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云(回族)
十年前,我們幾個朋友自駕車到麗江游玩,興之所至,玩到迪慶中甸還不過癮,意欲前往德欽一睹梅里雪山的風采。后來,三個原因讓我們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的決定:一是由中甸到德欽梅里雪山二百二十余公里的土路路面狹窄,坑坑洼洼,彎道頻繁;二是我們?nèi)サ哪且魂囎诱涤昙?,路基塌方屢屢發(fā)生,不可預見的危險給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并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三是時間有限,怕耽誤工作。只好讓錯過的風景在心中留下遺憾。帶著遺憾回家難免生出一種“不死心”的感喟來。
直到2008年秋季,這個愿望才得以補償。那時,我還在司法行政部門工作,有幸被安排到迪慶去參加一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法制宣傳教育研討會”。會議結(jié)束,迪慶州司法局邀請與會人員到德欽去登梅里雪山。這個好消息讓我下定決心克服生活上的困難,一同前往。
我們一行三十人中只有我一人是回族,在迪慶開會時,沒有安排回族伙食,退了餐費給我,我就自己到街上找個回族餐館解決問題,雖有不便,但還能勉強湊合。這一回可就不同了,我們要去的地方地處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地段,青藏高原南緣,是滇、川、藏三?。▍^(qū))結(jié)合部,海拔三千四百多米,距省會昆明八百八十九公里的“歌舞之鄉(xiāng)”德欽。那里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貴的滇金絲猴的故鄉(xiāng)。每平方公里八人的人口密度,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偏僻、閉塞、欠發(fā)達”等詞語。
一大早從中甸出發(fā),我提前準備了自己的伙食——餅干、糕點之類的東西。沒有問誰,我自己武斷地認為這山高地遠的地方不可能有回民在那里生活,我的肚子只有在艱苦與單調(diào)中硬撐。一想到此去之處是心中仰慕已久的梅里雪山,精神為之一振,高高興興地隨隊伍出發(fā),大家的心情像高原的秋天一樣爽朗。
車行三小時,大約走了一半多旅程,在一個我現(xiàn)在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名字的小地方休息、用餐。有一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原本我打算坐在車上吃我的自帶口糧,無奈長途乘車實在是一件苦差事,不自覺地隨大流下車走走,活動活動筋骨,解解乏。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小店,掛著清真招牌,上面寫著經(jīng)文。我好奇地走過去看看,眼前為之一亮。小店不大,但很整潔,擺著三張方桌,配以小矮凳,坐下來感覺很隨意、很舒適,沒有坐高凳子就餐那樣一副公務接待的嚴肅與不自在。店里的小菜很簡單,就那么四五種,肉食是少不了的,都是牦牛肉,有一種酸酸的味道,自然比不上我們家鄉(xiāng)的黃牛肉鮮美可口。然而對于我來說,在這遙遠的地方能意外地碰上這么一個小店,“清真”兩字已足以充饑,何況還有更多的驚喜是我始料未及的。
對于那個時刻的我來說,吃孬吃好吃些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與小店老板夫婦倆的對話才是我茶足飯飽之后最有趣的發(fā)現(xiàn)。他們小兩口是德欽升平鎮(zhèn)的回族人,三十多歲,衣著已經(jīng)大眾化了,口音夾雜著藏語的節(jié)奏,漢語雖然說得不太流暢,但并不影響我們之間的交流。他們在這兒開店已經(jīng)三四年了,生意勉勉強強,過往旅客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吃清真伙食,如果僅僅靠回族客人,小店是難以為繼的。我問他們開了這么長時間的店,有沒有別的打算。他們說:“過日子嘛,只要過得去就行了,到哪兒,干什么,都一樣?!彼麄冞€告訴我,在這里開店,除了討生活以外,能為遠道而來的穆斯林提供點就餐方便也是一種欣慰。之前由于我與一行人中其他所有人在生活上的“不同鍋”而感到的一絲隱隱的孤獨,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他們夫婦倆那種刪繁就簡的生活態(tài)度和知足常樂的人生觀不知不覺地化解了。
他們的談話帶給我諸多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的孤陋寡聞讓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接下來我們要去梅里雪山必須經(jīng)過的德欽縣城,居然居住著三十六戶回族人家,有一百七十多人,而且還建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這個喜訊不僅讓我的伙食得以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十分渴望了解分布在如此邊遠地區(qū)的回族同胞,他們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以怎樣頑強的精神融入藏區(qū)的生活而堅忍不拔地生存下來。毋庸置疑,他們所走過的風雨人生路坎坷崎嶇,不是用“淚水”和“汗水”這樣的字眼就能傾訴的,也許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屈辱和血腥。但不管怎么說,他們能勇敢地活下來這一鐵證如山的事實,是彌足珍貴的。
懷著一種不平靜的心情,我告別了小店老板夫婦倆,與大伙兒一同繼續(xù)上路。此刻,登梅里雪山已不是我最為迫切的愿望,盡快趕到德欽是想親眼看一看我的同胞在這么偏遠的地方正處于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除了貧窮之外還有什么樣的原因?qū)⑺麄儽葡蛏畹乃澜恰N蚁?,近距離感受和關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步驟。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代代相傳,他們在生活中所歷經(jīng)的艱辛,唯有貼近,才能感知。
大約中午兩點,我們左一彎又一轉(zhuǎn),翻了許多山,爬了許多坡,來到了此行途中的最高點——海拔四千二百六十米的埡口。這里有一個大瑪尼堆(藏族人用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也被稱為“神堆”),三色經(jīng)幡和風馬旗在強勁的秋風中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颇糠倍嗟母鞣N杜鵑呈灌木狀,灰撲撲的,一片片一叢叢,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抵御著高原陽光的強烈和暴風雨雪的肆虐,為人類堅忍不拔的努力樹立了生動的榜樣。
站在這個埡口上放眼望去,四十公里開外的德欽縣城小得像一葉脾臟,典型的雪山峽谷地貌讓人浮想聯(lián)翩。此地是若干年前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泥石流沖積而成的沙灘,生活在這個并不牢固的地塊上的族群,他們心里是不是會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我不敢繼續(xù)往下想。還沒有真正走進德欽,我就為生活在那里的人們的前景發(fā)出一聲聲無奈的嘆息,就我而言,當然更希望這只是杞人憂天。
由于我們的隊伍此行的目的地是梅里雪山,到了德欽依然馬不停蹄地朝前趕。登山返回的時候是晚上七點多鐘,天色已暗。我獨自一人不知疲倦地在德欽縣城所在地升平鎮(zhèn)狹窄而陡峭的街道上瞎逛,我在尋找清真餐館的同時,也順便領略一番生活在雪山腳下的藏、回各族人民的風土人情。
這里的房屋依山而筑,舊城區(qū)只有兩條小街道,回族主要居住在后街,與藏族雜居。每年冬春,大雪封山數(shù)月,這里便同外界自然斷絕往來。我這次來到德欽,游離團隊餓著肚子盡可能多地走街串巷,就是因為德欽不是說來就可以來的,來這里需要時間,需要決心,更需要運氣。
德欽的回族居民有著與滇中、滇南和滇東北回民不盡相同的風俗習慣。我在走訪過程中得知,清朝雍正年間,在升平鎮(zhèn)附近發(fā)現(xiàn)銅礦、銀礦。山西、陜西、云南大理等地的回民前來采礦冶煉,久而久之,便定居下來,伊斯蘭教就這樣傳入德欽。德欽回族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做生意的,從這里出發(fā)可以西到緬甸或者從拉薩、尼泊爾進入印度。在德欽升平鎮(zhèn)回族墳地里至今還有兩百年前進入我國的印度穆斯林老巴巴的墳。現(xiàn)在住在德欽的回族老年人中有許多曾經(jīng)去過印度。杜文秀起義失敗后,一部分人逃走,一部分人留下采礦。不難看出,升平鎮(zhèn)的興起跟回族開礦、經(jīng)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德欽升平鎮(zhèn)的回族主要有馬姓、海姓、楊姓、蔣姓。每年陰歷正月,他們都要到鎮(zhèn)北部的馬鹿場銀礦遺址祭奠采礦遇難的先輩。
德欽升平鎮(zhèn)回族不自覺地融入到了當?shù)刂黧w民族藏族的生活中,他們的生產(chǎn)、服飾及語言均與藏族相近。藏族稱他們?yōu)椤梆I給”,意為“戴白帽的人”,漢族稱他們?yōu)椤安鼗亍?,而他們自己則捍衛(wèi)著一個不可更改的稱謂——回族。因此,這里的回族同胞至今仍然保留著自己的飲食禁忌,以及講究清潔、喪事從簡、白布裹尸、入土為安等傳統(tǒng)習俗。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巨大變革中,德欽居民從服飾到語言不可避免地漸漸大眾化了,回族也同步發(fā)展。問他們?yōu)槭裁匆话闱闆r下都穿漢服,回答說“方便”,就這么簡單。
德欽升平鎮(zhèn)清真寺是迪慶州最古老的一所清真寺,據(jù)說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間,后被山洪沖毀。現(xiàn)存清真寺建于清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據(jù)史料記載,清咸豐年間回民起義失敗后,德欽回民鐵朝貴等人于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將清真寺樓房三間讓給地方頭人,后經(jīng)升平鎮(zhèn)回民歷次維修擴建,至民國年間,清真寺有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樓房一棟,內(nèi)有經(jīng)堂、阿訇居室及活動室。寺內(nèi)雕梁畫棟,是德欽縣寶貴的建筑文化遺產(chǎn)。民國末年多次被占用、破壞,至文革期間遭到徹底毀壞。1987年,經(jīng)迪慶州人民政府批準,德欽縣人民政府撥出??顚η逭嫠逻M行維修。
德欽回族的宗教活動與內(nèi)地大同小異,按照伊斯蘭教歷,每年過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和圣紀節(jié)。回族居民自從遷入德欽以來,世代與當?shù)夭刈寮捌渌褡宓娜嗣窈湍老嗵?,尊重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為民族團結(jié)、社會穩(wěn)定作出積極貢獻。
德欽是云南最靠西北角的縣城,昔日向西藏販運茶葉的馬幫沿著瀾滄江和金沙江河谷進發(fā),在德欽匯集后進藏??v觀四川和云南茶馬古道沿線的重鎮(zhèn),無一不是藏、漢或更多民族、宗教文化交融重合,延續(xù)至今。在梅里雪山腳下的德欽小城,喇嘛廟和清真寺不遠相望。
在德欽的那個晚上,我看到了酒吧,看到了霓虹燈,看到了歌舞廳,看到了和內(nèi)地一樣琳瑯滿目的商品,還看到了藏文化。
遺憾的是由于光線太暗,我在找到清真寺之前首先找到了清真餐館。饑餓讓我選擇了吃飯,疲憊讓我放棄繼續(xù)找尋。第二天一大清早,匆匆忙忙跟團隊一起上路,無緣親見德欽清真寺一面,心里很不踏實。我只好想方設法地安慰自己:下次來,一定到清真寺去看看。