續(xù),其指向是族群的傳承,對家族的重視。強調(diào)生命意識,以人為本,重視家族的延續(xù),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文化意識的核心。而對生命信仰的需求早在原古時期就已開始,伴隨著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的積淀與考驗,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對待生命態(tài)度的重要方式。生存和繁衍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基本的生命主題,吉祥圖案無疑是這種主題最為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對家族延續(xù)的重視,多子多福的思想綿延了數(shù)千年,在諸多吉祥圖案的創(chuàng)作上表達了這種樸素的愿望。
由于受到生產(chǎn)力的影響和各種生存的威脅,我們的祖先們在與自然的相處追求生命信仰的同時,學會了與自然協(xié)調(diào)尋求生存的方式。不論彩陶中的人面魚紋、還是集吉祥文化大成的福祿壽喜,不論是原始宗教活動,還是出自什么目的,無不體現(xiàn)著祈求吉祥的寓意,都是人們渴求生命的延續(xù)、生活的平安。中國的祖先們?yōu)榱饲蟮谩吧钡男拍?,在同自然協(xié)調(diào)生存的生活中逐漸地提出了“和”的思想。“和”的價值觀的核心即是對“生”的闡述。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哲學觀重視在世,也就是后世所說的“活在當下”。中國人的祈求擁有美好的生活并延續(xù)下去,而“和”是這一切美好追求的核心價值?!昂汀币嗍峭笞匀坏膮f(xié)調(diào),也代表了生活的祥和、心理心態(tài)的平和、人與人關系的和睦。這種以“和”為主的文化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了千百年的歷史,至今仍是人們的最高追求。當前“天人合一”的倡導,“和諧社會”的提出也是“和”文化發(fā)展至今的一種直接表現(xiàn)。而這種“和”文化表現(xiàn)在吉祥圖案上可謂是千姿百態(tài),形式多樣:有追求幸福的“翹盼福音”“納福迎祥”;有傳遞喜慶的“喜上眉梢”;有祝福長壽的“蟠桃獻壽”“松鶴延年”;有祈求平安的“竹報平安”“四季平安”等等。這些內(nèi)容無一不是表達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和平美好生活最樸素的向往,是中華民族獨特性格和品德的展示,充分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屹、莫秀秀,《吉祥圖案》,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第1頁。
[2]李惠芳,《世紀之交的民俗學思考》,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2期,第99頁。
[3]《中國民間吉祥美術》,李振球、喬曉光,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第1頁。
[4]《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當代詮釋》,樊美筠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